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古韻展新顏 三山五園文化藝術中心年底試運作

日期:2024-09-05 09:3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灰色懸山頂連綿起伏,原木色幕墻點綴其間,新中式風格的園林建築錯落有致……海淀區三山五園腹地,一座文化新地標——三山五園文化藝術中心拔地而起,彰顯古都新韻。9月底,該中心將完成室內裝修,經過精心布展,預計年底試運作。

  三山五園文化藝術中心位於海淀公園西北角,毗鄰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在三山五園之一的暢春園,這裡曾經是它的西花園。”站在文化藝術中心前,海淀區文物保護中心主任李志講起這座博物館的“前世今生”:歷史上,暢春園內殿宇、河湖、堤島、寺廟、稻田等景觀層次分明,時光流轉,如今暢春園遺址內僅存兩處山門,因此該園也是三山五園中保存歷史遺跡最少的一座園林,“2020年9月,中心啟動建設,落成後,將系統講述三山五園的歷史文化,着重復原展示暢春園的風貌。”

  2024年,三山五園以類型豐富的文化遺産和山水形勝的整體格局,獲得首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授牌。作為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建設重大項目,三山五園文化藝術中心成為示範區的新亮點。

  漫步文化藝術中心,綠意盎然,移步換景。園林景觀之中,幾棟小樓典雅大氣,造型既有傳統韻味,又不乏現代時尚。這組大型公共文化設施集文化遺産保護、藝術展覽交流、自然山水風光於一體,總建築規模為2.1萬平方米,約有1.9萬平方米建築“藏”在了地下,“這樣能最大程度與周邊環境保持協調,維持三山五園的整體歷史風貌。”李志解讀,文化藝術中心以保管、研究、闡釋和展示三山五園與海淀區各時期文化遺産為基本職能,兼具美術館功能,開放後,將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教育和公眾服務活動。

  目前,文化藝術中心正在進行室內弱電、安防、精裝修和展覽的施工。從中心主入口進入地下空間,大面積的天井將室外光線引入地下,給人豁然開朗的感覺。李志介紹,地下一層包括臨展和特展兩個展廳和一個社教活動空間,將引進一些國際展覽。地下二層主要有3個展廳,作為基本陳列展廳,其中主展廳面積達1000平方米,兩個較小的展廳面積均為500平方米,將通過歷史文化展和數字沉浸展,系統全面展示三山五園地區的歷史風貌和文化內涵。“我們還在地下三層打造了一間‘文物醫院’,承擔研究和解讀三山五園文獻資料、修復和保護相關文物的功能。今後,這裡的最新文物保護研究成果也會在展廳中亮相。”

  按照規劃,三山五園文化藝術中心將與頤和園博物館、圓明園博物館以及眾多高校博物館形成三山五園博物館群,更多的文物保護利用成果將惠及市民。開放後,文化藝術中心還將與中關村展示中心、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互融共通,成為集文化遺産保護、科技前沿發佈、自然生態環境於一體的“城市會客廳”。

  放眼整個示範區,清華園車站舊址經過修繕對外開放,“進京趕考之路(北京段)”連點成線,36公里綠道串起13座公園,三山五園山水形勝重現……歷史與未來相接、人文與自然相融,一幅山水連城的壯美畫卷徐徐展開。(李祺瑤)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