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春節期間京城美術館迎來觀展高峰,看展之外還有新潮玩法 藝術展覽給年味兒加鮮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到美術館裏過大年成為不少市民的選擇。從滿足各種口味的藝術展覽,到繽紛多彩的新春限定文化活動,各家美術館準備了豐盛的“文化年貨”陪市民過大年,迎來參觀流量高峰,也讓喜慶熱鬧的龍年新春更添文化韻味。
大年初一不少市民選擇在中國美術館度過。(安旭東 攝)
人氣旺 春節藝術“不打烊”
大年初一至初八,京城多家美術館“不打烊”。中國美術館“美在薈萃——全國美術館珍藏作品匯展”匯集15家美術館的500余件藏品,讓觀眾一展打卡全國美術館精品力作。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一口氣推出“明燈:從威廉·莫裏斯到麥金托什”等八大展覽,主題涵蓋古今中外。北京時代美術館工作人員介紹,春節期間該館迎來約8千人次觀眾,尤以25歲至35歲的年輕人以及親子觀眾居多。
在北京798藝術區,年味兒格外濃厚,不僅有節日感滿滿的橫幅及打卡裝置,還有多場龍年主題活動及展覽。春節期間,798藝術區內15場展覽正常開放,悅美術館“悅在龍年”、愛馬思藝術中心“龍行天下興”、墨方畫廊“龍”、勒木畫廊“甲辰山誌”等以龍為主題的展覽深受歡迎。此外,798藝術區推出跑“龍”地圖、798CUBE推出春節游龍接福、龍年手作等活動,也吸引了眾多游客互動參與。
據統計,2024年春節假期798藝術區游客訪問量超11萬人次,較2023年同期增長19.25%。
玩法多 送“福”蓋章賞燈會
春節期間,各家美術館紛紛推出豐富的龍年主題文化藝術活動,為觀眾帶來了逛展之外的多樣玩法。大年初一,“送‘福’賀新春”活動在中國美術館廣場拉開帷幕,觀眾早早就有序排起長龍,最終有近500份手書送到觀眾手中。“我在中國美術館過大年——生肖年畫生肖”公教活動也在該館舉行,近200條形態各異、童趣十足的“吉祥龍”在中國美術館藝術教育空間集中亮相,吸引更多青少年親身感受和體驗中國傳統節日中的文化內涵與美好寓意。
2月11日至2月17日,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迎來了近5萬名觀眾,其中有近5千人是專程來夜場參觀。該館舉辦“張燈結綵過龍年”新春燈彩會活動,每天18:00至21:00對公眾開放,呈現四川省自貢地區的特色燈彩藝術。觀眾不僅可以欣賞到包括龍年生肖、《山海經》、自貢恐龍等創意燈彩,還可以體驗和購買各種精美的手工藝品和非遺文創産品。
“快來,在這兒可以蓋章!”2024年春節,眾多美術館順應蓋章熱潮,推出原創文創印章,吸引大批集章愛好者前去打卡。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配合文明的融合“駝鈴聲響——絲綢之路藝術大展”,特別推出了10件展出文物的印章,分佈在美術館各個區域。北京時代美術館也為觀眾準備了展覽限定版明信片、美術館套色印章和龍年特製趣味印章,讓市民的觀展之旅增添了新年的儀式感。
有溫度 公益講解加場供應
為滿足觀眾觀展需求,中華世紀壇、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等京城不少美術館都在春節期間提供志願講解服務。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準備了多種講解方式供廣大觀眾選擇,不僅在初一到初八每天舉行5場固定的公益講解活動,而且提供免費的微信語音導覽內容,觀眾只需要用手機微信掃描展簽上的二維碼,就可隨心觀展。
春節假期,中國美術館的志願講解單日場次達到六場,在講解員的身邊,總是圍着許多專注的觀眾。中國美術館日前還在百度百科平臺上線“有聲有色”系列經典講解語音,邀請黃渤、林永健、張曉龍、孟慶旸等解讀館藏經典及其背後的故事,讓觀眾在美術館之外也能感受藝術之美。(王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