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使用高壓水槍清理飛絮。(何建勇 攝)
天氣轉暖,飛絮又起。據市園林綠化局介紹,本市已進入今春首個楊柳飛絮高發期,各部門已強化聯防聯控,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段,長短結合、多種措施開展精準治理,降低飛絮對市民生活的影響。目前,本市已繁育儲備不飛絮優良楊柳樹苗木(含不飛絮古毛白楊)20萬餘株。
4月15日下午,在通州區宋莊鎮的東郊森林公園可以看到,高壓噴水車正噴出水霧,沖刷樹冠、沖掉花序,減少飛絮在空氣中的擴散量。這是飛絮治理中最高效、生態的方式。
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副處長張博介紹,本市4月12日進入第一個飛絮高發期,飛絮樹種為毛白楊,預期持續至18日。飛絮進入首個高發期前後,往往會有一場春雨淋漓而下,土地、道路被濕潤後,會粘住一部分白毛毛。可2024年,這場雨並未如期而至,因此飛絮就比往年更嚴重些。
張博介紹,市園林綠化局將與市氣象局、市城市管理委等12個部門緊密協作,高標準開展飛絮的預報和綜合治理。各區政府、各有林單位也將飛絮防治納入城市精細化管理範疇,科學制定實施方案,合理安排防治。
飄絮的是雌株。因此,本市近年來科學開展雄性毛白楊的繁育、示範與推廣。在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黃垡院區、市綠地養護中心大東流苗圃,均已建立楊柳雄株資源收集圃,從北京、河南、山東、甘肅等10余個省市收集並引進雄性毛白楊資源202份,柳屬雄株資源34份。市園林綠化局聯合北京林業大學,引進適宜北京的無飛絮新品種,篩選“京雄1號”等優良品種5個。目前,本市已繁育儲備不飛絮優良楊柳樹苗木(含不飛絮古毛白楊)20萬餘株,在老弱病殘飛絮楊柳雌株的更新改造中已應用5萬餘株,下一步將加大推廣應用。
北京林業大學劉勇教授介紹,“京雄1號”為人工選育的雄性無絮毛白楊,品種來源於北京市大興區樹齡200年左右的雄性毛白楊古樹。該品種在北京地區表現優良,適應性強、特徵穩定。
日前,該品種已被認定為北京市良種,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植物新品種權。“京雄1號”優良品種的成功選育,既保護和利用了北京的毛白楊古樹資源,又為從根源上緩解困擾北京市民的飛絮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朱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