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再現波瀾壯闊抗戰歷史 反映繁榮發展幸福生活 長安街沿線10組立體花壇展開時代畫卷 紀念活動後,所有花壇不再大規模變動,將延續至國慶
長安街再度裝點得花團錦簇,10組立體花壇已經完工亮相並成為熱門打卡地。8月26日,市園林綠化局介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長安街沿線花卉佈置方案。
建國門西北角“珍愛和平”主題花壇吸引行人駐足拍照。(常一鳴 攝)
既觀照歷史也反映當下
本次長安街沿線佈置的立體花壇共10組,東至建國門,西到復興門,東單、西單路口各佈置4組。東單路口4組花壇圍繞銘記歷史、紀念抗戰勝利主題;西單路口4組花壇展現祖國繁榮、人民幸福場景。其中,東單東北角“中流砥柱”花壇頂高最高,達10.9米。
波瀾壯闊的歷史化作主題花壇中的意象,提醒世人不忘來時路。東單西南角的“眾志成城”花壇,還原了陡峭群山中巍峨的萬里長城;東單東北角“中流砥柱”花壇,塑造了巍然矗立的延安寶塔和平型關。
觀照歷史的同時,主題花壇也反映了時代發展。西單西北角“鄉村振興”花壇呈現豐收盛景中助農直播間火熱開播;西單東南角“科技強國”花壇亮出雪龍2號、神舟二十號等大國重器。西單西南角“綠色生活”花壇詮釋了人民幸福生活的點滴,展開綠水青山間的詩意畫卷。
甘蔗、高粱、棗樹亮相花壇
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主題花壇共應用新優品種和鄉土植物百餘種,其中40種是首次亮相。市園林綠化科研院、市農林科學院、蓮花池公園等單位培育的萬壽菊“美譽”、賽菊芋“炫彩”、蓮花“千眼觀音”等12個新品種在花壇示範應用。金姬小蠟、黃金柳、非洲凌霄、多花紫藤、星花木蘭等色彩豐富、株型自然高大的灌木新品種亮相花壇,營造了寶塔山等自然山體景觀。
花壇中還出現多種農作物,穀子、甘蔗、棗樹是首次應用在長安街。“中流砥柱”花壇使用穀子來還原南泥灣開荒時期的生産場景。“黃河讚歌”花壇種植了大片高粱,呼應《保衛黃河》歌詞中描繪的“河東河北高粱熟了”的畫面。“鄉村振興”花壇不僅有大片甘蔗,還有新品種辣椒、生菜、番茄等觀賞蔬菜。
“水立方”新材料節水除病害
先進的造景和栽植技術,大量應用在此次花壇佈置中,令造型更細緻逼真,重量也更輕。“眾志成城”花壇的一株“大松樹”由五色草混合栽植,呈現大片松針效果,樹榦採用環保樹皮塊拼釘;雕塑剪影人物採用穴盤苗栽植工藝;“盧溝橋上的獅子”用上了3D列印與植絨工藝。
“繁榮發展”“科技強國”等花壇中,人物、機器人和雪龍2號破冰船的冰,均應用了玻璃鋼工藝和3D建模列印技術。
此次施工踐行生態節約理念,硬質地面花壇採用高蓄水性多孔材料灌溉毯——“水立方”。這種灌溉毯用於地面景觀植物灌溉,具有優異吸水、保水性能,既能通過底部虹吸實現根區灌溉,減少頂部灌溉帶來的病害風險,又可解決花壇地面溢水問題。
紀念活動後,所有花壇不再進行大規模變動,僅對部分花壇進行要素調整和部分植物更換,花壇景觀一直延續至國慶,充分體現全市各項工作牢固樹立厲行節儉節約的意識。
本市還在長安街沿線佈置了3200余平方米地栽花卉,打造建國門、東直門、木樨地、國貿、新興橋5座月季花箱景觀橋區。新聞現場
“會唱歌的花壇”現場看更震撼
眼下,各組花壇已成為市民游客爭相打卡合影的景點。
8月26日傍晚,在西單路口注意到一名身穿保安制服的小夥子正在錄視頻。他説,自己在附近的大廈工作,趁交班間歇來打卡花壇,“我把視頻傳給老家的親人,讓他們也看看這麼漂亮的花壇。”
天剛擦黑,東單東南角“黃河讚歌”花壇被燈光點亮。當時針指向整點,“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的歌聲響起,展現保衛黃河的壯闊場景。
它被大家稱為“會唱歌的花壇”,歌聲響起,總會有路人駐足,跟着一起唱和,在歌聲中回顧抗戰的艱難歲月。“我昨天在朋友圈刷到了這個花壇,覺得很有新意,今天特意來看。”一位市民表示,現場觀看視覺效果更為震撼。
打卡攻略
東單東南角“黃河讚歌”主題花壇,每到整點便會響起抗戰名曲《保衛黃河》,配合瀑布流淌和繚繞煙霧,生動展現了保衛黃河的壯闊場景,氣勢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