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81件法國國寶級文物首次來華 點交布展處處用心,3月30日在遇見博物館798館正式開展
開箱、查驗、布展……3月25日正值周一閉館日,遇見博物館798館內卻是一片繁忙。幾天后,“遇見拿破侖——消失的宮殿”即將在這裡開展,作為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首場特展,此次展覽將展出81件法國國寶級文物,它們均是拿破侖時期的宮廷御用傢具、挂毯、繪畫、裝飾品等。此刻,它們正在木箱中,像一個個巨大的盲盒等待被拆開。
展品點交現場。(宋霽真 攝)
珍貴展品走“綠色通道”來華
上午10點,來自北京會展中心海關的工作人員、法國押運方代表以及點交員等已經來到展廳,對展品進行解封查驗。在眾人的注視下,層層包裹的珍貴文物露出真容。
這些展品出自拿破侖帝國時期三座主要宮殿——杜樂麗宮、聖克盧宮和默東宮。三座宮殿均毀於19世紀後半期,幸運的是,宮殿中部分裝飾和傢具被轉移了出去,現在大部分為法國國家傢具管理館所藏。如今,它們不遠萬里來到中國,首次與中國觀眾見面。
“此次參展文物由於年代久遠,質地比較脆弱,對光線、粉塵以及溫度、濕度的變化非常敏感,運輸、儲存條件要求特別高。海關為我們提供全方位通關服務,實現口岸到展館直通放行,大大減少通關和運輸時間,有效保護文物安全。”華協國際珍品貨運服務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楊麗介紹。
此次展覽,北京會展中心海關採取多項便利通關措施,制定“一展一策”工作方案,採取海關駐場監管等多元化擔保模式,開闢“口岸-展館”綠色通道,確保展品通關零延遲、保障零誤差。“此外,還同步展館視頻監控信號到會展海關視頻監管中心,實現隱形監管。”北京會展中心海關展覽品監管二科科長王石説道。
在各種展覽類型中,尤以國外借展(又稱“引進型展覽”),流程最為複雜,要求最為嚴謹。一般來説,中方至少要提前12個月向外方提出借展申請。“由於參展文物價值較高,北京會展中心海關為此次展覽提供了駐場監管免保證金的擔保模式,確保展覽順利推進。”遇見博物館館方介紹。
細緻點交呵護文物遺存
出自法國皇家制毯工廠高布林和博韋的華貴織毯,由法國塞弗勒皇家瓷器工廠製造的精美瓷器,曾點亮宮廷浪漫夜晚的華美燈具……在現場,點交師邢航與法方代表仔細查看每一件文物的細節。她介紹,文物點交,是雙方對交接文物的名稱、編號、質地、數量和保存狀況等資訊進行詳細的文字、圖表、影像等形式記錄並認可的過程。文物點交不僅是保管權的移交,更是對文物現狀的明確。
“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展品——拿破侖授軍刀挂毯。它是羊毛真絲材質的,根據1803年的一幅畫織成,描繪的是拿破侖在馬倫戈會戰中大獲全勝的場景。”邢航説道,這件挂毯右下方棕色的部位有纖維的磨損,上方有部分水漬,暫時沒有繼續發生病害的危險,但也要列入觀察範圍內,“我們要保證布展時展品各方面狀況都是穩定的。”
展覽中還將展出一件帶有灼燒和碎裂痕跡的拿破侖大理石胸像。這件胸像上,拿破侖按古羅馬皇帝的樣式頭戴象徵勝利的桂冠,配飾是其帝國的象徵——蜜蜂。法國國家傢具管理館接收這座雕像時,它就已經産生碎裂並帶有灼燒痕跡。
當天的點交與布展工作同時進行,在確認點交後,工作人員很快就將文物移至展位,安裝在展墻或展櫃內,並進行加固。從為文物“量身定制”玻璃展櫃,到不厭其煩地選用尺寸最為合適的一枚螺絲釘,布展的細節處處見用心。
展覽將於3月30日正式開展,不僅展出81件珍貴展品,還將以3D場景復原“消失的宮殿”,引領觀眾感受拿破侖時期法國的建築、繪畫和裝飾藝術魅力。(王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