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來自英國的網紅司徒建國,專程到通州月亮河逛了逛年貨大集,“趕了大集,蛇年一定大吉!”他把視頻發到社交媒體上,很快就被上萬名網友“圍觀”。
隨着新春臨近,通州不僅辦起了月亮河大集,還有大運河新春游園會年貨大集,張家灣、臺湖、永樂店等鄉鎮更是組織了8個大集。這些大集共計3000多個攤位,不僅規模空前,並且首次冠以“運河大集”品牌名稱,讓市民沉浸式感受、全方位體驗紅火熱烈的新春氛圍。
大運河新春游園會
非遺美食“瓤豆腐”火了
電餅鐺裏,是一個個冒着熱氣、飄着香味、色澤金黃的“豆腐丸子”。用筷子夾起,吹一吹、輕輕咬,滿口豆香味兒。細咂摸,每個丸子裏的餡料還不一樣,有牛肉的、豬肉的、蝦仁的、菌菇的,甚至還有鳳梨口味的。品嘗的過程如同“開盲盒”一般有趣。
眼前的豆腐丸子,是通州當地的非遺美食“瓤豆腐”,漕運時代沿着大運河從南方“漂流”到北方,距今已有600餘年歷史。賣瓤豆腐的專賣店就開在漕運碼頭牌樓旁。時下,大運河新春游園會年貨大集正在舉辦,瓤豆腐成了大集上的“明星美食”,吸引不少游客現場品嘗。
在老一輩通州人的記憶裏,瓤豆腐屬於冬日限定美食。然而,由於製作工序複雜、不易保存,這道運河美食的正宗做法近年來面臨失傳的風險。
2023年底,瓤豆腐製作技藝被列入通州區級非遺,轉過年,漕運碼頭上就開了一家瓤豆腐專賣店。55歲的劉燕紅是瓤豆腐傳承人孫振洪的徒弟,她説:“我們開這個店,為的是傳播運河漕運文化,讓大家都嘗嘗舌尖上的運河味道。”在保留傳統工藝的同時,他們還根據現代人的多元口味,對瓤豆腐的餡料進行了改良,整出不少“新花樣”,也吸引了不少回頭客。
張家灣大集
河北鄉親跨省吆喝土特産
有着百年曆史的張家灣大集,就開在古樸、滄桑的通運橋邊。這個大集上,有不少來自河北的風味美食。
46歲的陳少中在張家灣大集上經營着一家賣五香豆腐絲的攤位。他的家在河北省香河縣鉗屯鎮前延寺村,那裏是出了名的“豆腐絲特色村”。
小小一卷噴香四溢的豆腐絲,背後是一絲不茍的製作工藝。泡豆、打漿、點腦、破片、切片、晾曬、入庫、出鍋……每一步都飽含專注。獨特的鹵料配方,更是豆腐絲美味的關鍵。陳少中介紹:“我這手藝是跟着老叔學的,也是祖上傳下來的,每一道工序都馬虎不得,就為了讓大家嘗到最正宗的香河味道。”
臺湖演亦市集
網紅美食一天賣出1000份
臺湖演亦市集在運河大集中距離北京中心城區最近,從地鐵17號線次渠北站出來步行10分鐘就到。
走進大集,琳瑯滿目的商品、熙熙攘攘的人群、紅紅火火的景象,讓人很難不被這份煙火氣感染。沿街而行,兩側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地頭剛摘的生菜5塊錢一堆兒;農家自産的番茄也便宜,10塊錢3斤;通州本地蒼上村的紅顏草莓,1斤只要10塊錢……一路走來,逛吃樂趣十足。
臺湖演亦市集上的攤主,有不少年輕人。就拿這裡的“網紅美食”肉蛋堡來説,攤主是一對來自哈爾濱的“90後”夫妻,來北京3年一直在張家灣、臺湖的大集上往返擺攤,製作售賣家鄉的美食。高峰的時候,夫妻倆一天能賣出1000份肉蛋堡,光雞蛋就要用掉兩筐。
春節前夕,臺湖鎮還安排了舞獅、小車會等非遺演出穿插在市集中,為大集增色添彩。(陳強 張佳琪 孫雲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