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余件作品展現幾代藝術家抗戰主題創作 中國美術館新展聚焦“人民必勝”

日期:2025-08-26 08:14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參觀者欣賞油畫《延安的火炬》。這幅畫描繪了1945年日本投降後,夜幕下延安軍民舞動火炬、慶祝勝利的場景。

參觀者欣賞油畫《延安的火炬》。這幅畫描繪了1945年日本投降後,夜幕下延安軍民舞動火炬、慶祝勝利的場景。 (安旭東 攝

  筆刀為槍,丹青鑄魂。8月25日,“人民必勝——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9月18日。

  展覽匯集中國美術館、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單位收藏的300余件經典美術作品和新創作品,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等類型,濃墨重彩抒寫了在中國共産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華兒女同仇敵愾、眾志成城,最終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雄壯史詩。

  展覽聚焦“人民必勝”主題,以時間順序為線索,分為“序篇”“國難當頭”“浴血奮戰”“偉大勝利”“走向復興”5個篇章。

  漫步展覽,80年波瀾壯闊的抗戰主題美術創作歷程映入眼簾。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烽煙中,一代美術家以筆刀為武器,吶喊抗爭、凝聚民心、鼓舞戰鬥,在民族危亡時刻築起堅不可摧的精神長城。

  “序篇”中,《會師東京》《延安的火炬》《怒吼吧,中國》《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抗日遊擊戰》等經典作品生動展現中國人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在“國難當頭”篇章,全山石、翁誕憲創作的巨幅油畫《義勇軍進行曲》長近5米、高4米,氣勢恢宏,令人矚目。畫中,近景處的工、農、兵、學、商等不同階層的愛國志士形象錯落分佈,眾人目光堅定、姿態勇毅,宛如一道堅不可摧的鐵墻。

  “浴血奮戰”篇章生動塑造了全面抗戰爆發的硝煙瀰漫中,全體中華兒女捨生忘死、眾志成城、浴血奮戰的英雄群像。一位八路軍戰士正在指揮大家演奏,他張開的雙臂像要托起每個人的和平夢想……這是沈堯伊的《在太行山上》,作品中樂器與武器並置、山谷與旋律共鳴。

  與展覽中多數群像式、大尺幅作品相比,徐悲鴻的《戰馬》顯得小了不少,但其中傳遞的民族抗爭精神絲毫不減。大師以痛快淋漓的筆墨盡抒胸臆,精妙詮釋戰馬神韻,飛瀉直出的筆勢和遒勁流暢的線條充滿時代氣息,激發參觀者昂揚向上的情緒。

  攝像家吳印鹹的《白求恩在河北淶源孫家莊小廟給傷員做手術》《艱苦創業》……他用攝影機記錄下領袖的動人瞬間、軍民的戰鬥場景、延安的蓬勃氛圍,也在展覽中一一呈現。

  “偉大勝利”篇章展現的是抗日戰爭從局部反攻到全面反攻,進而奪取最後勝利的過程,既展示了勝利的榮光,同時飽含勸導人們要從歷史中汲取前行智慧和力量的深思。陳堅的油畫《西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時》歷時16年創作完成,以嚴謹考據、宏大構圖和紀實手法再現中國戰區受降歷史場景,將抗日戰爭勝利的莊嚴歷史時刻轉化為視覺史詩。畫中人物的服飾領章、受降席所包“三色布”等細節都有根有據,絕不草率。

  和平歲月裏,美術家們厚植家國情懷,聚焦偉大抗戰精神持續創作。“走向復興”篇章以多元藝術形式展現了偉大抗戰精神的磅礡力量以及中國人民對和平的期盼。

  展覽專門推出《黃河大合唱》數字化互動體驗,將詹建俊、葉南的三聯油畫《黃河大合唱——流亡·奮起·抗爭》轉化為三面“會動”的投影畫面,結合“紀念《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音樂會現場錄音,採集指揮家黃克勝的指揮動作,“移植”到畫作中背對黃河指揮的冼星海身上。當“風在吼、馬在叫”的合唱聲響起,投影裏的冼星海全情投入指揮,觀眾也可揮舞手臂,跟隨音樂家共同指揮。

  “抗戰美術的主題一直在不斷延伸。本次展覽集中展示了幾代人的抗戰主題創作,構築起更寬闊的景象、更多角度的美,很多大作巨作是第一次匯聚,非常震撼。”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介紹。

  展覽由文旅部、中國文聯共同主辦。(袁雲兒)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