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培育入選的部分花卉。(何建勇 攝)
市民親手養的花兒,能夠擺進長安街花壇,慶祝祖國的生日。9月22日下午,龍潭西湖園藝驛站辦了一次鮮花遴選活動,專家共評出850盆鮮花,將擺放到東單、西單附近的立體花壇中。
下午3時,來到龍潭西湖園藝驛站,一進門,鮮艷的色彩就像溪流一般涌入視野。地板上、桌子上、窗臺上,就連角落裏都擺滿了各種盆花,每個組團還立着“延慶”“朝陽”“東城”等牌子,有的花盆上還寫有主人的名字。
“這屋子裏的鮮花,都是愛花的市民親手種的。”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聯絡處四級調研員湯水鳳介紹,2025年5月,“千家萬盆鮮花祝福祖國”正式啟動。本市向市民免費發放了花卉苗木及配套種植材料,鼓勵市民親手栽種,扮靚城市。各區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和園藝驛站不僅組織專家開展集中指導,還走進居民家中提供一對一技術幫扶。
16個區的1000戶家庭領到了花苗,總共培育了各類花卉1萬盆。大家種的花色彩鮮艷,也好養好活,包括繁星花、四季海棠、小菊、礬根、千日紅等十多種。有的居民本就是種花“老把式”,所以主動選擇了種植難度更大的繡球花、獨本菊等。
在1萬盆鮮花中,由專家評審出效果最好的850盆,除了長得健壯、鮮艷,還要恰好處在盛花期,展現出最美的姿態。這些盆花將在國慶前夕亮相長安街,主要擺放在西單西南角的“綠色生活”和東單東北角的“光輝歷程”兩座主題花壇中,共慶祖國的生日。
得知自己的四季海棠入選了,匯文中學朝陽學校的學生李一辰相當興奮,抱着花盆合影。暮春時節剛領到花苗時,它還只有4釐米長,葉子也只有小小的4片。過去幾個月,他拿四季海棠當寶貝,經常跟同學們切磋養花技術。李一辰如今已經儼然成為種花能手,積累了不少經驗,比如土要見幹見濕;中午還要給葉子遮陰,避免被陽光灼傷。終於,小苗長大了,開出了火紅的花!
在一片姹紫嫣紅中,幾盆獨本菊很醒目,花朵色艷、桿直,有碗口那麼大,它們出自東四街道居民之手。
養花的人都知道:菊花很嬌貴,難養活。就拿澆水來説,得沿着花盆邊緣一點點滲。東四園藝驛站每隔半個月,都會請來北海公園的專家為居民授課,從扦插,到施肥、換盆、定苗,手把手地教大家。
“在家裏養菊花是難上加難。自家的溫濕度和光照,都不如大棚裏容易控制。”東四園藝驛站負責人魯坤介紹。獨本菊的自然花期在10月底,這個時節應該才剛結出花苞。為了讓菊花提前一個月開放,大家提前給花兒罩上了袋子,叫做“短日照處理”。
這是一場美好的雙向奔赴。9月中下旬,本市將接續開展“國慶花壇花卉到我家”活動。屆時,長安街沿線花壇撤場時,會將仍開得不錯的鮮花贈送給市民代表,傳遞厲行節儉的理念,也讓馥鬱花香飄進千家萬戶。(朱松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