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0餘年再次開放 首設專題展呈現壯美中軸 正陽門箭樓煥新重張

日期:2024-12-27 09:3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時隔30餘年再次開放,首設專題展呈現壯美中軸 正陽門箭樓煥新重張

12月26日,行人在正陽門箭樓下拍照。

12月26日,行人在正陽門箭樓下拍照。

參觀者在正陽門箭樓內與箭窗外的前門大街合影。

參觀者在正陽門箭樓內與箭窗外的前門大街合影。(武亦彬 攝)

  12月26日,經過修繕布展,正陽門箭樓煥新重張,《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專題展覽同步揭幕,一系列文物史料立體呈現壯美中軸。這是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後,又一處向社會開放的重要遺産點,也是正陽門箭樓30餘年來首次開放。

  《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專題展覽位於正陽門箭樓1至3層。順着層層階梯登上箭樓,一系列文物、資料、老照片等展品,按照“遺産描述”“遺産價值”“保護與管理”三部分,立體呈現北京中軸線申遺文本,講述北京中軸線的前世今生。

  正陽門箭樓建成於明英宗正統四年(1439年),是北京老城城垣結構的標誌性建築。箭樓體量宏偉高大,是前門地區的景觀制高點。經過修繕,正陽門箭樓的重檐歇山頂、灰筒瓦綠琉璃剪邊重煥光彩。展覽中,箭樓的脊獸、瓦當等一批文物亮相,體現古人營建正陽門時留下的細節。其中,正陽門正脊壓勝錫盒揭開面紗,這是古建築正脊正中脊筒內的“鎮物”。“正陽門位於北京中軸線上,實為國門,地位尊崇,因此正陽門正脊上的壓勝寶盒‘鎮物’種類多、規制高。”專家解讀,營建正陽門時,古人在盒子中放入五枚金屬錠、一塊方木、五色絲線、五色寶石和五穀,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經年累月,這些“鎮物”雖已蒙上了歲月的痕跡,但仍可以看出其中寄託着古人對建築屹立不倒的祈願。

  一幅清代《康熙南巡圖之回鑾圖》,帶領觀眾“走進”古時壯美中軸畫卷。《康熙南巡圖》描繪了康熙皇帝1689年第二次南巡的盛況,此次展出的圖卷表現了康熙帝從永定門外入城,直至太和殿,中軸線上的重要建築太和殿、金水橋、午門、端門、天安門、大清門、正陽門、永定門等,隨着視野依次出現,完美展現了北京中軸線的整體佈局、建築格局、設計理念,壯美秩序。如今,登上箭樓,觀眾可透過箭窗,看近處的前門大街,眺望遠處的永定門,一覽中軸線南段全貌。

  此次是正陽門箭樓時隔30餘年再次對公眾開放。“開放前,箭樓進行了修繕布展,增設了一些公共服務設施。”北京市中軸線遺産保護中心研究室負責人黃瀟介紹,目前,正陽門箭樓處於試運作階段,每天預約人數約800人。除了北京中軸線專題展覽,箭樓4層被打造成文化客廳,設有非遺展示區域,觀眾可以在此參觀“燕京八絕”非遺工藝品,體驗茶藝和手工藝互動,觀賞古傢具和古琴演奏。箭樓一層北門的文創空間也同步開放。

  參觀預約指南

  目前,正陽門開放區域包括箭樓地面、北側城臺及展廳1至4層。為提升觀眾參觀體驗,正陽門箭樓採取“限量、預約、錯峰”措施,免收費預約參觀。觀眾可在“北京中軸線遺産保護中心”微信公眾號預約次日起7日內門票,並選擇參觀時段進行預約,預約放票時間為每日17時。需至少提前一天預約,無現場售票。(李祺瑤)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