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財政 > 財政專題 > 2022市級部門決算專題

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2022年度部門決算

日期:2023-08-31 10:00    來源: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

分享:
字號:        

目    錄

  第一部分 2022年度部門決算報表

  一、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二、收入決算表

  三、支出決算表

  四、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表

  七、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表

  八、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九、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表

  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表

  十一、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表

  十二、政府採購情況表

  十三、政府購買服務決算公開情況表

  第二部分 2022年度部門決算説明

  第三部分 2022年度其他重要事項的情況説明

  第四部分 2022年度部門績效評價情況

第一部分 2022年度部門決算報表

  報表詳見附件1。

第二部分 2022年度部門決算説明

  一、部門基本情況

  (一)機構設置、職責

  1.部門機構設置

  根據《關於調整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機構編制事項的通知》(京編辦發〔2019〕10號),北京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更名為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負責管理本市地質勘查工作。根據《中共北京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關於市規劃自然資源系統所屬事業單位改革有關事項的批復》(京編委〔2021〕123號),將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所屬的資訊中心、綜合服務中心調整為其內設機構。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內設12個職能處室和機關黨委(宣傳處、團委)、工會、資訊中心、綜合服務中心等,分別為辦公室(研究室)、人事處、計劃財務處、綜合業務處、地質勘查處、能源地質處、水文地質處、地質環境處、工程技術處、安全生産處、資産管理處、離退休工作處、機關黨委(宣傳處、團委)、工會、資訊中心、綜合服務中心等。

  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下屬8個預算單位,均為財政補助事業單位。其中公益一類事業單位4個,分別為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本級)、北京市地質調查研究所、北京市地質災害防治研究所、北京市地質環境監測所;公益二類事業單位4個,分別為北京市礦産地質研究所、北京市工程地質研究所、北京市生態地質研究所、北京市地熱調查研究所。

  2.部門職責

  (1)承擔本市礦産地質勘查、區域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勘查、環境地質和地質災害調查、專項防治及地質環境保護、監測等有關工作;負責本市礦業開發和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前期地質勘查工作。

  (2)負責引進並推廣地質調查和礦産勘查的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組織本市礦産勘查方面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工作。

  (3)參與本市地質環境監測工作規範和技術標準的研究工作;負責本市地質環境監測數據和資料的匯總、分析和上報工作。

  (4)承擔本市地下水資源勘查、評價、監測、分析等有關工作;負責地下水人工排水和回灌的技術性工作。

  (5)負責所屬地質隊伍的管理及國有資産的保值增值;負責地勘費和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

  (6)承擔北京地區地質行業特種職業技能的認定工作。

  (7)負責本市地質勘查、礦業開發方面的對外技術交流與合作。

  (8)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二)人員構成情況

  行政編制0人,實有人數0人;事業編制1525人,實有人數1268人。

  二、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説明

  2022年度收、支總計98773.36萬元,比上年減少3840.22萬元,下降3.74%。

  (一)收入決算説明

  2022年度本年收入合計74030.90萬元,比上年減少6248.85萬元,下降7.78%(主要原因:地質市場非財政撥款收入減少),其中:財政撥款收入64875.47萬元,佔收入合計的87.63%;上級補助收入0萬元,佔收入合計的0%;事業收入5932.49萬元,佔收入合計的8.01%;經營收入0萬元,佔收入合計的0%;附屬單位上繳收入0萬元,佔收入合計的0%;其他收入3222.94萬元,佔收入合計的4.35%。

收入預算

  (二)支出決算説明

  2022年度本年支出合計71268.65萬元,比上年減少4006.31萬元,下降5.32%(主要原因:地質市場非財政撥款收入減少,對應支出也減少),其中:基本支出50219.13萬元,佔支出合計的70.46%;項目支出21049.52萬元,佔支出合計的29.54%;上繳上級支出0萬元,佔支出合計的0%;經營支出0萬元,佔支出合計的0%;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0萬元,佔支出合計的0%。

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情況

  三、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説明

  2022年度財政撥款收、支總計65390.34萬元,比上年增加6799.06萬元,增長11.60%。主要原因:2022年承擔的公益性地質業務項目、基本建設項目任務增加等。

  四、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説明

  (一)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2022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61988.54萬元,主要用於以下方面(按大類):教育支出12.88萬元,佔本年財政撥款支出0.0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537.81萬元,佔本年財政撥款支出8.93%;衛生健康支出2619.91萬元,佔本年財政撥款支出4.23%;城鄉社區支出473.89萬元,佔本年財政撥款支出0.76%;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53344.05萬元,佔本年財政撥款支出86.05%。

  (二)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1、“教育支出”(類)2022年度決算12.88萬元,比2022年度年初預算減少12.66萬元,下降49.56%。其中:

  “進修及培訓”(款)2022年度決算12.88萬元,比2022年度年初預算減少12.66萬元,下降49.56%。主要原因: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厲行節約,壓縮一般培訓支出。

  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類) 2022年度決算,5537.81萬元,比2022年度年初預算增加1036.77萬元,增長23.03%。其中:

  “行政事業單位養老支出”(款)2022年度決算5537.81萬元,比2022年度年初預算增加1036.77萬元,增長23.03%。主要原因:離退休人員撫恤金等增加。

  3、“衛生健康支出”(類) 2022年度決算2619.91萬元,比2022年度年初預算減少34.15萬元,下降1.29%。其中:

  “行政事業單位醫療”(款)2022年度決算2619.91萬元,比2022年度年初預算減少34.15萬元,下降1.29%。主要原因:職工醫療基數調整,經費支出減少。

  4、“城鄉社區支出”(類) 2022年度決算473.89萬元,比2022年度年初預算增加473.89萬元,增長100.00%。其中:

  “城鄉社區公共設施”(款)2022年度決算473.89萬元,比2022年度年初預算增加0.00萬元,增長100%。主要原因:2022年追加“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二期)工程”項目。

  5、“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類) 2022年度決算53344.05萬元,比2022年度年初預算增加504.19萬元,增長0.95%。其中:

  “自然資源事務”(款)2022年度決算53344.05萬元,比2022年度年初預算增加504.19萬元,增長0.95%。主要原因:2022年承擔的公益地質性業務項目任務增加等。

  五、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説明

  (一)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2022年度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支出444.91萬元,主要用於以下方面(按大類):城鄉社區支出444.91萬元,佔本年財政撥款支出100.00%。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城鄉社區支出”(類)2022年度決算444.91萬元,比2022年度年初預算減少0.02萬元,下降0.00%。其中: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安排的支出”(款)2022年度決算444.91萬元,比2022年度年初預算減少0.02萬元,下降0.00%。主要原因:2022年承擔的“北京市地下水監測站網系統建設工程”項目支出減少。

  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收支情況

  2022年度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收入總計0萬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支出總計0萬元。

  七、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情況説明

  2022年度使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安排基本支出48278.30萬元,使用政府性基金財政撥款安排基本支出0萬元,其中:(1)工資福利支出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獎金、伙食補助費、績效工資、其他社會保障繳費、其他工資福利等支出;(2)商品和服務支出包括辦公費、印刷費、諮詢費、手續費、水費、電費、郵電費、取暖費、物業管理費、差旅費、因公出國(境)費、維修(護)費、租賃費、會議費、培訓費、公務接待費、專用材料費、勞務費、委託業務費、工會經費、福利費、公務用車運作維護費、其他交通費、其他商品和服務等支出;(3)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包括離休費、退休費、撫恤金、生活補助、救濟費、醫療費補助、助學金、獎勵金、其他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等支出。(4)其他資本性支出包括辦公設備購置、專用設備購置等。

第三部分 2022年度其他重要事項的情況説明

  一、“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決算情況

  “三公”經費包括本部門所屬0個行政單位、0個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8個事業單位。2022年度“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決算數71.15萬元,比2022年度“三公”經費財政撥款年初預算112.23萬元減少41.08萬元。其中:

  1. 因公出國(境)費用。2022年度決算數0萬元,比2022年度年初預算數22.4萬元減少22.4萬元。主要原因: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厲行勤儉節約,取消因公出國(境)計劃; 2022年度組織因公出國(境)團組0個、0人次,每人平均因公出國(境)費用0.00萬元。

  2. 公務接待費。2022年度決算數0萬元,比2022年度年初預算數1.1萬元減少1.1萬元。主要原因: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厲行勤儉節約,壓縮相關經費支出,未發生公務接待費。公務接待0批次,公務接待0人次。

  3. 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維護費。2022年度決算數71.15萬元,比2022年度年初預算數88.73萬元減少17.58萬元。其中,公務用車購置費2022年度決算數49.29萬元,比2022年度年初預算數54.39萬元減少5.10萬元。主要原因:政府採購車輛價格調整,2022年度購置(更新)2輛,車均購置費24.65萬元。公務用車運作維護費2022年度決算數21.86萬元,比2022年度年初預算數34.34萬元減少12.47萬元,主要原因: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厲行節約的精神,進一步加強公務用車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減少維修維護成本。2022年度公務用車運作維護費中,公務用車加油6.81萬元,公務用車維修7.27萬元,公務用車保險5.17萬元,公務用車其他支出2.61萬元。2022年度公務用車保有量24輛,車均運作維護費0.91萬元。

  二、機關運作經費支出情況

  我部門不在機關運作經費統計範圍之內。

  三、政府採購支出情況

  2022年度政府採購支出總額10352.82萬元,其中:政府採購貨物支出1750.77萬元,政府採購工程支出755.95萬元,政府採購服務支出7846.1萬元。授予中小企業合同金額7362.19萬元,佔政府採購支出總額的71.11%,其中:授予小微企業合同金額5182.07萬元,佔政府採購支出總額的50.05%。

  四、國有資産佔用情況

  2022年度車輛95台,1918.79萬元;單位價值100萬元(含)以上的設備42台(套)。

  五、政府購買服務支出説明

  2022年度政府購買服務決算0萬元。

  六、專業名詞解釋

  1.基本支出:指為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人員支出和公用支出。

  2.項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為完成特定行政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所發生的支出。

  3.“三公”經費:是指單位通過財政撥款資金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費和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指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費指單位公務用車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牌照費)及單位按規定保留的公務用車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等支出;公務接待費指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支出。

  4.機關運作經費:指為保障行政單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運作用於購買貨物和服務的各項資金,包括辦公及印刷費、郵電費、差旅費、會議費、福利費、日常維修費、專用材料及一般設備購置費、辦公用房水電費、辦公用房取暖費、辦公用房物業管理費、公務用車運作維護費以及其他費用。

  5.政府採購: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採購依法制定的集中目錄以內的或者採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是規範財政支出管理和強化預算約束的有效措施。

  6.政府購買服務:是指各級國家機關將屬於自身職責範圍且適合通過市場化方式提供的服務事項,按照政府採購方式和程式,交由符合條件的服務供應商承擔,並根據服務數量和品質等因素向其支付費用的行為。

  7.自然資源調查與確權登記:反映自然資源部門用於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等方面的支出。

  8.教育支出:反映政府教育事務支出。

第四部分  2022年度部門績效評價情況

  一、部門整體績效評價報告

  (一)部門概況

  1.機構設置及職責工作任務情況

  根據《關於調整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機構編制事項的通知》(京編辦發〔2019〕10號),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更名為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內設12個職能處室和機關黨委(宣傳處、團委)、工會等。根據《中共北京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關於市規劃自然資源系統所屬事業單位改革有關事項的批復》(京編委〔2021〕123號),市地勘院下屬8個預算單位,原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綜合服務中心及北京市地勘院資訊中心合併到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本級。

  內設處室包括辦公室(研究室)、人事處、計劃財務處、綜合業務處、地質勘查處、能源地質處、水文地質處、地質環境處、工程技術處、安全生産處、資産管理處、離退休工作處、機關黨委(宣傳處、團委)、工會、資訊中心、綜合服務中心等。

  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下屬8個預算單位,均為財政補助事業單位。其中公益一類事業單位4個,分別為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本級)、北京市地質調查研究所、北京市地質災害防治研究所、北京市地質環境監測所;公益二類事業單位4個,分別為北京市礦産地質研究所、北京市工程地質研究所、北京市生態地質研究所、北京市地熱調查研究所。

  本部門職責工作任務情況如下:

  (1)承擔本市礦産地質勘查、區域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勘查、環境地質和地質災害調查、專項防治及地質環境保護、監測等有關工作;負責本市礦業開發和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前期地質勘查工作。

  (2)負責引進並推廣地質調查和礦産勘查的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組織本市礦産勘查方面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工作。

  (3)參與本市地質環境監測工作規範和技術標準的研究工作;負責本市地質環境監測數據和資料的匯總、分析和上報工作。

  (4)承擔本市地下水資源勘查、評價、監測、分析等有關工作;負責地下水人工排水和回灌的技術性工作。

  (5)負責所屬地質隊伍的管理及國有資産的保值增值;負責地勘費和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

  (6)承擔北京地區地質行業特種職業技能的認定工作。

  (7)負責本市地質勘查、礦業開發方面的對外技術交流與合作。

  (8)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2.部門整體績效目標設立情況

  (1)績效目標設立依據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重要部署,以“支撐規劃編制實施,開展綜合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和應急體系及韌性城市建設,服務自然資源動態管理,加強城市地質科技和信息化建設”為總體目標,以“兩項工程、一個平臺”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重點區域地質條件適宜性評價和重大地質問題調查評價、進一步加強地質資源和地質環境調查評價及動態監測網運作、持續推進城市地質信息化建設,同時加強地質隊伍建設,深化事企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建設提供紮實的地質工作保障。

  (2)目標與職責任務匹配情況

  地質專項工作:2022年完成北京市地下水監測網運作、淺層地熱能利用監測站點運作維護、北京市土地品質生態地球化學監測網運作、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工程運作、北京市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系統運作維護等經常性項目。開展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調查技術服務、北京市地熱資源和礦泉水動態監測及設備維護管理等城市地質服務應用基礎研究,提高城市地質服務基礎能力。

  其他地質工作:完成為彌補財政預算不足而開展的地質勘查市場項目。

  機構運作保障類工作:完成地質業務技術交流、洽談、資訊系統更新及辦公區修繕等相關工作。

  (3)目標合理性

  地質專項工作:通過開展項目績效目標審核、預算評審、績效運作監控和事後績效評價,實現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的閉環,促進項目執行實現預期績效成果,支援2022年部門履職任務的完成。

  其他地質工作:將計劃事業收入分解到4個二預算級單位,有效保障單位各項業務工作開展。

  機構運作保障類工作:可以有效保障部門2022年正常運作,為部門履職提供基礎保障。

  (二)當年預算執行情況

  2022年全年預算數79007.48萬元(收入總計),其中,基本支出預算數50829.13萬元,項目支出預算數28178.35萬元,其他支出預算數0萬元。資金總體支出71268.65萬元,其中基本支出50219.13萬元(含離退休人員相關支出),項目支出21049.52萬元,其他支出0萬元。預算執行率為90.20%。

  (三)整體績效目標實現情況

  1.産出完成情況分析

  (1)産出數量

  市地勘院地質專項工作、其他地質工作、機構運作保障類工作的年度任務完成情況較好,2022年度納入部門預算管理項目61個,截至2022年12月31日,61個項目按照計劃內容全部完成。

  (2)産出品質

  市地勘院地質專項工作、其他地質工作、機構運作保障類工作完成品質較高,重點項目各項工作按照任務書、工作設計和國家相關規範要求執行,並組織了專家驗收,産出品質得到了保障。

  (3)産出進度

  市地勘院按照財政支出進度的要求,結合單位實際情況,遵循時間進度和資金使用進度相統一的原則,於規定時間內完成項目經費下達年度工作任務,各項工作均能按照計劃安排完成。

  (4)産出成本

  市地勘院按照年初部門預算批復的內容進行列支,優化支出結構,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及重點科目的支出,同時按照“專款專用、單獨核算”的原則對資金進行管理,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採取了公開招投標、市場詢價、遴選比價等一系列成本控制措施,節約了成本。

  2.效果實現情況分析

  (1)經濟效益

  2022年市地勘院部分項目的實施産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如:市地勘院積極開展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調查技術服務,持續深化與政府和市規自委各分局的密切配合,建立健全了會商、研判、發佈、響應、復盤等全流程閉環工作機制。汛前協助10個規自分局完成全市2064處隱患點排查,完成106處新增和34處擬銷賬隱患點核查;汛期靠前服務,落實應急值守,先後派出159組355人次,排查地質災害隱患974處和非地質災害隱患50處,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從而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和財産安全。

  2022年度市地勘院通過各個項目的實施,在地質災害、地下水監測等方面産生了直接或者間接的經濟效益。

  (2)社會效益

  2022年市地勘院各個項目的實施産生了一定的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支撐服務國家地方重大戰略需求。北京工程勘察地質資訊查詢服務平臺建成並上線運作,訪問量快速增長,為北京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商業環境提供支援,成為該領域數字政務服務體系全國首創案例,得到政府相關部門和業內高度評價。城市副中心辦公區地熱“兩能”系統穩定運作,持續為行政辦公區176萬平方米建築供冷供暖,實現可再生能源利用率40%以上,系統穩定性和節能減排降費效果顯著,為因地制宜利用清潔能源、率先實現“雙碳”目標樹立了典範。

  支撐服務城市規劃和專項規劃落地。完成礦産資源、地質調查、地災防治等“十四五”專項規劃,相關成果已陸續上報。北京城市地質安全監測預警系統已完成10個監測網、10394個監測站(點)的建設,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市域、涵蓋全要素的城市地質安全監測網路,監測成果有力支撐了“北京市非建設空間規劃管控實施導則”編制和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落實。

  支撐服務地質工作區域協同發展。響應中國地質調查局全國地下水資源評價需求,在收集北京市歷年地下水調查評價成果基礎上,完成了地下水補給量、排泄量和儲存變化量測算,為全國地下水線上化系統周期評價提供了支撐。與部、委以及津冀滬地勘單位加強聯繫,探索建立地面沉降風險評估機制,完成了以鄉鎮街道為單元構建的評估體系,遴選了風險評價因子,劃定風險管理區劃,編制了《北京市地面沉降風險評估與區劃報告》。連續三年承擔雄安新區地熱資源動態監測,有效支撐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成果具有典型示範意義。

  支撐服務地質災害風險管控。統籌組織開展監測預警系統數據採集更新,加強數據綜合分析,研判地質要素的變化趨勢,有針對性向政府及相關部門提出避讓和治理措施,為城市地質資源、地質環境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援,提升了城市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水準。地災監測現場數據可直接傳入市防汛辦、市規自委等部門,10個規自分局可通過監測系統網址、APP等方式實時掌握轄區地災隱患點指標變化。地下水監測的水位、水質數據,實現了與市水務局、市環保局共用;地下水監測月報及時提交市規自委相關部門。京津冀交通網路監測識別“注意級”監測點3處、“警戒級”監測點2處,成功預警門頭溝G234國道陽坡園路段滑坡。地熱監測網實時掌握地熱和礦泉水開發利用情況,以及水位、溫度、水質變化,為地熱主管部門提供基礎數據,並成為行政執法重要依據。

  提升大數據時代數字地質、智慧地質服務水準。“e地質”應用系統完成了古生物化石、岩石、科普文本等相關數據更新,系統訪問量逾7萬人次,地質成果社會化服務邁出堅實步伐。

  2022年度市地勘院通過各個項目的實施,為相關單位提供了數據支撐,在城市地質安全方面産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3)環境效益

  2022年市地勘院部分項目的實施産生了一定的環境效益,具體情況如下:

  支撐服務首都生態文明建設。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開展了京西“一線四礦”生態調查評價,打造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在京西南開展生態涵養區深部構造探測與地質安全保障,支撐北京生態涵養區保護與綠色發展。

  北京市地下水監測網運作基本查明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的品質現狀和污染程度,尤其是北京市“雙源”地區即重點水源地和污染源分佈區地下水品質狀況,為政府主管部門加強水源地保護區、水質污染嚴重區、地下水資源的防護和治理提供基礎資料;為追溯污染源,加強對污染源的管理或切斷污染源提供依據;為保護水資源、實現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提供了指導。監測成果為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編制的《北京市環境品質報告書》及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匯總的全國“地下水數據分析統計表”提供支撐。

  2022年度市地勘院部分重點項目的實施,在生態文明建設、地下水監測等方面産生了顯著的生態效益。

  (4)可持續性影響

  地勘院開展的項目實施完成後,其成果會分別整體移交市規自委資料館、北京市地勘院資訊中心等部門。由北京市國土資源部門管理,為北京市提供更加豐富的地質資料,可為北京市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提供基礎地質數據和決策依據,也為關鍵地質問題梳理提供科研資料。

  此外,為了全面增強地質資訊對城市規劃、自然資源管理和國土空間調查評價、監管決策、政務服務的支撐能力,地勘院編制完成了《市地勘院“十四五”時期信息化建設總體方案(2021年—2025年)》,統籌開展地質“一張圖”建設,編制了地質“一張圖”數據整合導則,率先開展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地質“一張圖”建設,全力推進地質成果整合。

  2022年度市地勘院通過各個項目的實施,在北京市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等方面提供了相關資料,在保障首都地質環境、豐富北京市基礎地質資料方面,産生了顯著的可持續影響。

  (5)服務對象滿意度

  地勘院承擔的各項成果直接服務於市規自委、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北京市水務局、通州城市副中心重大項目辦公室等部門,滿意度均為滿意。

  (四)預算管理情況分析

  1.財務管理

  (1)財務管理制度健全性

  市地勘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政府會計制度及1、2、3、4、5號解釋》《2023年北京市市級部門預算編報指南》《中共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委員會工作規則(試行)》(京地黨〔2022〕31號)、《中共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委員會“三重一大”決策制度(試行)》(京地黨〔2022〕39號)、《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財務管理辦法》(京地〔2018〕6號)、《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會議費管理辦法》(京地〔2018〕9號)、《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差旅費管理辦法》(京地〔2018〕8號)、《北京市地勘院福利費管理辦法》(京地辦發〔2022〕88號)、《北京市地勘院福利基金管理辦法》等管理辦法,有序開展各項財務管理工作。

  (2)資金使用合規性和安全性

  2022年不斷強化財務工作人員對財務管理學習和認知,把財務管理作為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不斷提升預算約束力。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主動接受外部監督,實現內外部監督、控制相結合的管理機制,保證資金使用效率,逐步提高財務管理水準。加強內部控制,為了滿足日常支出和項目支出的順利進行,嚴格預算執行,對於支出範圍內的支出,由相關有許可權的負責人簽字確認,對於超出支出範圍的支出,按照規定由相關會議確定。同時向所有支出單位進行詳細的説明和培訓,做到支出明確化、制度化,保證支出順利進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如果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與實際支出情況有差異時,由各項目承擔單位以正式文件的方式上報市地勘院,由市地勘院業務主管部門復核,然後根據年初預算及追加批復預算以正式文件的方式上報市財政局主管業務處室,待市財政局批復預算調整後,嚴格按照批復後的調整預算執行。

  預算執行與財務綜合檢查常態化。利用政府會計核算軟體通過網路對院屬各預算單位進行財務綜合檢查,及時了解和掌握各預算單位的財務動態,全流程有效防範財務風險。

  (3)會計基礎資訊完善性

  依據《北京市財政局關於編制2022年度北京市部門預算的通知》,堅持厲行節約、中期預算、準確、完整、透明、突出重點、提高績效管理意識的原則,按照“保基本、保運轉、保重點”的資金保障順序安排部門預算,支出充分與財力供給相適應,把握好資金需求的輕重緩急,調整優化支出結構,用好增量資金,堅持把部門重點事業發展等履職工作需求,全部納入部門預算予以安排。及時編制部門預算上北京市人代會的材料,經辦公會研究確定後再上報相關預算資料。

  (1)對於基本支出嚴格按照預算執行,主要是人員工資支出、對個人和家庭補助以及商品和服務支出,全年按照預算的要求及時、準確完成各項支出任務。

  (2)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充分發揮預算、政府採購、投資評審等管理手段的作用,從立項、實施、驗收、審計等方面對項目實施全方位、多角度管理,將項目支出控制在預算額度之內,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實現既定成本下的效益最大化或者既定目標下的成本最小化。同時在申請項目立項、編制項目預算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了科學性、目的性、合理性、實效性和節約性的原則,使項目立項科學合理,能夠發揮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時預算準確,避免出現大的預算調整。

  2.資産管理

  市地勘院完成資産清查工作及資産採購計劃工作。堅持“預算管理與資産管理相結合、資産管理與財務管理相結合、資産形態與價值形態相結合”的原則,將需求與配置標準緊密結合,制定了年度資産預算,嚴格按照市財政局文件規定,對市地勘院擬報廢資産進行處置,較好地辦理了市地勘院資産處置事項。要求市地勘院下屬各單位對單位資産進行梳理,對閒置資産進行有效利用,不斷提高資産管理水準。統計全院所需辦公消耗品,組織各處室做好工作需求計劃,並將預算計劃表上交至財務處,提前做好2023年度資産購置統計工作。

  3.績效管理

  (1)績效管理情況分析

  組織機構設置方面:部門績效管理工作小組以院長為組長,副院長為副組長,副總工程師、副總經濟師為領導小組成員的部門預算績效考評領導小組。部門預算績效考評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導全院開展部門預算績效考評工作。部門績效管理工作小組下設績效考評辦公室,績效考評辦公室以計財處負責人為績效考評辦公室主任、相關部門的同志為辦公室成員,負責具體日常工作。。

  績效管理制度建設方面:市地勘院績效管理工作依據《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京發〔2019〕12號)、《北京市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京財績效〔2020〕2146號)、《北京市預算績效目標管理辦法》(京財績效〔2020〕2137號)、《北京市預算績效管理辦法》(京財績效〔2019〕2129號)及《北京市財政支出績效管理辦法》(京財預〔2012〕272號)等相關規定執行,績效管理流程基本規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基本健全。

  績效資訊收集方面:從部門預算編制、項目申報立項階段開始,關注OA上的相關資料,通過現場檢查核實、設計相關工作報表及報告模板等手段,加強預算執行過程中的資訊收集。對市地勘院各部門、院屬各預算單位涉及績效方面的材料及時整理,按照內部控制的工作流程和要求,完成既定的工作計劃內容。同時關注新聞媒體、網際網路平臺等對市地勘院的相關報道資訊。通過預算支出進度的督促與檢查,及時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統計,為績效順利完成奠定基礎。同時組織開展北京市市級預算執行動態監控管理工作,對動態監控預警的數據進行核實,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

  4.結轉結餘率

  市地勘院 2022年結轉結餘27492.58萬元(累計結轉結餘,包括未完項目應支付的經費),支出預算金額98773.36萬元(支出總計),結轉結餘率27.83%。

  5.部門預決算差異率

  市地勘院 2022年預算數 79007.48萬元,決算數98773.36萬元(支出總計),預決算差異率25.02%(差異率較大的原因是結轉結餘包括未完項目應支付的經費)。

  (五)總體評價結論

  1.評價得分情況

  經過專家評議,2022年市地勘院綜合評價得分91.82分。其中,部門決策14.84分,部門管理37.76分,部門績效39.22分,綜合績效評定結論為“優秀”。

  2.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部門決策問題

  (1)市地勘院的定位和整體佈局,以及所屬單位的業務邊界和發展規劃不夠明確。公益一類和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國家和社會項目、成果服務等管理的管理制度細化深化不足。如國家項目和社會項目的管理費差異不夠明確,對外委託業務的系統管理制度不夠細化等。

  (2)部分項目的頂層設計有待進一步加強,主要體現為申報實施項目中存在相似、重復性項目。如地裂縫監測類項目涉及5-7個項目、地熱資源類項目涉及5個項目,其他類項目存在同樣問題。

  2.部門管理問題

  (1)各項目對外委託服務佔比較高。大量對外委託經費支出與不斷採購設備、建立實驗室實際情況不夠匹配,應在對外委託經費與設備投入之間建立聯繫,投入設備的同時應減少委託業務經費。

  (2)部分長期監測項目,幾十年監測內容、監測頻次、監測地點未發生調整或改變,對於活躍點、不活躍點數據未予區別,未制定優化方案,不利於對監測相關工作的成本把控。對於長期監測項目、長期投入資金,應進行長期監測效果與長期投入總資金的投入、産出比較和分析,通過效益比較不斷降低成本。

  3.部門績效問題

  (1)市地勘院堅持長期實施績效評價工作,績效評價工作規範、覆蓋比較全面。但績效評價成果應用有待加強,部分整改工作有待進一步落實。同時,針對不能提高産出的項目,應通過降低投入成本的方式,提高項目效益。尤其是後勤保障類項目、固定性內容監測類項目應通過成本效益分析,提出定額管理,實行定額管理辦法,不斷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2)部門整體績效目標申報表中,總體目標較為明確,績效指標細化、量化可衡量。但部分項目實際指標設置與産出內容不夠一致,不同資料間表述産出指標內容不夠匹配。建議市地勘院下屬單位應加強對産出指標表述的一致性。同時,對各項目的産出總結與年初計劃對應性有待進一步加強,並加強與績效目標的勾稽關係。

  (六)措施建議

  1.部門決策方面

  (1)進一步準確界定市地勘院下屬單位履職邊界,嚴格要求各項目內容與履職要求相一致。應通過頂層設計規範分類,減少項目數量、提高品質、減少重復性工作。要在市地勘院內部建立共用數據平臺,嚴格規定已有數據不得再重復監測、調查。建議可借鑒科研項目,按照市地勘院項目分類,如劃分地下熱能體系、地質災害體系等,每個項目按照體系分類,確認不能申報以及重復申報的項目。同時,建議進一步完善項目立項流程,保障高效益項目資金投入,避免低品質項目入庫立項,控制重復項目立項,採取措施解決項目“小、散、碎”問題,提高項目品質。

  (2)隨着事業單位的不斷改革,建議進一步優化調整市地勘院內部任務安排,安排專業單位專業人員負責專業工作內容,減少對外委託工作。建議進一步提升部門年度工作決策的科學性,提供部門、下屬單位等需求調查和分析以及年度工作計劃等,作為決策依據文件。

  2.部門管理方面

  (1)進一步優化八大系統平臺,充分利用已獲得的歷史資料以及數據,與新監測資料綜合分析,進一步探索規律,提出更有價值的建議和措施。同時,建議對八大系統的監測點站、監測點、監測斷面進行優化,增加面積較大區域的監測點數據,減少距離較近的監測點數量,避免數據重復。並且進一步優化監測指標,明確劃分常規指標以及非常規指標。

  (2)進一步加強採購大型設備的論證,開展市地勘院院級層面的相關論證。增加年末下屬單位設備利用率指標。同時,進一步規範項目完成驗收程式,嚴格驗收手續。強調要與立項論證目標設定一致的效果要求及滿意度對象。建議要將項目成果走出市地勘院、市規自委,融入北京市建設、運作、防災、救災體系。

  3.部門績效方面

  (1)建議加強項目績效指標設置的規範化,根據年初計劃明確産出內容,並與事後總結相呼應。

  (2)加強對運維項目的監督檢查、抽查和暗查,進一步提高項目成果,增加項目社會效益和社會服務效果。加強省部級和單位實驗室、業務能力團隊、青年引導等基礎能力建設。同時,加強監測、調查、研究、評價和工程等業務成果推廣和服務社會效果,整體推動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等進一步提升。

  二、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報告

  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報告詳見附件2。

  三、項目支出績效自評表

  項目支出績效自評表詳見附件2。

  四、中央對北京轉移支付預算執行情況績效自評報告

  本部門不涉及中央對北京轉移支付預算。

2022年部門整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評分表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