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專題展開幕 續寫保護傳承長城文化新篇章

日期:2024-07-06 10:30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專題展中,觀眾在《北京晚報》《北京日報》版面上了解“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取得的成就。

專題展中,觀眾在《北京晚報》《北京日報》版面上了解“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取得的成就。 (武亦彬 攝)

  7月5日,《薪火相傳 共礪國魂——慶祝“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四十周年專題展》在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水景庭院東區開幕。150余件文物、圖片、檔案等展品,系統展示“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取得的成就,揭秘長城北京段保護工作中鮮為人知的故事,邀觀眾續寫保護與傳承長城文化遺産的新篇章。

  1984年7月5日、6日,《北京晚報》《北京日報》先後在頭版頭條刊登了一則活動啟事——聯合八達嶺特區辦事處等單位發起“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開啟了全社會保護中華文化遺産、保護長城的嶄新局面。鄧小平和習仲勳欣然為活動題詞;海內外各界人士紛紛捐款、捐物;秦皇島、天津、嘉峪關等長城沿線城市也陸續開展集資修長城活動……悠悠四十載,一幕幕感人場景、一張張可敬可愛的面孔,至今仍讓人心潮澎湃。

  150余件展品按照“巍巍長城鑄我魂”“領導人題詞振民心”“萬眾一心襄益舉”“丹心永駐護國魂”四個部分展出。一批珍貴史料首秀,帶領觀眾重溫過往。一封北京晚報呈報給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請示報告中,道出了媒體人積極參與長城保護事業的初心:“綿綿長城,不可能在短期內靠國家撥款修復,當此國家百廢待興之際,更是資金短缺之時……中國人民有能力、有責任和國家一道保護中華民族的象徵——萬里長城。”

  “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自發起以來,得到全國人民和海外華僑的熱烈響應。全國上千萬人踴躍參與,巴基斯坦、希臘、美國等26個國家和地區的團體也積極捐款,募集資金達數千萬元。展覽中,一份份泛黃的文物工作簡報、社會贊助登記表、捐款名單等檔案,一篇篇見諸報端的新聞稿件,還原出更多歷史細節。當年,楊振寧等18位美籍華裔科學家為“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捐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拯救威尼斯及修復長城”活動,為北京捐款100萬法郎;希臘船王拉特希斯以全家的名義捐款100萬美元……往事如昨,余霞成綺,一段段動人故事,體現眾志成城的赤子之心。

  作為社會贊助活動的首倡發起和組織者,當年的北京晚報記者蘇文洋一走進展廳,就被觀眾團團圍住,他動情地説:“我要感謝所有支援這項活動的同胞和國際友人。這一聲感謝對我來説如釋重負,説出了我40年來最想説的心裏話。”

  近年來,隨着長城保護理念的更新、保護手段不斷提升,古老長城煥發新生。展覽還通過3D列印模型、多媒體互動展項等,展示了長城保護的“北京經驗”。在互動體驗區,一面巨幅長城美景的展墻前,觀眾紛紛舉起手機掃描二維碼,拍照上傳照片,留存一份獨一無二的《北京晚報》報刊號外合影。一旁的電子互動屏上,觀眾可以在北京日報社新發起的“愛我長城 興我中華”活動倡議書和旗幟下簽名,書寫新的長城故事。

  此次展覽由北京日報報業集團、北京市文物局主辦,北京晚報、首都博物館、延慶區長城管理處承辦,騰訊SSV、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協辦,展期至8月31日。(李祺瑤)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