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冬小麥抗濕晚播及應變管理技術

日期:2025-10-13 10:36    來源:北京市農業農村局

分享:
字號:        

  2025年夏秋以來降雨多,土壤墑情足,10月5~6日、8~10日又持續降雨50毫米以上,導致農機無法進地、玉米收穫推遲、小麥無法適時播種。目前“寒露”已過,北京地區10月10日以後播種的都屬於晚播麥,降雨后土壤過濕,將進一步推遲播種時間,但農戶仍要抓緊農時,提高整地播種品質,堅持“一條主線”(以墑情為主線)、貫徹“三個服從”(播期服從墑情、播量服從播期、進度服從品質),落實“四補一促”(以種補晚、以密補晚、以肥補晚、以好補晚、以促為主)晚播麥抗濕播種及冬前應變管理措施,力爭苗全、苗勻、苗壯,奠定來年豐收基礎。冬小麥抗濕晚播及應變管理技術如下。

  一、落實六項舉措,降低晚播影響

  1.搶農時減農耗

  樹立能早播一天就早一天的搶時觀念,調度好農機,天晴後農機能進地時抓緊收穫玉米,壓茬整地播種小麥,減少農耗時間。據氣象預報,目前至10月底氣溫都偏低,播期越晚越不利於出苗及分蘗,分蘗少、分蘗小,豐産難度大。

  2.因墑情細整地

  儘量在農機能進地時收穫玉米,耕整地作業,避免過濕收穫、粉碎造成陷車或田間出現深溝;過濕翻耕整地造成大泥垡,無法達到地表平整、細碎的要求,粘土地要在農機能進地時翻耕晾墑,在旋耕或輕耙不易形成坷垃時進行後續作業,達到精細整地要求。

  3.增磷肥壯植株

  晚播小麥一般植株較矮,個體較弱,要多施磷肥促進根系生長,壯根壯株,提高個體優勢,爭取長大穗,增強抗逆性。建議整地時畝底施含磷較高的三元複合肥50公斤左右,播種時畝施7.5公斤左右的磷酸二銨做種肥,底肥種肥折合畝施五氧化二磷10公斤左右。

  4.用好種防病蟲

  選用精細篩選、大小一致的高品質種子,提高發芽勢、出苗率和出苗品質;播種前用複合型種衣劑或殺蟲劑+抗菌劑+生長調節劑拌種,防蟲防病,促進苗期健壯生長。

  5.增密度保穗數

  根據晚播小麥“大群體小個體”的特點,播種時應根據播期增加基本苗,以密補晚。10月10~15日播種畝基本苗40~45萬,10月15日以後播種畝基本苗不低於45萬,最晚播麥田畝基本苗也不宜超過50萬。將基本苗、發芽率、千粒重帶入播量公式計算出適宜的下種量。

  6.抓播種促全苗

  一是採用具有單體倣形、播前播後帶鎮壓等功能的小麥耙播一體機因墑播種,避免過濕播種造成板結窩苗;播種深度3~5釐米,北京地區冬季旱寒交加,不能因為墑情好而淺播造成冬季凍害。晚播小麥播深也不能超過5釐米,以免出苗階段養分消耗多影響出齊苗,或不利於培育壯苗;播種機可配套搭載北斗導航輔助駕駛系統的拖拉機,提高播種品質保全苗。

  二是注意抓好粘土地播種品質。這類地塊整地時會由於墑情足出現坷垃,一定要在坷垃變幹前完成播種,坷垃變幹後會影響播種盤切割作業,播深、播量不好控製造成缺苗斷壟,播後坷垃變幹後(播後3天內)及時鎮壓,沉實土壤,使種子與濕土緊密接觸出全苗。

  三是要實現均勻播種。播種機行距要固定,調頭並壟間距與行距儘量一致,播種過程中不隨便停車,以免造成整幅斷壟或疙瘩苗,地邊地角種滿種嚴,提高全田播種品質。

  二、強化應變管理,力爭苗全苗壯

  1.科學破除板結,應變管理保全苗

  已經播種的地塊,若雨後發生板結影響出苗,應在籽粒發芽但未出土前,儘快破除板結,防止窩苗。破板結措施:種植面積比較小的地塊,可人工用釘耙摟土破除板結;面積較大有噴灌條件的地塊,可在麥苗出土前噴灌補水0.5~1.0小時,保證濕土出苗;面積大噴灌來不及澆水的地塊,應在小麥芽鞘頂部離地表2cm以上(播後3天內),採取機械鎮壓加摟麥的方式破除板結。剛開始鎮壓要及時查看鎮壓后土裏芽鞘及幼葉變化情況,如有受傷則應減輕鎮壓強度或停止鎮壓,改為其他辦法破除板結。

  2.冬前應變管理,促多分蘗長壯苗

  2025年雨水多、墑情足,冬前苗期紋枯病等莖基部病害與蚜蟲、條沙葉蟬、地下害蟲等蟲害及禾本科雜草發生概率高,各區要密切監測病蟲草害發生發展情況,針對小麥黃矮病等病害可採用“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的策略,早發現早防控。病蟲草害混合發生的地塊,可將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及生長調節劑一起混合噴施,防病、防蟲、除草、培育壯苗;除草劑要在小麥三葉後、氣溫不低於10℃時噴施,以免麥苗較小造成藥害或氣溫過低效果不佳。農戶在用藥前要聯繫植保部門會商,因地科學用藥,提高防控效果。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