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財政 > 財政報告 > 預算報告

關於北京市2022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日期:2022-08-12 16:51    來源:北京市財政局

分享:
字號:        

——2022年7月28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一次會議上

北京市財政局局長 吳素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託,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本市2022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

  一、2022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

  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市委直接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支援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穩步推進各項財稅改革和財政管理工作。

  (一)努力克服疫情、經濟、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四本預算”收入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

  上半年,面對疫情、經濟下行和大規模減稅退稅的疊加衝擊,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確保留抵退稅應退盡退早退、土地供應積極穩妥、國企利潤收繳有序展開、社保費應緩盡緩,統籌處理好對企讓利、穩定經濟與促進財政收入平穩運作的關係,努力推動全市“四本預算”收入運作均處於合理區間。

  1.疫情影響與減稅退稅政策影響疊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增長0.5%

  一季度,隨著全市經濟平穩開局,帶動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6%。進入二季度後,本市堅決落實中央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要求,不斷加快退稅節奏。疊加疫情多點散發和國際局勢變化等超預期因素影響,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有所回落。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990.6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48.5%;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增長0.5%,在艱難中實現了同口徑正增長(按財政部規定,自4月起按“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對外發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幅);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8.1%。

  從稅收收入看,主體稅種增幅均不同程度回落。上半年,全市地方級稅收收入完成2530.5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增長1.2%(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8.9%)。全市稅收佔比達84.6%,收入品質繼續保持全國領先位置。三大主體稅種中:個人所得稅完成404.3億元,增長11.2%,增幅較一季度小幅回落1.2個百分點,總體仍保持兩位數增長態勢;企業所得稅完成896.1億元,增長7.6%,較一季度回落10.4個百分點,主要是疫苗生産企業上年收入甩尾拉動作用逐步消化,以及上半年部分企業利潤有所下降影響;增值稅完成527.0億元,下降41.6%,4月份以來延續兩位數下降態勢,主要是留抵退稅政策性減收影響持續加大,以及受經濟壓力和疫情導致部分行業營業收入減少影響。二季度為企業集中辦理留抵退稅減少地方級收入307.7億元。

  從重點行業看,7大行業對財政收入的支撐作用總體保持穩定,但各行業走勢差異。上半年,財政收入規模較大的7個重點行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合計佔全市比重達78.4%,較上年同期提高2.6個百分點,支撐作用進一步鞏固。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合計增長3.2%;其中,資訊服務業(20.1%)、商務服務業(9.1%)、製造業(8.8%)、房地産業(6.1%)增速較高,帶動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2個百分點;科技服務業在部分重點企業投資收益增加帶動下,增長2.8%;金融業、批發零售業受資本市場動蕩及消費需求走弱等因素影響,分別下降6%和7.8%。

  從區域看,中心城區和平原新城對全市收入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上半年,中心城區(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地方級收入合計完成2104.2億元,同口徑增長2.9%;收入規模佔各區的70.7%,較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平原新城及副中心(經開區、順義、大興、昌平、房山、通州)地方級收入合計完成722.2億元,同口徑增長10.4%;收入規模佔各區的24.3%,較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生態涵養區(懷柔、密雲、平谷、延慶、門頭溝)地方級收入合計完成148.3億元,同口徑下降0.1%;收入規模佔各區的5%,較上年同期降低0.6個百分點。

  2.第二批集中供地收入尚未入庫,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有所下降

  上半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完成893.6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40.6%,下降41.0%,主要是根據“雙集中”供地政策要求,今年本市第二批土地6月份掛牌成交,收入將於7月份入庫,較上年延後一個月。

  3.國企利潤核定上繳恢復正常,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增長較快

  上半年,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完成65.0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85.2%,增長490.7%,主要是市屬國企利潤去年受疫情影響核定時間推遲到7月份,今年核定工作已于二季度完成。

  4.社保費上半年恢復正常收繳,社保基金預算收入有所增長

  上半年,全市社保基金預算收入完成2776.2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46.6%,增長9.6%,主要是去年同期實施階段性緩繳社保費政策,今年上半年基本恢復正常收繳(今年新的緩繳政策于6月份實施,減收影響尚未顯現)。

  (二)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四本預算”支出保持較高強度

  上半年,全市財政部門主動應對疫情突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複雜形勢,在工作中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切實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政策靠前發力等要求,在持續優化支出結構的基礎上,確保支出強度,聚焦保障疫情防控、助企紓困、基本民生等全市重點領域,有力支撐首都經濟社會平穩運作。

  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實現規模和進度“雙提升”,聚焦保障全市重點領域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960.6億元,增長6.6%;完成年度預算的55.3%,超過時間進度5.3個百分點。支出實現規模和進度雙提升,主要是市區財政部門積極主動應對疫情多點散發和經濟下行壓力,統籌中央補助、一般債券等多種財力來源,加大對疫情防控、助企紓困、基本民生等重點領域資金投入,有力支撐首都經濟社會平穩運作。

  其中:衛生健康支出391.9億元,增長24.1%,主要是支援方艙建設、核酸檢測等疫情防控工作;加強首都衛生醫療體系建設。教育支出551.7億元,增長6.1%,主要是落實義務教育“雙減”政策,支援擴充中小學學位,促進全市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等。科學技術支出298.4億元,增長3.5%,主要是支援國家實驗室和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以及加快基礎前沿類科技項目研發等。城鄉社區支出467.3億元,增長4.9%,主要是支援軌道交通建設等。交通運輸支出288.5億元,增長21.2%,主要是落實公共交通補貼,加快京津冀交通一體化互聯互通建設等。

  2.加快政府專項債券支出,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呈兩位數增長

  上半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648.5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73.3%,增長94.1%,主要是為保持必要支出強度拉動有效投資,加快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重點投向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同時加快化解隱性債務。

  3.持續推動國企發展改革,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平穩增長

  上半年,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完成17.7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27.1%,增長7.1%,主要是支援市屬國企加快科技創新,推動産業轉型升級。

  4.及時足額保障各項社保待遇,社保基金預算支出同口徑保持增長

  上半年,全市社保基金預算支出2158.3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40.4%;剔除按財政部要求減少本市上解中央調劑金規模的政策性因素,同口徑增長6.9%,主要用於及時足額落實好各項社保待遇,穩定基本民生。

  二、上半年財稅改革進展情況

  面對上半年減收增支壓力,全市各級財政部門主動擔當、迎難而上,將落實中央及市委重大決策部署作為預算安排的首要任務,狠抓財政管理和政策落實,為推動本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增長等重點工作,提供有力的財稅政策支援和財力保障。

  (一)加快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用“真金白銀”助力企業發展

  全面落實國家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要求,4月-6月,集中為全市6.6萬戶企業(其中小微企業戶數佔比超過九成)辦理留抵退稅630.4億元,金額相當於2020年、2021年兩年總和的1.4倍,直接為企業注入現金流。同時,實施減免“六稅兩費”等各項減稅降費政策,為市場主體讓利超60億元,為企業穩崗、擴大生産和研發提供了有力支撐。實施先行先試稅收政策支援科技企業發展。在中關村示範區開展基礎研究和股權激勵稅收優惠等先行先試稅收政策,激發科技型企業投資活力和研發動力,為首都高品質發展積蓄新動能。支援社會保險費“應緩盡緩”。自6月起,對汽車製造、通用設備製造等17個行業所屬困難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階段性實施緩繳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預計惠及115萬人。持續強化財源建設穩固發展基礎。加強財源建設與對企“服務包”機制銜接,上半年,對“專精特新”、初創科技型及獨角獸等超千戶企業進行調研走訪,結合各項助企紓困政策主動協調解決企業訴求,增強企業在京發展信心。

  (二)積極發揮財政政策資金疊加效應,合力穩住首都經濟基本盤

  統籌財力加快支出進度。切實加大各類財政資金資源統籌力度,推動一般公共預算及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分別超過時間進度5.3個和22.3個百分點,聚焦保障高標準推進“兩區”“三平臺”建設、高水準建設城市副中心、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改善民生福祉等全市性重點工作。綜合運用財政補貼、首貸貼息、政府採購等財政政策工具促進首都經濟恢復。兌現2.23萬輛新能源汽車補貼,提振汽車消費;將受疫情影響突出的行業首貸貼息比例從20%提高至40%,減輕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壓力;上半年授予中小微企業政府採購合同佔比達81.9%,高於去年同期3個百分點,超過國家規定41.9個百分點。用好高精尖産業資金支援開展“強鏈補鏈”行動,助力增強積體電路、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産業鏈整體韌性。積極發揮政府債券資金對投資的拉動作用。6月20日,本市今年新增政府債券908億元已全部發行完畢,早于財政部要求10天。統籌政府債券作為年度財力的重要補充,重點投向市政和産業園區、交通基礎設施等投資拉動作用明顯的領域,著力與各項助企紓困財政政策疊加,形成穩經濟合力。

  (三)不斷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水準,有力有效保障民生

  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資金保障。通過籌措一般公共預算、社保基金等多渠道資金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先後打贏多輪疫情殲滅戰;優化防疫資金撥付程式,確保不因資金問題影響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聚焦教育養老住房等民生事業供給。落實義務教育“雙減”要求,加大教師隊伍激勵力度,促進課後服務高品質有特色發展;支援新建養老家庭照護床位1016張、養老助餐點122家;支援新開工107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推動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8.1萬套。支援做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安排7.6億元用於全市糧食政府儲備工作;下達1.3億元農産品批發市場進場交易費等財政補貼,降低商戶經營和運輸成本,確保全市蔬菜、糧油等生活必備品價格平穩運作。

  (四)加大對基層財政支援力度,兜牢兜實“三保”底線

  持續加大對區轉移支付力度,上半年同比增長15.2%,進一步推動財力下沉基層。第一時間將約120億元的中央支援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等專項資金下達各區,支援各區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做好民生保障。將新增債券資金向區級傾斜,區級新增政府債券資金773.7億元,佔全市908億元的85.2%,更好支援各區落實全市性、區域性重點工作任務。階段性提高各區庫款調度額度。對於庫款保障水準偏低的區,及時調度資金予以保障,支援各區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密切關注基層財政運作動態。對各區“三保”預算安排和執行、債務管理、庫款保障等情況,開展聯動監測和動態預警,確保各區財政平穩運作。

  (五)深化財政管理改革,提高精細化管理水準

  繼續深化全過程、全成本預算績效管理。上半年,積極邀請人大代表全程參與績效評價工作,組織完成96個預算項目(政策)事前績效評估,涉及預算資金15.8億元,審減資金5.6億元,審減率達到35.4%,有力促進緊平衡下財政資金提質增效。創新政府採購營商環境改革。通過試點推行集中帶量採購、擴大電子證照、電子簽章應用範圍等創新改革措施,進一步打造更加公平開放的政府採購營商環境。強化數字財政建設。完善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提升上下層級財政數據貫通的時效和品質。豐富財源大數據系統功能,加強對全市財源建設運作的分析研判。

  三、當前需要關注的問題

  隨著全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産業鏈供應鏈有序恢復,一系列穩住經濟大盤的政策舉措,與經濟內生動能配合,形成疊加放大效應,合力推動經濟呈現恢復性發展勢頭,為全市財政收入逐步恢復提供支撐。但是,首都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二季度全市部分經濟指標低位運作並向三季度財政收入影響傳導,下半年的財政運作形勢依然複雜、嚴峻,財政運作和改革中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落實各項稅費退、減、緩政策讓利企業,短期內形成政策性減收壓力

  下半年,本市將繼續堅決落實留抵退稅等大規模組合式稅費減免政策,7月份留抵退稅政策將擴圍至批零業、住宿餐飲業、文體娛樂業等7個行業,切實幫助更多企業緩解現金流壓力;繼續實施階段性緩繳社保費政策,預計減輕企業繳費負擔超千億元。上述措施有利於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支援企業更好應對複雜形勢,但短期內也為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帶來一定的政策性減收壓力。

  (二)經濟恢復壓力仍較大,財政收入恢復性增長的基礎仍不牢固

  目前主要經濟指標仍不容樂觀,本市部分市場主體仍面臨不少困難。上半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5.1%;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積下降6.0%、銷售面積下降8.7%;市場總消費額下降4.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7.2%,部分經濟指標還處於低位,將傳導影響相關行業財政收入,對財政可持續增收形成制約。

  (三)財政保障壓力持續加大,收支“緊平衡”狀況更加凸顯

  在財政收入面臨較大減收壓力情況下,各領域對財政資金的需求仍呈快速增長態勢。一方面,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推動“兩區”建設、培育高精尖産業、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支援中軸線申遺保護等重點任務和剛性支出保障壓力較大。另一方面,在年度執行中,又面臨疫情涉及區域廣、持續時間長的新挑戰,疫情防控、穩經濟等領域資金需求增多,進一步加大財政保障壓力,財政“減收增支”的特徵更為明顯,收支“緊平衡”狀態呈加劇態勢。

  (四)部分部門財政預算管理規範性有待提高,成本控制理念仍需強化

  從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看,部分部門仍存在資金管理不夠規範、反覆申請調整項目安排、存量資金盤活力度不夠等情況,部門嚴格落實過緊日子的意識和措施還不到位。部分重大投資項目和重點支出前期論證不夠充分,成本控制意識不強,導致執行中項目進度緩慢,形成資金沉澱現象,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有待提高。部分單位國有資産監管需進一步加強,“重資金、輕資産”的現象仍然存在,政府資産使用效益仍需提升等。

  四、下一步工作

  下半年,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生産生活有序恢復,以及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效應逐步釋放,經濟延續企穩回升態勢,都將為全市財政收入逐步回暖提供支撐。我們將繼續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加快落實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會議精神,嚴格執行市人大批准的預算,在工作中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進一步增強應對財政收支“緊平衡”狀態的工作主動性,落實落細本市防疫情穩經濟“45條”等舉措,更加奮發有為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順利召開。

  一是堅決落實退稅減稅降費政策,繼續做好財源培育涵養工作。加強財稅部門協同配合,將新擴圍的批零業等7個行業納入全額退還增值稅留抵稅額政策範圍,進一步加快退稅進度,確保新擴圍行業存量留抵稅額7月底前基本完成退還,讓更多企業享受政策紅利,應享盡享、應享快享,穩定企業發展,更好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強化財政運作分析,圍繞財政經濟形勢、退稅減稅政策實施、疫情防控增支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分析研判,提前制定應對預案。繼續做好財源培育建設,結合推動助企紓困政策釋放效應,提升對企服務精準性,進一步提升財源轉化成效,確保市領導走訪企業成果落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對減稅降費、政府採購、政府購買服務、行政許可等財政政策深入推進公平競爭審查,助力打造公平、開放的首都市場環境。

  二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集中財力聚焦保障重點工作。加大政府預算、政府投資基金、債券資金等各類資金統籌力度,強化政府資金與社會資本的統籌協調,集中財力支援“四個中心”功能建設、“五子”聯動等重大戰略。加快支出進度確保支出強度,保障資金及時足額到位,支援全市中小微企業紓困“18條”和統籌防疫情穩經濟“45條”舉措落地見效;以支出進度為抓手,督促主責部門加緊推進重大工程建設,更好發揮投資對經濟的支撐作用;市級繼續加大對區轉移支付力度,增強各區可統籌財力,指導督促各區加快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保民生等方面支出節奏,服務全市“六穩”“六保”工作大局。更好發揮政府債券穩經濟作用,督促各部門加快新增債券資金使用,力爭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畢,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儘早發揮政府債券資金促投資、穩經濟作用。

  三是持續推進全成本預算績效管理,壓實預算績效管理主體責任。將全成本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拓展到區街鄉鎮基層和各重點支出領域,逐步實現對公共服務、基本民生和産業發展等重點領域支出政策績效評價全覆蓋;完善國有資本項目績效管理,研究本市社保基金預算績效管理實施辦法。全面梳理工作標準、保障範圍,加快制定完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分行業、分領域支出標準,健全符合首都標準、首善要求的多層次民生政策保障體系。促進各部門進一步提升績效理念,繼續邀請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部門績效評價工作,壓實各部門預算績效管理主體責任。加強績效結果應用,健全績效管理與安排預算、完善政策和改進管理相掛鉤的機制。

  四是紮實推進財政改革,提升財政治理效能。深化零基預算管理改革,將零基預算理念貫穿于各領域、各部門的預算編制中,按照項目輕重緩急和成熟度安排預算,持續調整完善支出政策,加強政策對支出項目的約束。落實中央《關於進一步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制定並完善市與區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進一步理順市與區財政關係,促進市區政府事權、支出責任和財力相適應。大力促進國有資産保值增值,加強政府資産管理,進一步拓展公物倉領域和範圍;支援做大做強國有資本運作新平臺,助力提升國有企業對首都經濟發展的貢獻度。加強政府財務報告編制工作,注重政府財務報告與國有資産報告等相關數據共用銜接,更加全面反映政府資産資訊。

  五是防範化解風險,築牢財政安全運作防線。加強中長期財政收支形勢的分析研判,動態測算評估財政可承受能力,確保財力兜得住、可持續。強化社保基金精算和監測,保障社保基金預算安全性和可持續性。完善財政庫款運作預警監控機制,確保市區兩級庫款保障水準基本穩定。持續推進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改革工作,完善全市統一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制度體系,防範財政金融風險。加強政府債務全流程管理,對債券資金管理情況開展穿透式監測,動態跟蹤債券資金支出、風險變動等情況;落實好隱債化解工作方案,堅決遏制新增隱債。抓緊抓實審計查出突出問題整改,加強對各部門、各區的財政業務培訓和工作指導,共性問題著重通過完善體制機制和細化政策規定形成整改長效機制;個性問題著重加強“點對點”業務指導,逐項整改、對號銷賬。

  六是著手啟動2023年預算編制,為明年工作開好局奠定堅實基礎。認真吸納人大代表意見建議,積極回應代表訴求,及早做好2023年預算編制各項準備工作。健全重大事項決策機制,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將全市性重點項目優先納入明年預算予以保障。深化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及時完善基本支出管理、項目全生命週期管理等方面制度規定,健全基本支出標準體系,強化預算項目立項必要性、方案可行性、成本經濟性的論證,為預算編制奠定基礎。提前開展2023年政府債券項目徵集儲備工作,加強債券項目前期手續、投向領域和融資平衡審核,從源頭上把好政府債券項目“入門關”,避免出現“錢等項目”。

  以上報告,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