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游山海》演員與小觀眾互動。
音樂堂公共大廳裏響起的嗩吶聲吸引了觀眾的注意。(方非 攝)
8月24日晚,中山公園音樂堂傳來絲竹琴韻,“打開藝術之門——2025暑期藝術節”正式收官。對於北京演出行業而言,“打開藝術之門”的閉幕是一個約定俗成的節點,它預示着暑假即將落幕。2025年暑期,北京舞臺為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境外的觀眾與游客,奉上了豐富多彩的親子文化大餐,中山公園音樂堂“打開藝術之門”、國家大劇院國際兒童戲劇季、中國兒藝第十四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等重磅活動紛紛登場,經典與新作頻出,傳統劇場與創新玩法交相輝映,為大小觀眾打造了一個充滿藝術氛圍與文化韻味的暑假。
寓教於樂 中外佳作繪就藝術長卷
昨晚,一場“又燃又颯”的民樂快閃在中山公園音樂堂公共大廳給觀眾帶來驚喜,《新賽馬》《百鳥朝鳳》等作品節奏明快、振奮人心,拉開了北京民族樂團“國樂奇緣 童心飛揚”主題音樂會的大幕。
音樂堂裏,一場穿越時空的旅程載着音樂的翅膀撲面而來。樂團首席於海音深入淺出又幽默風趣的講解,讓孩子們受益匪淺。“我們希望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們喜歡聽、聽得懂。”北京民族樂團團長武旭海説。
至此,包含42場演出、12個特色藝術夏令營、6場“中國人的音樂”系列講堂、4大主題藝術工作坊、多場公益活動,以及聯動京津冀文旅資源的4場“非遺體驗營”的“打開藝術之門”暑期藝術節正式收官,一幅絢爛多彩的藝術長卷在大小觀眾的不捨中拉上帷幕。
2025年暑期,在京的各大藝術機構紛紛捧出為孩子們精心準備的藝術大餐。七八月間,2025國家大劇院國際兒童戲劇季在國家大劇院和北京藝術中心共上演近30場演出,7部來自世界各地的精選劇目在北京舞臺綻放。由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聯合北京市東城區委、區政府等機構承辦的第十四屆中國兒童戲劇節,也給觀眾帶來了4個國家21家兒童戲劇團體的42部劇目、185場演出。
供需兩旺 “復刷”精品成暑期常態
2025年暑期,兒童演出市場供需兩旺,經典與新作頻出,“復刷”成為不少家庭的選擇。
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創排演出的京味兒系列兒童劇“丫丫成長三部曲”——《耗子大爺起晚了》《花貓三丫上房了》《土狗老黑闖禍了》,自2021年首演以來收穫極好口碑。觀眾陳女士和她四歲的女兒,是“丫丫成長三部曲”的忠實觀眾。“每年夏天都會帶孩子來看,看幾遍她都不膩。”在陳女士看來,這三部劇既有京味兒,也有文學底蘊,成年人看了也不覺得低幼。
兒童劇市場中的創新作品也帶給觀眾更多選擇。7月11日至8月24日,在北京首創·郎園Station準點劇場上演的全景沉浸式兒童互動劇《童游山海》,給孩子們準備了妙趣橫生的“故事盲盒”。該劇共包含6個故事,每場演出由現場觀眾“6選2”,決定看哪個角色的故事支線。這種新玩法很受小朋友喜歡,當聽到多數小朋友大喊要看“饕餮先生”,演員們就臨時換裝。有時,兩組有不同偏好的小朋友用猜拳游戲決定故事走向,劇場裏一片歡騰。
《童游山海》的故事主人公是羲和、應龍、饕餮等傳説人物,劇情講述的卻是能讓當代小朋友産生共情的故事,也吸引大小觀眾二刷甚至三刷。在出品方建立的多個觀眾微信群中,常有觀眾探討自己“復刷”的故事劇情。該劇於2025年暑期在京演出50場,平均上座率75%,超8000人次觀看。
帶活文旅 京外觀眾慕名而來
暑期是北京的旅游旺季,人潮涌動的不僅是故宮、長城,北京舞臺的視聽盛宴也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匯聚大戲的北京劇場不僅是演出場所,也成為藝術品位與文化體驗並存的地標,吸引游客駐足。
“我們專門從西安來看《童游山海》,去年看了應龍、狐小九的故事,今年有限定故事嗎?”《童游山海》的觀眾群裏,觀眾張女士線上“許願”,計劃着她和孩子的北京之行。該劇出品方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觀眾群中有30%的觀眾來自京外,最遠的觀眾來自貴州。
“打開藝術之門”也在這個夏天吸引了各地的藝術愛好者,成為“以文帶旅”的鮮活案例。其中,琵琶夏令營已連續舉辦14屆,2025年吸引了130名青少年參與,其中52%的營員來自京外的20個省市。“打開藝術之門”還成為入境游的“打卡點”,一對來自義大利的父女在“打開藝術之門”開啟了中國文化深度游,他們參加了湖筆製作的非遺體驗營,觀看了京劇演出。
“以前‘打開藝術之門’的主要受眾是北京市民,近兩年來,無論是演出、夏令營,還是工作坊活動,來自外地的報名者都很多。”北京保利紫禁城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史永鋒介紹,這説明藝術體驗、文化消費已經成為來京游客旅程的重要部分。(韓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