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蘇軾跨時空“對話” 在數字藝術展上“夜訪”張懷民

日期:2024-11-27 09:30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展覽以蘇軾的詩詞為脈絡,通過融合創新體驗形式,帶領觀眾領略蘇軾的人生境界。

展覽以蘇軾的詩詞為脈絡,通過融合創新體驗形式,帶領觀眾領略蘇軾的人生境界。(甘南 攝)

  11月26日,“如見丨一蓑煙雨·蘇軾——中國傳統文化數字藝術展”在中華世紀壇數字藝術展廳開幕。展覽以蘇軾的詩詞為脈絡,通過“文化+科技”“藝術+技術”“傳統+現代”的融合創新體驗形式,帶領觀眾領略蘇軾的人生境界,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遠智慧和當代價值。

  互動性強,是此次展覽最大的特點。在科技手段加持下,觀眾的視覺、聽覺、觸覺被全方位調動起來,可以在展覽現場與蘇軾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展覽共分為“序:明月”“家風”“人生”“詩詞”“美食”“夜游”“誰怕”“互動&文創”八大部分。在“美食”部分,展廳還原了一處熱鬧非凡的宋代酒肆,觀眾可以仿傚宋代點餐方式,在此區域入口處領取餐牌,落座後放置於桌面,而後通過射頻識別技術,讓東坡魚、東坡肉、生蠔、荔枝等一道道蘇軾發明或記載的光影美食栩栩如生地來到面前的餐盤之中。

  酒肆周圍營造了一組宋代街景,以此為背景,打扮成宋代商販模樣的工作人員現場售賣配合美食的文創産品。觀眾在交互體驗中可以感受到來自宋代的煙火氣,更能體會蘇軾詩歌中蘊含的飲食之趣。

  “夜游”部分復原了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中的詩句場景,蘇軾見月色甚好而興起,夜訪住在承天寺的好友張懷民,二人共游。觀眾可以叩響承天寺大門,嘗試用蘇軾的語氣呼喚張懷民,不同的話語還會得到小窗內張懷民的不同應答。“誰怕”部分則通過多媒體藝術手段營造一片竹林和巨型蓑衣的視覺景象,觀眾猶如穿行雨林之中,傾聽穿林打葉的雨聲。

  在展廳中,有多處AI互動顯示屏,觀眾可以直接和螢幕上的蘇軾對話、聊天。AI會自稱老夫,以蘇軾的口吻回答,並把與問題相關的資料顯示在螢幕上。比如,請AI蘇軾談談詩詞,他不僅興致勃勃聊起平生佳作,還在螢幕上推薦了幾本相關書籍。

  這些新奇、好玩的沉浸式互動,是策展團隊基於充分調研目標觀眾群的需求而設計的。展覽總策展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資訊藝術設計系主任王之綱介紹:“親子家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觀眾群體,於是,文學團隊將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裏出現的蘇軾詩詞全部覆蓋。這個展覽也成為了書本以外的一個研學空間。”

  同樣是基於對觀眾需求的考慮,展覽內容並不是以蘇軾生平的線性敘事佈置,而是以對蘇軾的理解為線索梳理展開。在序言之後,展覽的起點從“家風”開始,其實就是在回答一個問題:蘇軾這樣的高才生是怎麼培養出來的?這部分空間佈置成蘇軾小時候學習的書房“南軒”,結合多媒體動態演繹,展現格局遠大的父親蘇洵、秉性堅毅的母親程氏和患難與共的弟弟蘇轍對蘇軾成長的深遠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數字藝術品牌“如見”是北京歌華大型文化活動中心有限公司研發和培育的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色的原創IP。此前推出的“如見丨天生我材·李白——中國傳統文化數字藝術展”曾受到廣泛歡迎,此次蘇軾展是“如見”系列的第二篇章。北京歌華大型文化活動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穎表示:“我們將繼續深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向,通過文化科技融合的場景化浸入方式,打造全方位沉浸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數字藝術體驗空間。”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4月13日。(金力維)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