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賞花不斷檔 市屬公園40余處花境斑斕綻放

日期:2025-05-17 09:20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香山公園為游客營造特色花境。

香山公園為游客營造特色花境。(市公園管理中心供圖)

市民在天壇公園賞月季。

市民在天壇公園賞月季。(何建勇 攝)

  5月中下旬,春花謝幕,距荷花綻放尚有時日。本是“青黃不接”時,但京城各大公園正掀起新一輪賞花潮——國家植物園、香山公園、玉淵潭等公園的40余處花境景觀競相綻放,五彩斑斕。

  頤和園耕織圖景區,佔地2000余平方米的繽紛花境沿小徑蜿蜒鋪展——

  蠶神廟附近,一片用宿根福祿考、唐松草、鼠尾草等近20種花卉打造的花境,粉紫、棕黃搭配深粉淺粉,色調明快,寓意“春織萌發”。漫步至水操學堂附近,映入眼簾的是“夏織錦繡”,繡球、大吳風草、玉簪等花卉,用熱烈的藍紫色烘托着夏天的綠蔭如蓋。行至水杉林附近,主色調變成黃橙色系,礬根、火尾蓼、金光菊、委陵菜等展現“秋織豐盛”的碩果纍纍。再往前走,就到了玉帶橋碼頭前,棉毛水蘇、華北香薷、白芷、毛櫻桃等,呈現出深深淺淺的綠和白,營造“冬織素藏”的靜謐肅穆。一片花境,完整展現出了四季更疊、春華秋實的自然之美。“我們希望通過花卉的語言,織補耕織圖的文化肌理。”頤和園副園長王樹標説。

  這樣小而美的花境,在市屬公園裏還有40余處。各家公園因地制宜,打造各具風格的花境作品。其中,天壇公園東北外壇特色花境探索以“鄉土植物+傳統花卉+蜜源花卉”模式,打造具有棲息地功能的蜜源型生境花園。北海公園西岸山石綠地的“花墻石影”花境借景紅墻置石,以無盡夏、天竺葵、鼠尾草、孔雀草等應季花卉佈置,打造趣味十足的路緣花境。百望山森林公園的小微濕地花海,以梯田形式在側柏林下栽植繡球和玉簪,搭配特色地被求米草,林靜幽深,歲月靜好。

  花境不僅好看、好拍,花期還長。40余處花境裏,有的可持續綻放至9月,有的甚至能開到11月。不過,這並非讓花卉反季節綻放,而是根據季節選擇植物,中途還會更換部分花卉。順應自然的理念還體現在植物配置上:選擇耐旱耐濕的鄉土品種,通過“習性相近”原則降低管護難度;採用“輪作”機制,每3至5年根據植物生長狀態調整佈局,避免連作引發病蟲害問題。

  據介紹,花境逐漸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被納入市公園管理中心“花園城市建設藍圖”,力求將公園從“觀賞性綠地”升級為“可參與、可體驗、可消費”的城市活力空間。“我們不斷豐富市民群眾可感知、可觀賞、可融入的游園場景空間,就是要讓群眾享受到更多目之所及、觸手可及的美好,增加獲得感和幸福感。”市公園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張勇説。(代麗麗)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