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中小學迎來新學期,通學公交也將擴大服務範圍。
從市交通委、市教委獲悉,為進一步服務中小學通學出行、減輕家長接送負擔,下周一起,通學公交線路擴大至城六區和通州、大興,覆蓋8個區,計劃新開線路206條,服務學校85所、學生7242人,通學公交線路數量達251條,每日服務學生超1萬人。
2月23日,東城區培新小學高年級部的師生和家長體驗乘坐通學公交前往學校。(鄧偉 攝)
全流程演練“手遞手”乘車
2月23日9時,東城區廣渠門內大街安化樓公交站臺旁,駛來兩輛綠色的二代通學公交車。站臺上,立起了“通學車站”的站牌,上面明確提示“社會車輛請勿佔用”。參與全流程演練的,是東城區培新小學高年級部的學生,送孩子們來乘車的家長看到嶄新的通學車,都露出滿意的笑容。
“期待已久!終於開通了。”年近七旬的黃先生平時&&子女接送孩子,“過去騎電動車送,颳風下雨不方便,也有安全隱患。有了這趟通學車,孩子舒服、家人省心。”下周一起,培新小學高年級部將有近200名學生乘坐通學公交53路上下學。由於小乘客數量較多,僅這一條線路就配了5部車。
“大家別急,有序排隊上車。”車門旁,女乘務員屈俊響引導孩子們上車,落座後又提醒大家係好安全帶。“上學日我們會提前15分鐘抵達站臺,引導孩子們刷卡上車,7點半準時發車,8點左右抵達學校,與老師‘手遞手’對接,把孩子們一個個領進學校。”通學車司機潘月有5年駕齡,這條通學線路他在寒假前就已勘查、演練好了。
公交集團電車分公司運營管理部經理劉默楠介紹,通學線路司乘人員選拔比普通線路更為嚴格,需要通過兩次體檢及心理測試,還要滿足一定駕齡要求,駕駛經驗豐富。
東西城配備小型車方便通行
考慮到東城、西城不少學校門前道路較為狹窄,通學公交特意選配了一批6米長的小車,提高通行效率。“電車分公司配備的49輛通學公交中,37輛是6米長小型公交車。”劉默楠介紹。
新學期,通學公交在通州區一次性開通66條線路,覆蓋了19所學校、54個社區(村)。客五分公司運營管理部經理周榮春説:“考慮到線路多,我們將和學校配合好,放學時兩分鐘一班車,每班車學生由學校組織好,統一帶到乘車點。”
為做好通學公交春季開學的試點推廣,市交通、教育、公安交管及各試點區政府部門,按照“一校一策”“一線一方案”原則,開展乘車需求摸底,根據學校個性化需求規劃設計線路,逐站、逐線進行現場踏勘。科學設置學校端、社區端站位,儘量接近校門和社區出入口;對部分使用既有公交站臺的通學車站進行適應性改造,擴大候車區域,方便學生上下車。
公交集團優中選優,選配駕駛員、乘務員各420名,完成了各項崗前培訓工作。教育部門組織各學校選拔了1004名教師志願者,在運作初期與駕駛員、乘務員共同做好車廂服務。目前,各試點學校通學線路設計、現場踏勘等工作全部完成,停車指示標牌、標誌標線和通學站桿站牌等設置完畢。
升級版通學車即將上路
寒假期間,即將上崗的400輛二代通學車陸續完成新車檢驗。探訪北方機動車檢測場時了解到,二代通學的檢驗指標參數多達數十項。
登上二代通學車,新車採用了低踏板,方便小乘客一步登乘。車頭多了魚眼攝像頭,可覆蓋170度視野,攝像頭在車附近捕捉行人後,司機身邊的警報器會閃亮,進一步減少整車盲區。車尾新增後安全門,可確保緊急情況下乘車人員快速安全撤離。此外,二代車採用新型封堵式安全帶鎖扣,適當減小鎖扣解除力,更方便低年級學生操作。
電車分公司科技資訊部副經理王徵介紹,春季開學前,二代通學車要完成不低於1000公里的空車磨合,提前消除運營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提高通學車多場景利用率
自2023年9月推出通學公交試點以來,本市結合學生、家長意見反饋,不斷優化、細化服務,通過優化線路站點、調整發車時間、精準對接需求等措施,縮短線路平均運作時間。完善社區端、車輛端、學校端“手遞手”接送服務,形成安全閉環。優化學生、家長手機端操作流程,提高乘車效率。
“通學公交作為定制化公交服務,既減輕了家長接送負擔,又緩解了學校周邊的交通擁堵,實現了安全通學、便利通學、環保通學。”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據了解,試點階段通學車平均上座率達75%,線路運作準點率達100%,實現運作“零事故”、車輛“零故障”,贏得各界普遍讚譽。調查顯示,與試點前相比,試點學校接送學生的小汽車數量下降12%,交通指數均值4.91,處於“輕度擁堵”級別,高峰時段校園周邊交通擁堵有所緩解。
下一步,交通部門將統籌通學車複合利用,推動在非通學服務時段,將車輛投入常規公交線路和通游線路運營,開展多場景微迴圈接駁服務,提高車輛、人員的使用效率。同時,還將進一步細分出行群體,不斷推出通勤、通醫、通游等精準化服務,推動公交整體降本增效高品質發展。(孫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