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假期的放鬆,同學們需要從休閒狀態快速切換到學習節奏,為守護學生身心健康,築牢校園健康安全防線,北京市疾控中心送上這份健康守護指南,助力大家以飽滿狀態開啟新學期!
一、傳染病防控:築牢“健康屏障”
秋季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和諾如病毒急性胃腸炎等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學校需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學生及家長共同配合,降低傳播風險。
學校:
1.各學校要嚴格按照《學校衛生工作條例》、《GB28932-2012中小學校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管理規範》、《DB/T 1326-2016 中小學校晨午檢規範》、《WS/T 772-2020 學校傳染病症狀監測預警技術指南》等文件要求,切實落實晨檢和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疫情報告、消毒隔離、復課檢診等制度。
2.班主任在開學初應仔細詢問學生健康狀況,重點關注有無發熱、咳嗽、腹瀉、嘔吐、皮疹、結膜紅腫等傳染病可疑症狀者並及時上報校醫。
3.校醫要做好晨午檢和因病缺課追蹤工作,實時掌握症狀的聚集情況,確保在疫情發生時,能夠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降低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發生風險。
4.做好教室、宿舍等場所的通風和消毒;在傳染病流行季節儘量少安排大型集體活動;加強對學生及學生家長的健康防病知識宣傳工作。
學生和家長:
1.保持良好的手衛生習慣,飯前、便前便後、觸摸眼口鼻前、接觸污染物後均應用流動水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或用速幹手消毒劑、消毒濕巾進行手消毒;不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時要遮掩口鼻並及時洗手。進入秋季,注意早晚適時增減衣物,預防着涼。
2.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出現發熱、嘔吐、腹瀉等症狀,及時報告學校,規範就醫,不帶病到校。
3.保持居室環境清潔,衣被、用具要勤洗勤換,做好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如家人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或罹患傳染病時,應加強消毒,避免在家庭內造成傳播。
二、心理調適:告別“開學綜合徵”
學習壓力驟增,部分學生可能出現“開學綜合徵”,表現為情緒低落、焦慮煩躁、注意力不集中、失眠、食欲不振、抵觸上學等,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老師要關注學生情緒。
若發現學生出現持續1周以上的失眠、情緒低落、拒絕上學等情況,及時聯繫家長,建議尋求專業心理醫師幫助。
三、視力管理:遠離“小眼鏡”
假期長時間久坐、使用電子設備易導致視力下降。
關注並定期監測視力,發現近視、散光等問題,及時佩戴合適眼鏡,避免視力進一步下降;儘量減少以娛樂為目的的電子設備使用。
日常學習遵循“三個一”原則:
胸離桌子一拳(約10釐米)、
眼離書本一尺(約33釐米)、
手離筆尖一寸(約3釐米);
使用電子設備時,眼睛到螢幕的距離不要過近,螢幕亮度與環境光線協調,避免過亮或過暗。
控制用眼時間,建議每學習40分鐘,讓眼睛休息休息,可遠眺,閉目,或做眼保健操等。
保證光線充足,白天優先用自然光,陰天或傍晚及時開燈,避免在昏暗環境下看書、寫字。
保證充足睡眠,小學生每日保證至少10小時睡眠,初中生至少9小時,高中生至少8小時。睡前一小時遠離電子設備。
四、體重管理:避免“小胖墩”
飲食上遵循“少鹽、少油、少添加糖”原則,早餐保證“主食+優質蛋白+蔬菜”,午餐和晚餐做到“葷素搭配、粗細結合”,多吃蔬菜、水果、全穀物和優質蛋白,少吃油炸食品、高糖零食,不喝含糖飲料。
學校食堂需科學制定每週食譜,公示食材來源,確保食品安全。
學生做到“三不”: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共食具。
運動上保證每日運動量:每天累計戶外陽光運動不少於2小時,其中中高強度運動不小於60分鐘,周末可與家長一起參與親子運動,讓運動成為生活習慣。
新學期是新起點,健康是成長的基石。
希望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攜手,落實健康防護措施,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中開啟新學期的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