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業大學附屬小學分男女生開設了橄欖球、綜合素養提升等課程。(潘之望 攝)
小學體育課打破傳統框架,按男女生細分特色小班課;中學推行選項走班,學生憑興趣愛好自己“點單”……新學期,各中小學為落實“體育八條”,不斷創新體育課教學方式,讓學生不僅“能出汗”,更“愛出汗”。
男女分班適應成長節奏
10時30分,隨着清脆的哨聲,北京林業大學附屬小學的操場上熱鬧起來。經過慢跑、繩梯腳步訓練等熱身活動,體育教師韓佳偉帶着20余名六年級男生,依次練習橄欖球的正面接球和路線接球。
操場另一側,女生們則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花樣跳繩、往返跑等項目。天氣轉暖,不少學生剛完成一項運動額頭就已微微冒汗。
“男生練習特色專項,女生就上綜合素養提升課,下一次男女生再對調,女生的專項是健美操。”胡曉雲是女生班的主講教師,她説,綜合素養提升課聚焦速度、力量、耐力、柔韌性、靈敏度等多個方面,引導學生通過各種趣味體育活動提升綜合素質。
“體育八條”中提出,要落實“初中男女生分班教學和高中模組化教學”,北林附小率先面向小學生嘗試。男女生分班教學後,老師們能夠照顧到每一名學生,指導他們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育運動。
北林基礎教育集團總校長高慧賢介紹,根據男女生對體育運動的天然興趣、身體條件差異等因素,學校開設了跆拳道、橄欖球、舞蹈、健美操等多元化課程,“相應地,綜合素質提升課也會有不同側重,保證男生和女生都能得到充分鍛煉,並且能夠掌握符合自己興趣和自身條件的體育技能,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北林附小還開設了籃球、排球等球類課程,保證所有學生至少掌握“三大球”中的一項。“我們還計劃借助高校的體育場館資源,從三年級開始設置乒乓球和羽毛球課,讓孩子們畢業時能掌握兩項小球技能。”高慧賢説。
選項走班豐富運動體驗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豐臺學校對高中年級學生的體育愛好進行了摸底,為推行體育課“選項走班制”打基礎。
“我們計劃將班級分為兩個組,每4個班一組。根據摸底情況,初步確定開設男生籃球、女生排球、男女生籃球等5個選項,既兼顧不同學生的興趣,也兼顧到學生的能力層次。”該校德育主任、體育教研組長蔣麗萍説,“比如籃球能力比較強的男生可以選擇男生籃球,能力稍微弱一點但又對籃球感興趣的男生就可以選擇男女生籃球。”
在正式分項教學之前,學校會將所有項目開齊,為學生提供了解、學習不同項目的機會。
在北京十一學校中堂實驗學校,初中年級每週的體育課分為兩個板塊:基礎體育課和大單元專項體育課。“前者是以班級為單位授課,圍繞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來訓練;後者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項目,學校進行混班教學。”
該校體育教師孟祥玉説,目前,該校為初二年級開設了包括“三大球”在內的6個選項,初一的選項更為豐富,開設了羽毛球、飛盤等7個項目,“初一、初二年級學生每學期選的項目應該有所不同。到了初三,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更為擅長的項目進行備考。”
分層教學關注能力差異
採訪過程中,也有家長和學生擔心體育課強度較大,運動能力弱的學生容易吃不消。考慮到學生運動能力的差異,一些學校推出應對舉措。
海淀區五一未來實驗小學的體育課分為“體育情感與體育品格”“運動能力與運動習慣”“健康知識與健康行為”三個方面,按照不同年級、分階段開展體育訓練與實踐活動。
“剛開學,孩子們還處於體能恢復階段。我們設計了趣味體能恢復游戲和跳繩、籃球等挑戰賽,幫助學生保持體能,激發他們的運動興趣。”該校體育教研組長楊春生説,學校每月還將繼續開展體育賽事,確保學生在日常鍛煉中保持熱情,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讓孩子們從零基礎到自覺動起來,再到愛上體育,需要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北京市八一學校體育中心主任黃虹説,體育老師要遵循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運動規律,由簡到繁、因人而異制訂體育運動計劃,同時注重分層教學,讓學生們在點滴積累中逐步養成運動習慣,收穫身心愉悅。
“體育八條”明確,學校要針對體測成績良好以下的學生,精準區分學生類型,科學設計鍛煉方案。有學校已經開始探索。例如,人大附中豐臺學校計劃開展“培優補弱”計劃,為體測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開“小灶”:根據學生需要,在課間操、中午、放學後三個時段對他們進行加練。(李祺瑤 牛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