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買菜、理髮、刷鞋、停車、充電……依據民生需求,缺什麼補什麼 公交場站敞開大門服務市民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2023年迎來“新成員”——遍佈京城的公交場站,正在陸續“敞開大門”,為市民提供多樣化服務。從一輛輛“公交菜車”,到主食廚房、理髮檔口,再到超級充電站、共用停車位……市民反映缺什麼,公交便民服務就補什麼,便民“功能表”不斷上新,“菜品”越來越豐富。到2023年底,依託北京公交場站運營的便民驛棧將達50處。
在馬官營公交便民驛棧,市民在選購蔬菜水果等商品。(鄧偉 攝)
利用邊角資源補齊社區短板
“看我買這一大筐,蒿子稈、圓茄子、菠菜,會員價都是9毛9一斤,大白菜1毛9一斤。挺便宜的!每天都想來轉轉。11月3日來得晚了,大白菜都搶沒了!”11月3日早上8點半,豐臺六里橋附近的蓮寶路上,馬官營場站公交便民驛棧旁,年過七旬的陳大媽推着購物車,裏面都是她在此選購的新鮮果蔬。
陳大媽家住蓮馨嘉園小區,放在過去,想去採購果蔬她得坐車去超市,“菜價貴不説,腿腳不好也怕折騰。”如今,陳大媽出門遛彎兒,步行幾分鐘就到了公交便民驛棧,大巴車改造的“公交菜車”打開一個個檔口,蔬菜、水果、肉類一應俱全。“便民驛棧屬於公益性質,租金成本上壓力小,合作運營商有自己直採基地,中間環節少,所以價格優勢比較明顯。”工作人員介紹。
朝陽區柳芳、慧忠裏、南湖渠,豐台區馬官營,西城區四新路,石景山區魯谷……2023年3月以來,公交便民驛棧已經開辦20余處,服務50余萬人次,僅果蔬、肉類就銷售87萬餘公斤。便民驛棧在哪兒開辦、提供什麼服務,由居民説了算。2023年5月底開業的馬官營公交便民驛棧,就是響應六里橋北裏社區居民“家門口買到便宜菜”的訴求,公交集團實地調研後,就將“公交菜車”開到居民家門口。
事實上,公交場站空間並不“富裕”。“拿西城區四新路便民驛棧來説,為了擠地兒放置‘公交菜車’,犧牲了部分停放職工車輛的空間,辦公空間也更為緊張。”北京公交集團基建行政部業務主管楊躍説,經過梳理篩選,北京公交目前有幾十處場站可利用邊角資源開設“公交驛棧”。每個棧點的選位,均經過考察測算,選擇社區集中、交通便利、周邊缺少便民服務的場站,秉承“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力求最大限度補齊社區短板,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便民“功能表”越來越豐富
11月3日在馬官營便民驛棧看到,與5月份剛開張時相比,“公交菜車”旁又多了兩輛藍白配色的便民車,其中一輛車身上“主食廚房”四個黃色大字格外醒目。“老闆,來一個白菜肉包、一杯豆漿、一個茶葉蛋。”主食廚房檔口前,家住附近的趙女士正在買她的“老三樣”早點,“一頓早餐,七八塊錢吃得很好,也省事兒。”
趙女士頭上的窗口,挂有各類主食的標價牌,光包子就有11種餡兒可選。“咱們這兒的包子現包現蒸,很受歡迎,一天能賣兩千多個。起初我們只在早上賣,後來周邊居民需求大,就改成下午也售賣了。”售賣人員介紹。不遠處,幾位老人正拿着餐盒,排隊等待打包新出鍋的油條。
“便民驛棧業態調研中,居民呼聲最高的就是買菜、早餐,還有停車充電、洗衣、配鑰匙等,我們盡可能嘗試多樣化經營,滿足居民需求。”楊躍介紹。
公交便民服務“功能表”的確越來越豐富。“主食廚房”北側,一輛改裝後的大巴車被隔成兩部分,左邊是理髮店,提供10元快剪服務;右邊隔間放置兩個幹洗、刷鞋自助服務櫃,市民可自助下單,待完成洗護後開櫃取回。
停車難、充電難,也有了新的解決方案。在香泉環島公交“超充港灣”,不少電動計程車司機會趁着接單空閒時間,到“超充港灣”把電池快速“喂飽”,自己也在車主中心休息一會兒……利用公交場站邊角空間,開闢擁有大功率充電樁的“超充港灣”,北京已經投運13座,2024年內將建成100座。
就在上個月,北京首批21處公交場站開放錯時共用停車服務,可提供366個車位,居民車輛“夜停晨走”,緩解停車供需矛盾。截至目前,北京公交集團在全市擁有700余處公交場站。下一步,在不影響公交車正常運營、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將大範圍推動場站錯時共用停車服務。
多彩驛棧扮靚城市環境
一輛輛色彩清新的便民菜車,一座座提升公共服務品質的便民驛棧,隨着城市更新的腳步,不僅為附近居民提供了便利,也為城市環境增添了活力之美。
身為附近的老住戶,陳大媽還記得馬官營場站便民驛棧原來的樣子——路口這塊邊角地,過去貼着場站院墻外,堆放着不少建築垃圾,還有個大坑,毫無景觀可言。建設驛棧後,不僅建築垃圾運走了,地面鋪平了,公交菜車前的小廣場還安裝了長條座椅,逛累了能坐下歇會兒。
草房地鐵站外,亮黃色的公交驛棧便民車,搭配紅白配色的燈箱,更為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便民車旁的樹蔭下是一片休息區,市民可在遮陽傘下,坐著喝咖啡,吃點零食。左家莊131路場站增添的是一輛翠綠色的驛棧便民車,“感覺路口瞬間變得洋氣、有活力了。”一位居民點讚。
“公交便民車雖然均由大巴車改裝,但會採用不同的設計風格,因地制宜融入城市景觀。”楊躍説,公交依託場站辦驛棧在全國屬於首創,目前仍是“摸着石頭過河”,但無論形式如何創新發展,都將始終貫徹“讓利於民”的宗旨。(孫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