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余件套實物 400余張照片 國博將展“國際友人與中國抗戰”

日期:2025-09-08 08:1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展品中的P-40戰鬥機模型。

展品中的P-40戰鬥機模型。

毛澤東為海倫·斯諾寫的介紹信。

毛澤東為海倫·斯諾寫的介紹信。

9月7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國際友人與中國抗戰——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專題展布展進入尾聲,9月9日將正式開展。

9月7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國際友人與中國抗戰——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專題展布展進入尾聲,9月9日將正式開展。(鄧偉 攝)

  1937年8月,毛澤東給任弼時和鄧小平寫了一封介紹信,請他們給海倫·斯諾的戰地採訪提供幫助。然而硝煙擾亂了計劃,直到1979年,海倫才將這封信送到鄧小平手中。此時,她和前夫埃德加·斯諾的報道,早已讓世界知道“紅星照耀中國”。

  9月9日,包括這封珍貴的介紹信在內,300余件套實物、400余張照片,將亮相國家博物館“國際友人與中國抗戰——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專題展。“我們選擇了大量國際友人拍攝的照片。”策展人黃黎説,展覽希望展現“他人之眼”中的中國抗戰,很多展品和圖片是首次展出。

  首展文物中包括一批俄羅斯駐華大使館提供的檔案資料,詳細記錄了蘇聯在抗戰初期對中國的重要援助,包括物資運輸路線、參戰人員及犧牲細節等。展墻上有一組數據:七七事變之後,蘇聯率先提供2.5億美元的貸款,派遣2000多名志願航空隊員,庫裏申科等236名飛行員血灑長空。展櫃裏有一份表格,上面是1940年1月初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作戰出發人員姓名。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艱難時刻,他們與中國軍民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用熱血澆鑄友誼。

  每一件展品背後的故事都會被銘記。1937年4月,海倫·斯諾孤身穿越層層封鎖抵達延安,用4個月的深入採訪,專訪了紅軍總司令朱德,系統採訪了毛澤東、周恩來等30余位中共領導人。當毛澤東得知她希望到前線採訪鄧小平和任弼時後,親自寫了一封介紹信。

  遺憾的是,由於戰事原因,海倫最終沒有見到鄧小平。她帶着介紹信和採訪資料返回北平,協助斯諾完成了《紅星照耀中國》。1979年,鄧小平訪美時,海倫遞上了那封介紹信,詼諧地説:“鄧小平先生,您真難找呀。”

  在南京大屠殺中用生命庇護中國難民的國際友人,通過募捐活動將戰略物資源源不斷運往抗戰前線的民間組織,救死扶傷、用手術刀延續抗戰火種的國際醫療人員,還有以筆為劍的外國戰地記者……展廳裏,艾格尼絲·史沫特萊、美國飛虎隊、白求恩、約翰·拉貝……他們的故事按照“報道·發聲”“軍事·戰鬥”“救護·醫療”“援助·捐贈”四個單元,展示着跨越國界的人性光輝。(劉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