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克洛瓦、庫爾貝、莫奈等大師真跡11月5日起展出 “遇見印象派”不止印象派

日期:2023-11-25 08:1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德拉克洛瓦、庫爾貝、莫奈等大師真跡今起展出 “遇見印象派”不止印象派

在展陳佈置上,“遇見印象派”專門設計了與展出畫作相呼應的墻繪。

在展陳佈置上,“遇見印象派”專門設計了與展出畫作相呼應的墻繪。(王廣燕 攝)

  波瀾壯闊的大海、繁忙的港口、靜謐的塞納河……“遇見印象派:莫奈、雷諾阿與諾曼底大師真跡展”11月25日在遇見博物館·北京798館開展。展覽共展出莫奈、德拉克洛瓦、雷諾阿、庫爾貝、柯羅等34位藝術家的54件繪畫作品,引領觀眾走近19世紀西方繪畫藝術的黃金時代。

  此次展覽的展品,均來自法國諾曼底繪畫協會和多維爾方濟各會博物館的收藏。自觀眾步入展廳起,就開啟了一場光與色的視覺盛宴。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的兩幅真跡作品最令人矚目。油畫《聖阿德雷斯的暴風雨》創作於1859年,畫面通過描繪天空和海洋,劃向海岸的船夫和海灘上的人們,表現出暴風雨來臨的緊張氣氛。這幅畫對於研究莫奈青年時期的創作是非常重要的例證。一同展出的《懸崖》創作於1880年左右,是莫奈畫作中比較少見的小尺寸畫作。

  提起歐仁·布丹這個名字,大眾對他的了解並不多,但他對莫奈有很深的影響,堪稱其啟蒙老師。展覽展出了歐仁·布丹的《夕陽下的退潮》,畫面以橙黃色為主色調,展現了夕陽西下,陽光灑落在海面上夢幻唯美的迷人場景。布丹因擅長描繪天空而被譽為“天空之王”,作品多為小型的海天風景,着重刻畫天空、海水、沙灘之間微妙的色彩變化。

  在展覽中,觀眾還可以欣賞到浪漫主義畫派領軍人物歐仁·德拉克洛瓦的紙上水彩畫《迪耶普的懸崖》,他的作品色彩熱烈,筆觸奔放,富有運動感。此外,“最受歡迎的印象派畫家”雷諾阿的《夕陽 格恩濟島的風景》、以及巴比松畫派大師卡米耶·柯羅《諾曼底的海灘》等真跡作品也亮相展覽。

  展覽策展人、諾曼底繪畫協會創始會長阿蘭·塔皮耶説,法國諾曼底繪畫協會和法國多維爾方濟各會博物館的這批藏品,集中了近一個世紀以來諾曼底印象派的作品,此前已經在歐洲多個國家展出過,此次選取了藏品中顏色和技術上最好的作品,帶到北京展出。他建議觀眾不要把目光局限於最有名氣的作品上,而是放眼去看展廳裏柯羅、布丹等畫家的作品,這樣對於藝術史的了解可以更充分。

  遇見博物館館長、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王春辰介紹,此次在北京呈現的“遇見印象派”展覽,其展陳設計也獨具匠心。展覽不同板塊在墻面的設計上均有所區分,並在幾件重要作品周圍設計了與畫面相關的墻繪,可以和作品形成很好的互動。

  展廳中還有以“無法繞過的大師足跡”為主題的迷你空間,可以幫助觀眾理解“莫奈—印象派—諾曼底”這條通往現代主義繪畫的發展軌跡。“觀眾不僅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坐下來觀看視頻,寧靜地回味,從而形成完整的感官體驗。”王春辰説。展覽將展出至2024年2月25日。

  幕後故事

  邀請畫作遠渡重洋並非易事

  逐個開箱取出展品,安置在工作臺面,由點交師開始細緻的查驗……此次展覽開幕前夕,展品點交現場忙碌而有序。工作人員介紹,油畫作品在點交時的檢查範圍一般包括外形、結構、畫面材料、表面等方面,所有細微的褶皺、孔洞、剝落、污漬、發黴等痕跡都逃不過點交師的“火眼金睛”。

  國外藝術大師的真跡作品,遠渡重洋借到中國展出並非易事。王春辰介紹,遇見博物館團隊曾多次往返歐洲的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與當地博物館聯盟溝通洽談。如今,遇見博物館已與法國國家博物館聯盟、法國盧浮宮書畫部、義大利現當代國家美術館、畢加索基金會、夏加爾基金會等全球範圍內百餘家文博單位開展了合作。

  “通常,我們要提前一到兩年的時間就開始與海外的文博機構預定展覽。確定合作後,要解決展品的進出口、跨國物流運輸、保險、押運等一系列問題,這中間要支付非常高的費用。”王春辰説。作品到達國內後,還要經專家鑒定、文物點交等複雜嚴格的程式,方可進行布展。“從作品離開借展的文化機構開始,我們就會有24小時不間斷的監控視頻,隨時傳送給外方,保證展品的安全。”(王廣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