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590米未開放長城年底前完成修繕 八達嶺段長城有望整體開放
市文物工程品質監督站工作人員現場檢查施工情況。(於麗爽 攝)
八達嶺長城景區西側,總長度約590米的未開放長城正在修繕中,預計年底前完工。這將推動八達嶺段長城整體開放。
從八達嶺森林公園大門往裏走不遠,沿着新鋪的砂石步道上山,十多分鐘就能抵達延慶長城60號敵臺。這座敵台東臨八達嶺長城景區,向西遙望,一段長城蜿蜒伸向遠方。馬道上,頭戴安全帽的工人們正在埋頭忙碌着。這是延慶長城60-64號敵臺及59號-64號敵臺間邊墻保護修繕項目,包括5座敵臺、5段邊墻,目前項目已完工80%。
“這段長城屬於已公佈的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明長城八達嶺段,位於延慶區八達嶺鎮境內,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延慶區文物所相關負責人介紹,修繕前這段長城主要存在三大問題:垛墻基本坍塌、地面受雨水沖刷嚴重、5座敵臺內部拱券存在安全隱患。
工程按照“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文物保護工作方針,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文物保護原則進行修繕。馬道兩旁,原本坍塌的垛墻已被歸砌,湊近看,大多墻磚用的是與殘存墻體相似的老磚。“這些磚大都是從坍塌墻體四週覆土下清理出來的。”設計師鄔博説。
馬道地面上,也曾覆蓋了厚厚一層土,土上長滿野草。“清理野草和覆土後,方形面磚還在的就原樣保留,只剩長條襯磚的,則用做漿工藝進行扶穩。”鄔博介紹。走進空心敵臺內部,一度坍塌影響結構安全的拱券,也參照殘存拱券的形制、材質、工藝,完成歸砌。
值得一提的是,修繕施工前,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對該段長城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了其中一座實心敵臺頂部修有石砌炮臺。同時,在60號、61號、64號敵臺內側發現400多枚石雷,是北京段長城上石雷發現數量最多的一次。還在敵臺裏發現了明代火炕、灶址等生活設施遺跡。石雷已全部移交博物館保存,石砌炮臺、明代火炕和灶址等均原址保留。
此外,修繕工程還有許多看點。例如,這段長城部分為一等邊墻,部分為二等邊墻,而現在開放的八達嶺景區裏主要是一等邊墻。“一等、二等邊墻主要是規模、工藝不同。一等邊墻採用條石和磚砌築,尺寸更大;二等邊墻規模縮小,條石也換成了毛石。”鄔博説。
64號敵臺裏的三鋪炕都盤在窗下,坐起來就能看見長城內外,且都像單人床一樣窄窄一條,只能容單人起臥,這就是當年長城守兵的休息空間。這段長城上下城墻的便門也別具特色,因當地石材豐富,便門門洞的拱券、門框和排水口,都由整石剔鑿而成,工藝精細。像這些知識點,未來都將通過説明牌向公眾做介紹。
年底前,該工程將主體完工。“再往西還有一小段長城未修繕。未來那一小段修繕完成後,八達嶺長城景區和古長城景區將徹底連通,整個八達嶺段長城也將具備整體開放的條件。”延慶區文物所相關負責人説。(李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