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我市已進入今年汛期。為進一步強化汛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確保城市交通運作安全、有序、暢通,特別是為保障城市主要道路、橋區等重點區域交通安全順暢,市公安交管部門按照“提前預防、充分準備、周密部署、快速反應、協調聯動、果斷處置”的原則,全面提升應對極端惡劣天氣和局地強降雨的應急交通保障能力,採取多項汛期道路交通保障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和城市交通運作安全,為首都市民群眾提供安全度汛的交通保障。
提前隱患排查,完善疏導預案
結合往年重特大自然災害發生情況,全面排查全市主要道路、下凹式立交橋、山區路段、高速公路可能出現的積水點段,做到“早獲取、早掌握、早部署”。重點針對目前全市484處主要的下凹式立交橋,進入汛期一旦出現積水、斷路等情況,逐一制定個性化應急疏導預案,確保汛期出現積水、斷路等情況時,社會面交通疏導維護和應急搶險交通保障工作同步順利開展;針對今年排查出的全市121處重點積滯水隱患點段,提早着手制定警力部署及清障車輛保障安排。提前圍繞主幹道和易積水點段等,全面檢修維護電視監控、無線通信、道路積水資訊檢測發佈等科技系統,確保性能良好。全面排查交通設施、信號燈,採取防雨、防雷措施消除故障隱患,並做好積水警示、警戒線復劃保潔工作。積極協調區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對各轄區內的橋區掉頭閥、險路、險橋、易發生泥石流、塌方的山區公路、國道以及佔路施工現場,進行隱患排查治理,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健全聯動機制,及時預警提示
進一步密切與市應急、交通、氣象、排水集團等相關部門聯繫溝通,對接防汛工作措施,並建立健全降雨預警、聯動搶險救援、雨天出行引導等聯動機制,不斷提高應急保障能力。特別是與氣象部門建立每日聯繫制度,實時掌握降雨資訊,同時密切與區屬相關部門聯繫溝通,提前與屬地看護、應急排水等應急搶險力量建立點對點實名對接,明確崗位、人員和工作措施。
同時,結合市應急管理局發佈的防汛預警等級和市氣象臺發佈的氣象預警等級,科學研判可能對交通造成的影響程度,及時發佈相應的交通預警,並根據預警等級迅速啟動相應的預警響應機制,按照全市雨天道路交通維護疏導等級上勤方案,切實做到氣象預警及時通報、誘導資訊跟進發佈、應急措施聯動落實,全面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全力做好雨天交通保障工作。
完善指揮體系,強化應急保障
進一步健全完善交通指揮體系,強化汛期交通組織保障,及時掌握全市雨情,根據雨情預警等級,及時啟動相對應的雨天道路交通維護疏導上勤方案,充分發揮交管部門指揮體系作用,結合積水點段分佈,有效利用執勤民警移動警務終端、電視監控、流量檢測、110接報警系統、整合指揮調度系統等,實現隱患點位高密度、高頻次巡控,社會面交通常態化持續巡視,加強警力動態指揮調度,確保第一時間發現、快速反應。強化警情處置,特別是積水斷路、車輛人員被困、應急求助等重點警情,實行專崗專人專盯,事故遠端處理平臺最大化開通坐席,加強事故遠端處置指導。
同時,充分依託全市雨天交通維護疏導上勤方案,對易積水路段,部署警用清障車、社會清障車現場備勤;在重點橋區、路口,部署交通民警和排水搶險力量聯合備勤,強化定點值守,動態維護疏導;對高速公路、國省道等進出京聯絡線加強巡控力度,做好山區道路泥石流、山體滑坡險情隱患排除和處置。當道路路面積水達20釐米時,及時啟動交通應急保障措施,提前削減流量;積水達到27釐米時立即採取臨時交通管理措施,禁止車輛通行,並打開道路調頭閥,加強遠端分流疏導,快速疏散滯留車輛,嚴防車輛被淹情況發生。
強化雨天資訊發佈,服務市民群眾出行
出現降雨天氣時,及時通過北京交通廣播、北京電視台以及“北京交警”微網志、室外顯示屏、導航軟體等多種渠道,實時發佈路況資訊。降雨出現後,提示駕駛人雨天涉水駕駛、安全行車和避險常識,並適時播出氣象預警資訊;積滯水影響車輛通行時,發佈車輛繞行資訊;積滯水造成交通中斷的,及時發佈道路交通中斷資訊和車輛繞行路線。通過高密度、多梯次、全方位發佈資訊,提示市民注意雨天行車安全,減少駕車出行,避開積水點段,選擇合理繞行路線,為市民出行提供參考和幫助。
針對進入汛期後降雨增多的情況,在此公安交管部門還向廣大車輛駕駛員發出安全提示:
一是雨天行車要注意控制車速,保持車距,不要盲目搶行並線,避免因道路濕滑、視線不清發生事故。一旦發生交通事故,要儘快將車輛挪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點快速處理,以免留下安全隱患。
二是在雨天出行時,請提前關注交通路況和天氣資訊,出行中要留意戶外資訊顯示屏上的交通提示,及時關注北京交通廣播、北京電視台和“北京交警”微網志、導航軟體實時發佈的出行提示和路況資訊,選擇好行駛路線,避開積水、車多路段。
三是在雨量較大時,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動,特別是減少郊區公路和山區公路的自駕出行,並盡可能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確保交通安全。
四是要文明行車、守法駕駛,在遇車輛排隊時,耐心等候,相互禮讓,服從交通民警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