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熱季即將開啟,京能集團所屬北京熱力正在全力備戰。本市7家燃氣電廠19台核心機組目前已全部檢修完畢,確保供熱季開始就能以最好的狀態運轉。

供熱季即將來臨,京能集團所屬北京熱力正在全力備戰今冬明春供熱。石景山區衙門口南路,2025年8月剛剛完成竣工驗收的魯谷北重尖峰熱源廠,即將正式投入使用。(劉平 攝)
服務響應機制持續優化
北京熱力生産調度中心大廳中,工作人員正全神貫注緊盯調度大屏上不斷變動的參數,確保供熱系統平穩運作。一旦發現異常,工作人員將第一時間發佈指令,對系統進行實時調節。
截至10月底,北京熱力管理的市域內供熱面積共3.76億平方米,熱用戶230萬戶,管理鍋爐房536座,一次管線2055公里,熱力站5350座。京能集團所屬北京熱力副總經理劉雅斌表示:“北京熱力正在全力備戰今冬明春供熱。在供熱啟動階段,將堅持分批有序的原則,優先對上一個供熱季訴求集中,以及‘一老一小’相關的熱力站、鍋爐房投入運作,確保重點區域供熱需求得到保障。”
如此龐大而複雜的供熱網路,離不開精細化的調度與調控。“為了對供熱系統進行精細化調度,我們把一天劃分成48個時間節點,確保每半小時一個節點,提前研判天氣變化與供熱需求,精準匹配供熱出力與實際需求。”京能集團所屬北京熱力生産調度與監控中心主任梁言凱告訴記者。
為了確保供暖效果,早在上個供熱季結束後,北京熱力便已提前開展“冬病夏治”。2025年,實施設備設施檢修技改4萬餘項,全力開展首都功能核心區老舊供熱一次管網改造工程,更新改造老舊供熱管線約555公里,對1.27萬座熱力小室開展安全隱患排查。通過“冬病夏治”,同步完成了結構堵漏336項、結構加固210項、保溫修復516項,排查並治理二次管線泡水隱患252處。
服務響應機制也在持續優化。供熱季開始後,為了能高效響應用戶需求,北京熱力96069供熱服務平臺將構建起線上線下多渠道的服務網路。該網路涵蓋96069熱線、企業熱線、微信公眾號/小程式、“碼上辦”、京通小程式等渠道,實現多場景訴求高效接收。供熱初期,將同步啟用人工座席與AI智慧語音機器人,有效提升來電接通率與訴求轉派速度。
7家燃氣電廠檢修完畢
北京京西燃氣熱電有限公司的廠房車間內,汽輪發電機組等機器設備正發出低沉而穩定的嗡鳴聲。西北熱電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京西熱電以發電和供熱為主要業務,供熱面積可達1800萬平方米,在西部熱網中佔比超過1/3。
京能集團所屬清潔能源京西熱電發電運作部部長宮志鵬告訴記者,為確保迎峰度冬等關鍵時期機組供應穩定,京西熱電10月14日完成全廠機組及熱網系統544項檢修項目,消除設備隱患;對熱網抽汽管道、熱網迴圈泵及液力耦合器、疏水泵、熱網系統閥門等進行了21項檢修保養並完成試運作,確保供熱輔機系統穩定,目前機組檢修後運作良好,已具備隨時投入供熱的條件。
不僅京西熱電,記者從京能集團了解到,本市7家燃氣電廠19台核心機組目前已全部檢修完畢,確保供熱季開始就能以最好的狀態運轉。
智慧供熱面積增至近億平方米
石景山區衙門口南路,2025年8月剛剛完成竣工驗收的魯谷北重尖峰熱源廠,即將在本供暖季正式投入使用。“熱源廠一共安裝了18台29兆瓦的燃氣熱水鍋爐,供熱能力可達522兆瓦,供熱面積約1305萬平方米。”京能集團所屬北京熱力石景山分公司副總經理王柳介紹,魯谷北重尖峰熱源廠,是北京西部重要的應急支撐熱源項目之一。供熱季期間,將根據運作情況,啟動調峰鍋爐對供熱大網進行熱量補充。
與人們印象中機器轟鳴、工人忙碌穿梭的工廠不同,魯谷北重尖峰熱源廠的鍋爐房內顯得有些空空蕩蕩,每隔兩小時,會有工作人員現身,對機器設備進行例行巡視。原來,這是一處已經接入智慧監測系統的“無人值守鍋爐房”。
王柳表示,目前,18台鍋爐已經全部接入智慧監測系統,能夠實時監測鍋爐的運作參數,並結合智慧調度,來實現精準調峰。在突發狀況下,還可以實現熱電廠與區域熱源廠之間的熱源輸送切換與精準調配,大幅增強供熱系統的應急保障能力,能有效抵禦極端天氣給城市供熱帶來的不利影響,為居民冬季採暖提供穩定支撐。
這一變化,正是智慧供熱從傳統“經驗預判”邁向“數據精算”的縮影。目前,北京熱力大力推進智慧調度系統和線上倣真輔助決策系統建設。本供熱季已實現智慧監盤、調度管理、負荷預測、計劃考核等9個核心模組上線運作,為調度決策提供全方位數字化支撐。系統深度融合室外溫度、光照、風力等環境數據、歷史負荷數據及用戶用熱行為特徵,精準擬合負荷側需求。基於精準預測,系統可自動生成日前供熱計劃與日內實時調整計劃,並聯動熱源廠、泵站等設備自動調整運作參數,實現熱網運作動態優化。
智慧供熱改造的覆蓋面也在持續擴大。近3年來,北京熱力在累計完成智慧供熱改造7250萬平方米的基礎上,2025年新增約2500萬平方米,總面積近1億平方米,覆蓋城市熱網與區域獨網範圍。完成20余萬戶室溫採集設備安裝,配合室溫監測平臺,對用戶室溫量化監測、遠端調控,有效解決“近熱遠冷”“上熱下冷”等供熱不均衡問題。(張楠 曾沁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