政務公開 > 財政 > 財政專題 > 2024市級部門財政預算專題

北京市商務局2024年財政預算資訊

日期:2024-02-29 10:00    來源:北京市商務局

分享:
字號:        

目   錄

  第一部分 2024年度部門預算情況説明

  一、部門情況説明

  二、收入預算情況説明

  三、支出預算情況説明

  四、財政撥款“三公”經費預算情況説明

  五、其他情況説明

  六、名詞解釋

  第二部分 2024年度部門預算報表

  一、收支總表

  二、收入總表

  三、支出總表

  四、項目支出表

  五、政府採購預算明細表

  六、財政撥款收支總表

  七、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表

  八、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表

  九、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支出表

  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支出表

  十一、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表

  十二、政府購買服務預算財政撥款明細表

  十三、項目支出績效目標表

  十四、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表

第一部分 2024年部門預算情況説明

  一、部門情況

  (一)本部門性質、職責等情況

  北京市商務局(簡稱市商務局)是市政府組成部門,為正局級,加挂北京市人民政府口岸辦公室(簡稱市政府口岸辦)牌子。根據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北京市商務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京辦字〔2019〕44號)、中共北京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關於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機構編制事項的批復》(京編委〔2020〕56號)等機構編制批復文件,北京市商務局內設辦公室、綜合協調處、流通發展處等34個職能處(室)以及機關黨委、機關紀委、工會、離退休幹部處。下屬8個預算單位,分別為北京市國際服務貿易事務中心、北京市商務局綜合事務中心、北京市商務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北京市對外貿易學校(北京市商務局教育中心)、北京市商務局應急儲備保障中心、北京市商務舉報投訴中心、北京市流通經濟研究中心(北京商業資訊諮詢中心)及北京全球服務貿易發展促進中心。部門主要職責是:

  1.起草本市相關地方性法規草案、政府規章草案,研究內外貿易、外商投資、對外經濟合作和口岸工作的發展戰略,提出中長期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

  2.負責推進本市流通産業結構調整,指導流通企業改革,促進商貿服務業和社區商業發展,提出促進商貿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建議,推動流通標準化和連鎖經營、商業特許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的發展。

  3.促進本市城鄉市場發展,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本市商品流通和生活性服務業(不含住宿業)重點設施的佈局規劃並組織實施。協調推進市級商業中心、特色商業街區、大型批發零售商業設施等流通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商業體系和農村流通現代化體系建設。牽頭負責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提升工作及相關行業發展促進工作。

  4.會同有關部門負責本市消費促進工作,研究制定促消費政策措施並組織實施,指導市有關部門、各區開展促消費工作。負責批發、零售行業發展促進等工作。承擔協調推進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有關工作。

  5.承擔牽頭協調本市整頓和規範流通秩序工作的責任。提出提升商業服務品質和規範流通秩序的政策建議。參與推動商務領域信用建設,指導商業信用銷售,按照有關規定對特殊流通行業進行監督管理。

  6.承擔組織實施本市重要消費品市場調控和有關重要生産資料流通管理的責任。負責建立健全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應急管理機制,監測分析市場運作、商品供求狀況,調查分析商品價格資訊,進行預測預警和資訊引導,按分工負責重要消費品儲備管理和市場調控工作。按照有關規定對成品油流通進行監督管理。組織落實中央及本市重大會議活動的商品供應和相關服務保障工作。

  7.統籌推進本市商務服務業發展,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商務服務業發展規劃、政策並組織實施。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本市物流配送重點設施佈局規劃,擬訂相關政策措施並組織實施,協調物流園區的規劃和建設。統籌本市會展業發展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擬訂會展業發展規劃、政策、和措施並組織實施。

  8.負責本市貨物進出口相關管理工作,擬訂促進外貿發展規劃,提出促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的政策措施並組織實施。監測分析外貿運作情況。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支援政策措施。負責進出口企業經營資格備案、進出口許可證簽發等行政管理工作。監督和協調本市機電産品的國際招標投標活動。負責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監管場所的相關行業指導工作。指導開發區外貿、外商投資和對外經濟合作工作。

  9.負責本市技術貿易工作,執行國家對外技術貿易、進出口管制以及鼓勵技術和成套設備進出口的貿易政策,推進進出口貿易標準化工作,依法監督技術引進、設備進口、國家限制出口技術的工作,依法頒發兩用物項和技術進出口許可證。

  10.牽頭擬訂本市服務貿易發展規劃並開展相關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促進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發展的政策措施並組織實施,推動服務貿易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會同有關方面擬訂促進對外文化貿易發展的規劃、政策並組織實施,負責對外文化貿易統計分析等工作。

  11.協助承擔本市與對外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保護工作。負責涉及本市的世界貿易組織有關事務的綜合協調工作。協助承擔本市進出口公平貿易、産業損害調查及産業安全應對工作。

  12.負責本市外商投資相關管理及投資促進工作,擬訂外商投資及投資促進政策並組織實施,依法負責外商投資企業設立、變更以及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設立外商投資企業的審批工作,依法監督檢查外商投資企業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合同章程的情況並協調解決有關問題,指導本市外商投資企業備案工作。加強與港澳臺地區的經濟合作交流。

  13.負責本市對外經濟合作工作,研究提出對外經濟合作發展的政策措施,負責與國外多雙邊經濟、技術援助的有關工作,依法管理和監督對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等,負責牽頭外派勞務人員的權益保護工作,按許可權依法核準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

  14.負責依法指導、協調商務領域安全生産管理工作,指導督促商務領域重點單位貫徹落實有關安全法律法規,配合有關部門對違反有關安全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查處,並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依法對本市成品油流通等方面的安全工作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15.起草本市關於口岸工作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草案、政府規章草案。研究提出口岸發展規劃及政策措施並組織實施。負責口岸綜合協調管理和通關便利化工作。研究擬訂北京電子口岸整體規劃,負責電子口岸建設的組織、協調與聯絡。組織實施北京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工作。負責京津冀口岸協同發展相關工作。組織協調航空口岸反走私反偷渡工作和首都機場地區精神文明建設、食品藥品安全等工作。

  16.負責本市商業服務業人才工作的宏觀管理,引導、推動並組織協調商業服務業人才隊伍建設及老字號傳承人才培養工作。

  17.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18.職能轉變。市商務局要加強、優化、轉變商務領域管理和服務職能,完善行業管理制度和政策體系,加強宏觀指導和內外貿易統籌,減少微觀管理和具體審批事項,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和流通秩序建設。着力加大對市場總消費促進工作的統籌力度,切實推動商業服務業品牌發展和服務品質提升,優化商務領域營商環境。

  19.有關職責分工。與市藥監局的有關職責分工。市商務局負責擬訂藥品流通發展規劃和政策;市藥監局在藥品監督管理工作中,配合執行藥品流通發展規劃和政策。

  (二)人員構成情況

  截止至2023年9月,北京市商務局行政編制273人,實有在編265人;事業單位編制數為474人,實有人員為425人;離退休人員516人(其中,離休幹部5人,退休幹部414人,工勤97人)。

  (三)本預算年度的主要工作任務

  1.着力提振信心,推動消費持續擴大。

  一是加快推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統籌實施2024年工作要點及“五個清單”。“一圈一策”深化商圈品質提升行動,推動商業步行街建設,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加快打造一批消費標桿項目。出臺促進商文旅體消費融合發展行動方案,多維聯動搭建街區、濱水、賽事、演出經濟等融合消費場景。聯動津冀辦好消費季啟動活動。二是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促進汽車等大宗消費。加快推進北京國際美食之都建設,出臺促進北京餐飲業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推動常態化舉辦高規格文物藝術品展示與交易活動。補齊一批縣域商業基礎設施短板。三是培育壯大新型消費。鞏固綜合電商業務規模,發展直播電商、即時零售新增長點,認定第二批“北京市特色直播電商基地”。發展首店首發經濟,力爭全年新增首店800家左右。豐富夜間消費場景,引導市場主體開發夜購、夜食、夜游等項目。引領時尚潮流消費,推動提升中國國際時裝周、北京時裝周、全球首發節活動影響力。四是全方位推動品牌建設。擦亮北京老字號金名片,鼓勵建設“北京有禮”老字號禮品館,舉辦中華老字號博覽會。強化“新字號”品牌培育和推廣,引導電商平臺加大本土品牌支援力度,提升本土品牌聲量。

  2.深耕改革創新,探索高水準制度型開放。

  一是提升制度型開放引領性。狠抓新一輪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建設方案宣傳解讀和高效落實,推動出臺重點領域和區域配套實施方案。圍繞北京首創性整合性任務,推動相關部門形成所有制度設計。打通高含金量政策實施路徑,加緊推動出臺配套細則。儘快推動一批市場主體關切的政策落地兌現。二是深化制度創新推進機制。實施制度型開放對標行動,推動重點區域、關鍵環節開放改革專項方案迭代升級,持續開展項目化整合式政策制度創新,圍繞低空經濟等細分領域開展政策“會診”;實施功能拓展助力行動,探索“一事一議”“一企一策”,打造以制度創新推動項目落地的工作計劃。三是深化區域開放協同機制。實施好京津冀自貿試驗區行動方案所有舉措;發揮北京在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中的引領作用,推動建立“1+10”交流合作平臺。四是增強開放平臺示範性。深化自貿試驗區提升行動,全面實施國家制度型開放試點任務,打造北京“創新、數智、綠色、便利、協同”5個自貿品牌。實施綜保區高品質發展提升行動,推動天竺綜保區高標準建設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推進大興機場綜保區二期建設;力爭中關村綜保區2024年封關運作;加快亦莊綜保區換址申報;做好北京城市副中心綜保區可研論證。推進園區專項提升行動。探索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持續完善園區服務體系和招商體系,鞏固形成更多園區品牌活動。

  3.統籌綜合施策,全力穩住外資基本盤。

  一是優化政策供給。積極推進外商投資地方立法。全面實施本市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配套措施。健全完善外資資訊共用機制、全鏈條落地服務機制,確保引得來、落得下、發展好。落實圓桌會議制度,健全閉環式訴求解決機制。二是發揮平臺優勢。用好自貿試驗區和服貿會等開放平臺優勢,借助“兩區”全球聯絡站等資源,提升招商引資精準化、實效化和國際化水準。鼓勵各區組建專業化招商引資隊伍。三是匯聚引資合力,開展北京投資推薦配套活動。系統開展招商引資渠道研究,形成招商引資合力。做好開放政策和投資環境的宣傳推介。

  4.加強融合創新,推動對外貿易促穩提質。

  一是推動外貿保穩做優。培育醫藥健康産品出口平臺,支援新能源車、積體電路、機器人等高精尖企業開拓多元市場。持續推進“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城市建設,推動“保稅+消費升級”試點。深化跨境電商進口醫藥産品試點,聯動重點平臺服務品牌出海,連結産業鏈各環節共建首都跨境電商新生態。推動服務貿易提質增效,積極爭創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範區。二是高品質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支援外貿“雙自主”企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統籌推進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發揮好京企“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支撐作用。加強跨境投資風險預警防控。三是擦亮服貿會“金字招牌”。完善專題展組展機制,增強展會交易功能。突出服務貿易特點,提升專業化水準。聚焦重點國別加大境外推介力度,提高國際化水準。創新市場化運作模式,加快市場化進程。完善首鋼園區場館空間佈局。提升服貿聯盟國際影響力。四是推動會展業創新發展。加快推進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新國展二期、大興國際會展中心和消費樞紐項目規劃建設。吸引境內外專業會展機構在京辦展。促進會展業上下游産業鏈發展,推動會展場館加強配套服務。

  5.聚焦優化提升,做好城市運作商務保障。

  一是縱深推進京津冀商務協同發展。全面推進三年工作安排落實。探索利用“京津冀協同服務專區”,實現跨區域口岸物流資訊共用。完善京津冀三地聯合保供機制。做好商務領域東西協作和消費幫扶。二是強化現代商貿物流體系建設。推動完善物流基地相關支援政策。推動房山竇店物流基地加快土地一級開發,昌平新增物流基地完成規劃綜合實施方案編制,推動現有物流基地轉型升級項目加快建設。紮實推進非法、小散亂物流治理。三是深化農産品流通體系建設。會同豐台區研究探索新發地批發市場提升工作。嚴格落實鮮活農産品流通中心整改。

  6.強化服務管理,不斷提升商務治理效能。

  一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突出思想政治建設,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加強組織和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黨建工作規範化制度化水準,提升幹部隊伍研究和協調能力;強化作風建設,持續糾治“四風”;紮實推進法治建設;開展機關文化建設。二是優化商務領域營商環境。做好世行迎評工作。加快推進口岸信息化平臺功能建設。分級分類推進商務領域“6+4”一體化監管和跨部門綜合監管。擴大電子證照適用範圍。強化接訴即辦源頭治理,推動未訴先辦。三是深化商務領域智慧化發展。圍繞重點領域建立完善商務數據體系。推進北京“雙樞紐”空港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四是守好商務安全發展底線。全面壓實行業安全管理責任,組織開展商務行業安全生産治本攻堅三年行動。進一步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大入企檢查調研,強化隱患排查治理,持續推進餐飲燃氣安全、外賣電動自行車安全管理等專項整治。開展具有行業特點的安全生産教育培訓。

  二、收入預算説明

  2024年收入預算221865.91萬元,比2023年237824.71萬元,減少15958.8萬元,下降6.71%。

  其中:本年財政撥款收入190948.26萬元,比2023年207924.76萬元,減少16976.5萬元;本年其他資金收入930.43萬元,比2023年1144.18萬元,減少213.75萬元;上年結轉結餘資金29987.22萬元,比2023年28755.77萬元,增加1231.45萬元。主要原因:嚴格依據項目成熟度申請年初預算,個別項目待項目成熟後申請下達,合理安排預算支出進度。主要用於系列促消費政策資金、服貿會及全球服務貿易聯盟、生活必需品政府儲備、促進生活服務業發展及外經貿發展資金。

  (一)本年財政撥款收入190948.26萬元

  1.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收入190948.26萬元。

  2.政府性基金預算撥款收入0萬元。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撥款收入0萬元。

  (二)本年其他資金收入930.43萬元

  4.財政專戶管理資金收入318.13萬元。

  5.事業收入610萬元。

  6.上級補助收入0萬元。

  7.附屬單位上繳收入0萬元。

  8.事業單位經營收入0萬元。

  9.其他收入2.3萬元。

  (三)上年結轉結餘29987.22萬元

  10.上年結轉結餘29987.22萬元。

收入預算


  三、支出預算説明

  2024年支出預算221865.91萬元,比2023年年初預算數237824.71萬元,減少15958.8萬元,下降6.71%。

  (一)基本支出預算30381.31萬元,佔總支出預算13.69%,比2023年年初預算數28973.59萬元,增加 1407.72萬元,增長4.86%。

  (二)項目支出預算191484.6萬元,佔總支出預算86.31%,比2023年年初預算數208851.12萬元,減少17366.52萬元,下降8.32%。主要原因:嚴格依據項目成熟度申請年初預算,個別項目待項目成熟後申請下達,合理安排預算支出進度。主要用於系列促消費政策資金、服貿會及全球服務貿易聯盟、生活必需品政府儲備、促進生活服務業發展及外經貿發展資金。

  1、事業單位經營支出0萬元。

  2、上繳上級支出0萬元。

  3、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0萬元。

支出預算

  四、部門“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説明

  (一)“三公經費”的單位範圍

  北京市商務局因公出國(境)費用、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購置和運作維護費開支單位包括8個所屬單位。

  (二)“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情況説明

  2024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291.25萬元,比2023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368.01萬元,減少76.76萬元,下降20.86%。主要原因:2024年我局公車購置計劃較上年減少。

  其中:

  1.因公出國(境)費用。2024年預算數202.21萬元,與2023年年初預算批復持平。

  2.公務接待費。2024年預算數2.85萬元,與2023年年初預算批復持平。

  3.公務用車購置和運作維護費。2024年預算數86.19萬元,比2023年預算數162.95萬元,減少76.76萬元,下降47.11%。主要原因:2024年我局公車購置計劃較上年減少。其中,公務用車購置費2024年預算數17.98萬元,比2023年預算數92.91萬元,減少74.93萬元,下降80.65%。公務用車運作維護費68.21萬元,其中:公務用車加油27.04萬元,公務用車維修19.94萬元,公務用車保險12.96萬元,其他8.27萬元。比2023年預算數70.04萬元,減少1.83萬元。主要原因:2024年根據實際需求調整申請車輛運維費。

   五、其他情況説明

  (一)政府採購預算説明

  2024年北京市商務局政府採購預算總額 27421.3萬元。其中:政府採購貨物預算446.01萬元,政府採購工程預算1033.34萬元,政府採購服務預算 25941.95萬元。

  (二)政府購買服務預算説明

  2024年北京市商務局政府購買服務預算總額8749.01萬元。

  (三)機關運作經費情況説明

  2024年北京市商務局機關本級運作經費財政撥款預算637.69萬元。

  (四)項目支出績效目標情況説明

  2024年北京市商務局填報績效目標的預算項目118個,佔全部預算項目118個的100.00%。填報績效目標的項目支出預算162090.54萬元,佔本部門全部項目162090.54萬元支出預算的100.00%。

  (五)重點行政事業性收費情況説明

  2024年北京市商務局無重點行政事業性收費。

  (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情況説明

  2024年北京市商務局無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安排的預算。

  (七)國有資産佔用情況説明

  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商務局共有車輛33台,共計644.54萬元;單位價值50萬元以上的設備80台(套)、共計14341.42萬元。2024年預算安排中,購置單位價值50萬元以上的設備0台(套)。

  六、名詞解釋

  基本支出:指為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人員支出和公用支出。

  項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為完成特定行政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所發生的支出。

  “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數:指本部門當年部門預算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用、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購置和運作維護費預算數。

第二部分  2024年度部門預算報表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