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花開北京”賞春系列活動開幕,28個品種5000余株海棠綻放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海棠花溪。(程功 攝)
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的海棠花溪火了20多年。這個春天,來賞海棠花的市民將擁有三種嶄新的體驗。
小月河流經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兩岸的海棠花綿延1.1公里。4月2日下午來到這裡,看到海棠花已經盛開,遠遠望去,好似綴成一道粉白色的溪流。“這是全市最大的海棠園,5000多株海棠,總共28個品種。”園長張宏濤如數家珍。
從1998年起,公園就開始辦海棠節,與北京植物園的桃花節、玉淵潭公園的櫻花節並稱為京城三大花節。都説“年年歲歲花相似”,隨着本市不斷推進花園城市建設,海棠花溪也變得不同了,市民有了別具一格的賞花體驗。
第一個體驗是夜游。
以前,公園晚9時準時閉園,賞花客縱然意猶未盡,也只能依依惜別。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公園拆掉圍欄圍墻,讓園中花木融入城市風景。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就屬於首批“無界公園”,拆掉了圍墻和19個門區,游客從市政路就能一步邁進園子。
公園無界,自然也就沒有了閉園時間,市民想什麼時候看花,就能什麼時候看。這樣一來,解決了上班族白天沒空看花的痛點,也減少了周末大客流的聚集。“昨天晚上,我和家人一起來玩了。”“95後”姑娘田衝就住在附近,她的手機裏存了好幾張夜賞海棠的照片:夜色中,一樹樹海棠花影重重,如雲似雪,別有一番意境。
第二個體驗是乘船。
4月2日,小月河首次通了船。一葉輕舟只容得下5名游客,船夫不緊不慢地搖櫓,2公里的路程要用大約45分鐘。沒有人着急催促,就這樣享受着蕩漾的水波和瀰漫的花香,伸出手臂,還能觸摸到低垂的花枝。
泛舟親水,可不止引進幾條船那麼簡單。小月河的河水曾經很臟,別説泛舟了,連靠近些都覺得有臭味。隨着本市花大氣力治水,河湖才變得清亮,水清岸綠,嬌花照水,賞花客自然有了親水的念想。
第三個體驗是文創消費。
海棠花溪的名氣很大,不少市民跨區來打卡。可若是缺少消費場景,只是拍幾張照片就結束行程,實在有些不盡興。
如今,河畔步道上泊着好幾輛可愛的粉色膠囊車。有的賣零食飲料,有的賣鮮花文創,還有海棠主題的明信片和紀念封。“採擷”幾朵文創海棠帶回家,讓不少人覺得新鮮好玩,悄悄種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種子。
除了三種賞花新體驗之外,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還準備了年輕人喜歡的拍照打卡點,如“海棠詩廊”“生態盲盒”,游客掃碼即可獲取元大都的歷史冷知識。下一步,朝陽區將構建春季文旅矩陣,串聯周邊商圈,形成“賞花+購物+美食”的多元經濟鏈。
相關新聞
全市214處賞花片區迎客
4月2日下午,“花開北京”賞春系列活動在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開幕。2025年全市共推出214處賞花片區,併發布了賞花地圖。
目前,全市公園已達1100個,2024年接待游客超5億人次。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沙海江介紹,通過科學選擇植物品種,從早春的梅花、桃花,到牡丹、芍藥,再到春末夏初的丁香、月季,滿城春花次第開放,景不斷線。
2025年推出的214處賞花片區遍佈全市,為市民就近、分散、隨時賞花提供便利。就拿海棠花來説,除了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平谷濕地公園、延慶世園公園、陶然亭公園都進行了大量栽植。
163項特色文化活動將陸續拉開帷幕,包括景山公園的牡丹文化節、北京世園國際旅游度假區的鬱金香和海棠文化節、平谷桃花文化節、世界花卉大觀園的花朝漢服節等。目前,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網站、首都園林綠化微信訂閱號、京通小程式“京彩四季”板塊已全面上線“花開北京”賞花地圖。通過賞花地圖,游客可以了解各公園、各花卉的最佳游賞期,還可以查詢交通路線和服務資訊。(朱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