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展品追溯“東方人類故鄉”

日期:2025-03-12 09:31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游客正參觀展品並拍照。

游客正參觀展品並拍照。(程功 攝)

  “閃耀東方——泥河灣百萬年人類印記”展覽正在國家自然博物館展出。200余件展品全面展示泥河灣遺址群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帶領觀眾追溯“東方人類的故鄉”。

  泥河灣遺址群是我國最早發現並進行系統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群之一,也是東亞地區舊石器遺址分佈最密集、時間延續最長的遺址群。遺址群內的近400處遺址,構建起中國北方近200萬年至1萬年間古人類演化的文化序列,被譽為“東方人類的故鄉”。

  在展廳沿着展線前行,古人類演化的時間軸清晰展現。“在馬圈溝遺址第Ⅲ 文化層,專家發現距今約166萬年的古人類活動面。‘東方人類第一餐’就發生在這裡。”國家自然博物館副研究員魏屹説,展廳特別呈現了馬圈溝發掘的剖面模型——除排列有草原猛犸象的化石外,還密集分佈着各種石製品。“其中一件刮削器在出土時仍保存與肋骨接觸的狀態,化石上有明顯的砸擊和刮削痕跡,反映古人類在此狩獵、肢解、分食草原猛犸象的場景。”

  展櫃中,幾件古人類化石來自侯家窯-許家窯遺址。類似的化石,該遺址出土20件,代表了從兒童到老年不同生長髮育階段的16個個體。他們被稱為“許家窯人”。不遠處還陳列着3個圓滾滾的石球。“石球是該遺址最具特色的工具類型,多達幾千件。”魏屹説,該遺址內同時出土4000多枚馬類牙化石。專家據此推測,石球可能是古人狩獵野馬的專門工具。“古人類會使用繩索將石球捆起來,製作成流星錘的樣式投擲出去,擊中動物的身體、頭部。”

  在下馬碑遺址,專家發現了目前東亞地區已知最早的人類赤鐵礦顏料加工的證據。展覽中,小塊的赤鐵礦與研磨器同展櫃展出。“這一發現把東亞人類使用赤鐵礦顏料的歷史提早到了4萬年前。由於顏料可以用來裝飾身體,説明人類在這一時期可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能力。”魏屹説。(牛偉坤)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