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植保技術指導意見

日期:2024-06-12 17:11    來源:北京市農業農村局

分享:
字號:        

  “三夏”即將到來,抓好“三夏”期間農作物病蟲草害的防治工作,是確保夏糧穩産、秋糧豐收的關鍵。現根據“三夏”期間農作物病蟲草害發生趨勢,提出植保技術指導意見。

  一、病蟲發生情況及趨勢

  當前,小麥生産已進入末期,春玉米、大豆正值苗期。全市調查未發現小麥條銹病,小麥莖基腐病、紋枯病、赤霉病、葉銹病輕發生,白粉病總體偏輕發生,局部偏重發生,病株率達100%,病情指數約30;小麥蟲害輕發生,但條赤須盲蝽蟲量高,每平方米約15頭。玉米苗期病蟲害輕發生,但個別地塊發生二點委夜蛾、薊馬和矮化線蟲病為害。預計“三夏”糧食作物病蟲害中等發生,其中遷飛害蟲呈重發態勢,重點關注種類有粘蟲、甜菜夜蛾、棉鈴蟲、玉米螟、條赤須盲蝽、點蜂緣蝽等。

  二、防治技術措施

  (一)“源頭”控制,嚴防有害生物的傳播蔓延。

  “三夏”期間,市、區植保機構要加強對外埠進京小麥收割機的疫情檢查和除害處理工作,防止危險性病、蟲、雜草的入侵與傳播擴散。對於秋播各品種小麥的種子,要做好産地檢疫和室內檢測工作,確保小麥種子安全達標。

  (二)“監”、“防”結合,防止重大病蟲爆發成災。

  1、玉米病蟲防控

  重點做好粘蟲、蚜蟲、甜菜夜蛾、玉米螟、桃蛀螟、棉鈴蟲、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等病蟲的監測、調查,及時防治,降低病蟲危害風險。

  苗期開始,在鱗翅目和鞘翅目等趨光性強的害蟲羽化高峰期,使用太陽能殺蟲燈誘殺;玉米螟、棉鈴蟲、甜菜夜蛾、粘蟲等害蟲可結合性誘劑誘殺;粘蟲、棉鈴蟲等夜蛾科害蟲可結合食誘劑誘殺。苗期藥劑防治,粘蟲、玉米螟可選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球孢白僵菌、氯蟲苯甲酰胺、蘇雲金桿菌、噻蟲嗪、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等;草地貪夜蛾可選用乙基多殺菌素、氯蟲苯甲酰胺、虱螨、金龜子綠僵菌、球孢白僵菌、蘇雲金桿菌、印楝素等;蚜蟲可選用溴氰菊酯等。

  中後期玉米螟防治可在成蟲産卵始盛期釋放赤眼蜂滅卵,釋放量按照1萬頭/畝次,一般釋放一次,個別害蟲嚴重地塊可釋放兩次;或在心葉末期噴灑蘇雲金桿菌,或用氯蟲苯甲酰胺、噻蟲嗪等藥劑與甲維鹽合理復配噴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三代粘蟲等多種害蟲。草地貪夜蛾在大喇叭口期被害株率大於20%、穗期被害株率大於10%前開展防治,要抓住幼蟲三齡前,在清晨或傍晚施藥,防治藥劑的選擇同前。葉斑類病害防治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噴施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甲硫·戊唑醇、丙環·嘧菌酯、井岡黴素、枯草芽孢桿菌等藥劑,視發病情況隔7~10天再噴1次。中後期病蟲防治可合理混用殺蟲劑和殺菌劑,實現“一噴多促”,應使用高稈作物噴霧機或無人機提升防控效率和效果。

  2、大豆病蟲防控

  苗期重點防控大豆蚜蟲等傳毒蟲媒,嚴防大豆病毒病發生流行。採用黃板誘集等方法,系統監測傳毒蟲媒發生量和發生期。當田間出現病毒株且傳毒蟲媒數量較大時,應及時採取化學防治措施“治蟲防病”、切斷傳播鏈,控制病毒病重發流行。防治藥劑可選用噻蟲·高氯氟、高氯·吡蟲啉等高效低毒農藥。從大豆分枝期開始,在大豆田及其周邊布設資訊素誘集設備,系統監測點蜂緣蝽種群數量,掌握其向大豆田遷移高峰期數量,預判大豆田發生程度和最佳防控時期。做好“一田四誘”,從監測到成蟲遷移或大豆始花期開始,定期開展大豆田間點蜂緣蝽、斜紋夜蛾、甜菜夜蛾、棉鈴蟲種群數量和發育進度監測,及時開展藥劑防治。可選用噻蟲·高氯氟、蘇雲金桿菌、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等。重點發生區應組織聯防聯治、統防統治。在防治點蜂緣蝽等刺吸式害蟲的同時,兼治大豆食心蟲、豆莢螟等蛀莢類害蟲。採用無人機施藥時要注意添加增效劑、沉降劑,保證每畝1.5~2升的藥液量。噴施殺蟲劑時,要嚴格按産品説明書推薦使用劑量,並進行安全操作。

  (三)種子處理,降低播後病蟲發生風險。

  種子處理具有控制種傳、土傳病害,防治多種害蟲的作用,同時可減少後期防治用藥。“三夏”期間,各區要抓住夏玉米、大豆播前防控的關鍵階段,結合本區域病蟲害發生特點,選擇殺蟲劑、殺菌劑包衣的種子,從源頭上降低後續病蟲發生風險。夏玉米可選用含有苯醚甲環唑、烯唑醇等成分的種衣劑控制絲黑穗病等土傳病害,選用含有吡蟲啉、氟蟲晴、溴酰·噻蟲嗪等成分的種衣劑控制地下害蟲和蚜蟲、薊馬、粘蟲、草地貪夜蛾等苗期害蟲。夏大豆可選用噻蟲·福·萎銹、精甲·咯菌晴等藥劑預防大豆根腐病、地下害蟲、大豆蚜蟲等苗期病蟲害。

  (四)“封”、“殺”結合,確保雜草防除到位。

  夏玉米播種後出苗前,選用乙·莠或異丙草·莠進行土壤封閉處理。也可在玉米3~5葉期,雜草2~6葉期,選用煙嘧磺隆、硝磺草酮、苯唑草酮、莠去津、氯氟吡氧乙酸等藥劑及其復配製劑進行莖葉處理。

  夏大豆田除草整地品質好的,可在播後苗前選用乙草胺(異丙甲草胺、精異丙甲草胺)+丙炔氟草胺(唑嘧磺草胺、噻吩磺隆)進行土壤封閉處理。田間秸稈多、整地品質不好或封閉處理效果不好的,在大豆3~4個三齣復葉期,雜草3~6葉期,選用烯草酮、精吡氟禾草靈、氟磺胺草醚、三氟羧草醚等藥劑及其復配製劑進行莖葉處理。

  三、工作要點

  (一)加強病蟲草害監測預警

  各區植保部門要做到定期監測,準確掌握病蟲草害發生動態,按時上報病蟲周報,及時發佈病蟲草害發生資訊,為領導決策與科學防控提供支撐。尤其是針對草地貪夜蛾、粘蟲、草地螟、蝗蟲等重大病蟲害,要盡全力做好監測和預報工作,確保防治工作及時有效。

  (二)大力開展防治技術指導與培訓

  各區要依託電視、廣播、短信、微信、資訊簡報、技術明白紙、服務熱線等平臺,大力開展防治技術的培訓與指導工作,及時向農民傳遞病蟲草害發生情況與防治技術要點,不斷提高農民的防治技術水準,確保各項技術的到位率與準確率。

  (三)積極推進專業化防治服務

  加強對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的規範和管理,為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提供技術培訓、指導和相應服務。積極爭取政策支援和資金扶持,探索推廣全程承包等多種形式的統防統治服務,鼓勵和引導服務組織擴大服務範圍,提升病蟲防治效果、農藥利用率和統防統治覆蓋率。

  (四)加強完善市區與部門間聯動機制

  市區兩級及各相關部門要加強聯動機制,確保“三夏”各項工作落實到位。植保部門和農機監理部門應聯合做好外埠進京小麥收割機的疫情檢查和除害處理工作;市、區植保部門要做好小麥品種危險性有害生物的聯合檢查工作,確保秋播小麥安全可用;市、區農藥管理部門要加強對農藥市場的聯合檢查工作,嚴厲打擊各類制售假劣農藥的違法行為切實保障農民權益。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