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區2025年秋收秋種關切十問十答

日期:2025-10-21 09:44    來源:北京市農業農村局

分享:
字號:        

  2025年北京地區秋收秋種工作的最大挑戰是夏秋季節持續降雨偏多,特別是10月上旬的強降雨,導致土壤水分飽和、部分低窪農田積水,農機無法下地,嚴重打亂了正常農事節奏,致使玉米收穫推遲、小麥播種延後。為此,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組織專家會商,整理形成“北京地區2025年秋收秋種關切十問十答”,為您送上一份貼心的“操作指南”!

  1. 問:如何應對寒潮天氣?

  答:據天氣預報,10月17日起夜間最低溫將降至10℃以下,18日起白天最高溫低於15℃。降溫後玉米籽粒停止灌漿,建議儘快搶收,以騰茬種麥。10月15日以後的過晚播小麥要選擇抗寒性強的早熟品種,每畝播種量增加到50-55斤,增加密度減小晚播影響;每畝增施複合肥10-15斤,同時適度增施磷肥(磷酸二銨),培育冬前壯苗。

  2. 問:土壤濕度過大,應該如何整地播種?

  答:要高度重視整地播種環節,寧晚勿爛。低窪地塊有積水的,千方百計排出積水,加快土壤散墑。在農機能進地時通過圓盤耙耙地、翻耕等方式加速散墑,在旋耕或輕耙不易形成坷垃時採用耙播一體機播種,達到高品質播種要求。

  3. 問:整地後地裏如有很多坷垃,影響播種怎麼辦?

  答:一定要在坷垃變幹前完成播種,播後坷垃變幹後(播後3天內)及時鎮壓,沉實土壤,使種子與濕土緊密接觸出全苗。坷垃多影響出苗的,可視情補小水,促進出苗。

  4. 問:播種期已經這麼晚了,現在種下去還能有收成嗎?是不是沒必要種了?

  答:要堅定“應播盡播”信心。目前到10月底播種都能出苗,11月初立冬前播種的小麥可能形成土裏捂,但明年春天早出苗,早生長,只要抓好播種品質,增加密度,落實好晚播技術,明年仍有望豐收。

  5. 問:晚播小麥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品種?

  答:選擇通過北京市審定或國家審定(區域包含北京)的強冬性品種。可選用高産穩産型品種(如“輪選266”“農大3486”)或優質強筋型品種(如“農大918”)。這類品種普遍具備抗寒性強、適應性廣的特點,能夠適應晚播條件。

  6. 問:濕土地裏播種,深度控制在多少最合適?

  答:播種深度須控制在3~5釐米。切忌因墑情好而淺播(<3釐米),以免分蘗節過淺引發凍害;也不能深播(5釐米),導致幼苗出土難、消耗大而成弱苗。

  7. 問:播種前種子如何處理才能保證出好苗?

  答:應精選飽滿種子,採用能防病蟲害、含生長調節劑的複合種衣劑進行藥劑拌種。這如同為種子穿上“防護服”,可有效防控病蟲、促根壯苗,是晚播弱苗轉壯的關鍵措施。

  8. 問:晚播小麥每畝地要播多少種子?如何計算?備種要注意什麼?

  答:要遵循“以密補晚”的原則。建議播量與密度:畝基本苗45萬-50萬株。可按公式計算播量:畝播量(千克)=[基本苗(萬/畝)×千粒重(克)]/[發芽率(%)×0.85]/100。今年晚播普遍,用種量激增,請務必提前備足合格種子。

  9. 問:今年給小麥施肥和往年有什麼不同?

  答:今年施肥應遵循“以肥補晚”原則,晚播小麥要多施磷肥促進根系生長,壯根壯株,提高個體優勢;今年雨水偏多,土壤養分淋洗嚴重,還應適當增施氮肥、鉀肥。

  10. 問:如何保證播種均勻,避免缺苗斷壟和疙瘩苗?

  答:建議採用帶有自動(輔助)駕駛的拖拉機和高性能播種機,確保行直距勻。作業中調頭需對齊,切忌停車以防疙瘩苗或斷壟。地頭地角應種滿種嚴,保障全田播種均勻。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