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自回龍觀的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將繼續“生長”。11月29日上午,據海淀區城市管理委介紹,繼2022年底自行車專用路南展一期工程完工後,南展二期工程將繼續推進,從荷清路向南,一路挺進,一直延伸至西直門。
自行車專用路
再次延伸
2022年底,自行車專用路南展一期工程貫通,工程北起後廠村路,與自行車專用路貫通,向南與地鐵13號線並行向南,南至北四路輔路,規劃全長約8.6公里。市民可從後廠村路一路沿上地東路、上地東二路、上地南路、資訊路、中關村北大街、荷清路騎行到北四環。
南展二期工程南北貫通項目(北四環-西直門),起點與南展一期終點荷清路相接,向南利用公園內非機動車道後與中關村南五街相接,繼續向南接大鐘寺東路、四道口路、交大東路、高梁橋斜街,終點與西直門外大街相交,道路全長約5.7公里。
該項目的建設,將基本貫通後廠村路-西直門的非機動車道系統,串聯中關村軟體園、清河大型居住區、清華大學、八大院校組團、五道口、大鐘寺、西直門等大型商圈,有利於沿線各組團的對外出行和互動往來,更好地滿足市民通勤、通學、休閒健身等多樣化出行需求,引導市民選擇綠色交通出行方式。
南展二期工程將通過優化斷面佈置、重新施劃標線、加舖路面優化步道、增加非機動車停車位等措施,完善沿線非機動車道的通行空間及騎行環境。
海淀新增
錯時共用車位2579個
將停車位錯時共用,提高利用率,已經成為本市解決停車難的重要手段。據海淀區城市管理委介紹,海淀區將大力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商場、寫字樓、醫院等公共建築停車設施,與周邊居民達成錯時共用停車。2023年,該區已經新增了錯時共用車位2579個,緩解了部分小區居民停車難問題。
海淀區城市管理委相關負責人舉例,2023年,西三旗街道利用小區周邊閒置空地新增290個停車位,緩解知本時代、楓丹麗舍等社區居民停車難問題;海淀街道老舊小區集中,通過協調海淀醫院100個車位,為海淀南路南北兩側社區居民開放錯時共用停車。
據統計,海淀區2023年已經新增了錯時共用停車場48個,提供2579個停車位,有效地緩解了部分小區居民停車難問題。
為了擴大錯時共用停車的資源,海淀區還推行了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場錯時共用試點工作,選取了一家區屬國企、一個街道、一個委辦局作為試點。該區委託一家區屬國企作為管理運營單位,負責與居民簽訂錯時共用停車使用合同,與停車場簽訂委託使用合同,通過車位保險、巡查等措施保障正常運營。街鎮負責制定居民認證規則,組織社區逐一向認證目標人公佈共用資訊,包括車場位置、停放時間、收費標準、共用規則及管理規定等,並確定共用對象。居民簽訂合同後,就可以進場停車了。
林大北路、交大東路
拓寬步道
海淀區還通過拓寬步道寬度、優化交通組織、改善公交和通學車站臺環境等手段,改善道路通行條件。目前,林大北路、交大東路、大牛坊路等多處疏堵工程已完工。
林大北路步道拓寬疏堵改造工程,西起雙清路,東至學清路,長約930米,南北兩側步道寬約3米,最外側為綠化帶。因道路兩側遍佈住宅區,人流量密集,人行步道寬度難以滿足行人通行需求。改造中,通過壓縮綠地、擋墻外移的方式,拓寬步道。針對林大北路老年人通行多等特點,不僅拓寬步道增加步道通行寬度,並對無障礙設施進行完善,方便居民上下步道。步道拓寬改造後,能有效增加步道通行寬度,緩解行人通行擁堵,營造良好的通行環境,引導市民綠色出行。
交大東路步道拓寬疏堵改造工程,將步道有效通行寬度由1.3米拓寬至2.8米。壓縮道路綠化寬度,實現了步道拓寬。項目南起高梁橋斜街,北至學院南路,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交通導改工程、綠化工程、拆改移工程。改造面積約10525.37平方米。經過改造,不僅可以拓寬人行步道,還能有效緩解機動車佔壓步道的情況。(孫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