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部分 2020年度部門預算情況説明
一、部門基本情況
二、2020年收入及支出總體情況
三、主要支出情況
四、部門"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説明
五、其他情況説明
六、名詞解釋
第二部分 2020年度部門預算報表
一、收支總表
二、收入總表
三、支出總表
四、政府採購預算明細表
五、財政撥款收支總表
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表
七、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表
八、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項目支出表
九、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支出表
十、財政撥款(含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三公"經費支出表
十一、政府購買服務預算財政撥款明細表
十二、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申報表
十三、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申報表
第一部分 2020年部門預算情況説明
一、部門基本情況
(一)部門機構設置、職責
北京市知識産權局(簡稱市知識産權局)是市政府直屬機構,為副局級。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的北京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和市委辦公廳印發的《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北京市知識産權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的規定〉》(京辦字〔2019〕42號),市知識産權局內設9個處室,分別為辦公室(財務審計處)、政策法規處、知識産權協調處、知識産權運用促進處、知識産權管理處、知識産權保護處、宣傳教育處、國際交流合作處(港澳臺辦公室)、人事處及機關黨委(工會);下屬5個預算單位,分別為北京市知識産權資訊中心、北京市保護知識産權舉報投訴服務中心、北京市知識産權保護中心、中關村知識産權促進局、國家知識産權局專利局北京代辦處。
市知識産權局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知識産權工作的方針政策、決策部署和市委有關工作要求,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對知識産權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主要職責是:
1.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專利、商標、原産地地理標誌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起草本市相關地方性法規草案、政府規章草案,擬訂專利、商標、原産地地理標誌工作的政策措施、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會同有關部門擬訂首都知識産權戰略和規劃並組織實施。推動知識産權區域協同發展。
2.負責統籌協調本市知識産權保護工作,推動知識産權保護工作體系建設。負責專利侵權糾紛的行政裁決及調處。承擔知識産權維權援助。負責對商標的印製和使用進行監督管理,保護註冊商標專用權,依法保護特殊標誌。
3.承擔規範本市專利、商標、原産地地理標誌管理基本秩序的責任。依法監督管理知識産權代理機構,推進知識産權中介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知識産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4.負責促進本市知識産權運用。擬訂本市知識産權運用政策,促進知識産權轉移轉化。承擔知識産權對外轉讓審查工作。指導和規範專利技術市場,指導規範專利權、商標權轉讓、許可、備案等工作。負責知識産權金融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和規範知識産權無形資産評估,推動專利權、商標權質押工作。推動知識産權軍民融合。
5.負責本市知識産權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專利、商標、原産地地理標誌資訊的傳播利用。負責組織建立知識産權預警應急機制。承擔專利、商標、原産地地理標誌統計分析工作。
6.統籌協調本市涉外知識産權事宜。開展專利、商標、原産地地理標誌工作的國際聯絡、合作與交流活動。
7.組織開展專利、商標、原産地地理標誌方面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普及工作。組織制定本市有關知識産權的教育與培訓工作規劃並組織實施。
8.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二)人員構成情況
北京市知識産權局部門行政編制66人,實際66人;事業編制116人,實際87人;聘用人員(其他聘用人員--臨時工)2人。
離退休人員25人,其中:離休0人,退休25人。
(三)本預算年度的主要工作任務
1.加強政策佈局,塑造良好的知識産權政策環境。
繼續開展知識産權綜合立法研究,制定北京市知識産權"十四五"規劃,突出北京特色,力爭先行先試舉措。
2.推動知識産權保護體系建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深入貫徹落實兩辦《意見》,制定發佈北京市實施意見和分工方案。創新兩個保護中心協作機制,綜合市區兩級優勢,推進快速維權和協同保護。建設國家知識産權行政裁決示範區,建立知識産權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快速處理程式。建立京津冀、華北地區及知識産權案件多發地區間案件移送、調查取證、聯合辦案協作機制,共同打擊知識産權侵權假冒行為。深化電子商務領域知識産權保護聯盟建設,增加商標、地理標誌及版權等保護內容,形成知識産權大保護新模式。強化部門聯動、市區聯動,深入開展執法專項行動,做好京交會、冬奧會等重大活動知識産權保障工作。完善知識産權糾紛多元調解機制;積極推動知識産權糾紛仲裁調解服務。
3.聚焦"三城一區"、中關村"一區十六園",為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發佈《"三城一區"知識産權行動方案》"20條"舉措,推動三城一區在知識産權運用和保護層面建立協調、協作的一體化機制,實現"三城一區"知識産權工作"因需定策、精準施策、協同聯動"。打造中關村創新主體知識産權公共服務平臺,為園區及高新企業提供大數據監測、優先審查推薦等系統公共服務。
4.健全知識産權運營體系,推動知識産權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
構建知識産權金融創新服務體系,積極推動北京市知識産權保險試點在中關村落地,全面構建專利質押融資風險多方共擔、專利質押融資風險補償的有效機制。支援重點高校、科研院所、領軍企業構建産業知識産權運營中心。落實高品質發展,與商務局、金融局等單位緊密合作,繼續細化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推進服務業領域開放政策在我市落地。落實《北京市促進知識産權服務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積極引進知名國際知識産權服務機構落戶北京,促進知識産權服務業高端發展。
5.優化知識産權公共服務,提升知識産權治理能力和水準。
深化知識産權領域"放管服"改革,優化"一站式"綜合窗口服務,縮短資助金辦理時限,實現收費窗口"全付通";推進增加知識産權仲裁、調解、公證、鑒定窗口諮詢服務,探索開展相關業務自助查詢服務功能。
6.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服務企業"走出去"。
落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三年行動計劃》,服務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實施以企業需求為核心的企業知識産權海外預警工作,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出口中的知識産權壁壘問題,增強企業知識産權戰略意識和風險防範意識。持續開展海外知識産權糾紛或重大事項維權援助,完善和落實海外維權援助跟蹤機制,豐富海外知識産權維權實訓體系。
二、2020年收入及支出總體情況
(一)2020年收入總體情況
2020年收入預算31596.83萬元,比2019年24310.88萬元增加7285.95萬元,增長29.97%。其中:財政撥款30762.11萬元,比2019年22694.93萬元增加8067.18萬元;統籌使用結餘資金安排預算63萬元,比2019年97萬元減少34萬元;其他資金771.71萬元,比2019年1518.95萬元減少747.24萬元。
其他資金收入包括事業收入、其他收入和繼續使用的財政性結轉資金,主要是承接國家局撥入的項目收入和利息收入,2020年預算比2019年預算金額減少的原因是繼續使用的財政性結轉資金減少為182.81萬元。
(二)2020年支出總體情況
1.基本支出預算 5279.18萬元,佔總支出預算16.71 %,比2019年4999.28萬元增加279.90萬元,增長5.60 %。增加的原因是人員增加和社保基數調整。
2.項目支出預算26317.65萬元,比2019年19311.10萬元增加7006.55萬元,增長36.28%,增加的原因是海外知識産權資助金增長和新增北京市知識産權保險試點工作。
3.上繳上級支出0萬元。
4.事業單位經營支出0萬元。
5.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0萬元。
三、主要支出情況
北京市知識産權局2020年項目支出主要圍繞知識産權創造、保護和運用,同時兼顧知識産權服務、宣傳和對外交流合作,部門預算項目主要為2020年北京市知識産權資助金、北京市知識産權保險試點工作、北京市企業海外知識産權預警和維權援助、北京市知識産權糾紛多元調解機制建設及糾紛調解、知識産權保護、中關村國家知識産權制度示範園區知識産權專項資金、北京市知識産權運營和促進工作經費、知識産權服務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北京市知識産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首都知識産權宣傳、世界知識産權組織房租與辦公經費和涉外知識産權統籌協調與交流合作等項目。
四、部門"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説明
(一)"三公"經費的單位範圍
北京市知識産權局部門因公出國(境)費用、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購置和運作維護費開支單位包括北京市知識産權局本級、北京市知識産權資訊中心、北京市保護知識産權舉報投訴服務中心、中關村知識産權促進局、國家知識産權局專利局北京代辦處和北京市知識産權保護中心6個所屬單位。
(二)"三公"經費預算財政撥款情況説明
2020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74.66萬元,比2019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減少17.87萬元。其中:
1.因公出國(境)費用。2020年預算數41.49萬元,與2019年持平。2020年因公出國(境)費用主要用於國(境)外知識産權交流合作、人才培訓等方面。
2.公務接待費。2020年預算數1.10萬元,比2019年預算數1.28萬元減少0.18萬元,主要原因:厲行勤儉節約。2020年公務接待費主要用於兄弟省市來訪調研知識産權工作接待方面。
3.公務用車購置和運作維護費。2020年預算數32.07萬元,其中,公務用車購置費2020年預算數0萬元,比2019年預算數17.21萬元減少17.21萬元,主要原因:2020年無車輛購置計劃;公務用車運作維護費2020年預算數32.07萬元,其中:公務用車燃油16.15萬元,公務用車維修5.83萬元,公務用車保險5.73萬元,其他4.36萬元。公務用車運作維護費2020年比2019預算數32.56萬元減少0.49萬元,主要原因:厲行勤儉節約。
五、其他情況説明
(一)政府採購預算説明
2020年北京市知識産權局部門政府採購預算總額699.66萬元,其中:政府採購貨物預算124.66萬元,政府採購工程預算0萬元,政府採購服務預算575.00萬元。
(二)政府購買服務預算説明
2020年北京市知識産權局部門政府購買服務預算總額1894.98萬元,其中:財政撥款1894.98萬元。
(三)機關運作經費説明
2020年北京市知識産權局部門包括北京市知識産權局本級1家行政單位的機關運作經費財政撥款預算364.89萬元。
(四)項目支出績效目標情況説明
2020年,北京市知識産權局部門填報績效目標的預算項目55個,佔本部門全部預算項目63個的87.30%。填報績效目標的項目支出預算25726.47萬元,佔本部門年初全部項目支出預算的97.75%。
(五)重點行政事業性收費情況説明
本部門2020年無重點行政事業性收費。
(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情況説明
本部門2020年無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安排的預算。
(七)國有資産佔用情況説明
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知識産權局部門共有車輛19台,388.55萬元;單位價值50萬元以上的通用設備3台(套)、454.46萬元,單位價值100萬元以上的專用設備0台(套)、0萬元。
六、名詞解釋
北京市知識産權保險試點工作:為進一步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工作,優化首都營商環境,市知識産權局與市金融局、市科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中關村管委會和市銀保監局等七家單位共同推進,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原則,對符合規定條件的企業投保試點保險公司設置的專利執行保險、專利被侵權損失保險或兩項保險的組合産品的保費進行財政補貼。自2020年開始實施,為期三年。
"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數:指本部門當年部門預算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用、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購置和運作維護費預算數。
機關運作經費:指為保障行政單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運作用於購買貨物和服務的各項資金,包括辦公及印刷費、郵電費、差旅費、會議費、福利費、日常維修費、專用材料及一般設備購置費、辦公用房水電費、辦公用房取暖費、辦公用房物業管理費、公務用車運作維護費以及其他費用。
政府採購: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採購依法制定的集中採購目錄以內的或者採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是規範財政支出管理和強化預算約束的有效措施。
政府購買服務: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務事項以及政府履職所需要服務事項,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式,交由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和事業單位承擔,並由政府根據合同約定向其支付費用。
第二部分 2020年部門預算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