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最高級別暴雨紅色預警拉響 全市累計降雨量或達300毫米
7月29日,強降雨“前奏”開啟。市氣象臺發佈了最高級別的暴雨紅色預警信號,預計一直到8月1日,北京將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全市累計降雨量在250毫米至300毫米左右。
7月29日白天,北京地區出現分散性雷陣雨天氣,9時至19時全市平均降雨量為3.7毫米,城區平均11毫米。
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趙瑋介紹,受颱風“杜蘇芮”減弱後的熱帶低壓與副熱帶高壓週邊暖濕氣流的共同影響,在7月29日夜間至8月1日,北京將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整體來看,全市累計降雨量在250毫米至300毫米左右,尤其是南部、西部以及城區可能會達到350毫米,個別點位甚至可以達到600毫米以上。
具體來説,北京這場降雨分為三個階段,7月29日夜是第一階段,7月30日白天至8月1日早晨是第二階段,受熱帶低壓主體雲係影響,會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趙瑋表示,降水會有間歇性。相對而言,西部、南部地區以及城區會比較大。另外在降雨期間,會有六七級陣風。第三階段則是在8月1日白天,主要是小到中雨,這個階段是降雨逐漸減弱至結束的過程。
從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主要有12次颱風減弱後的低壓經過或者是接近北京,給北京地區帶來比較明顯的風雨影響。對北京影響最大的是“溫黛”颱風,出現在1956年8月2日至6日,當時給北京帶來了極端強降雨。
目前颱風“杜蘇芮”減弱後的熱帶低壓移動路徑、強度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後續市氣象臺將密切監測降雨發展情況,及時發佈預報預警資訊。
氣象部門提醒,降雨持續時間長,累計雨量大,伴有大風。請及時關注臨近預警預報資訊,提前做好防風防雷防雨措施,雨天道路濕滑,外出注意交通安全;地質災害風險較高,請儘量避免前往山區、河道等危險地帶游玩、露營,注意安全。
釋疑
颱風殘余環流為何能導致京津冀超長“列車效應”
京津冀地區這次降雨過程屬於長時間被固定天氣系統所影響,如同在一節節經過的列車面前一般,接連不斷地感受到一節節車廂經過時帶來的巨大聲音和衝力,影響效果疊加,會導致災害效應加劇,稱作“列車效應”。可颱風“杜蘇芮”7月29日上午已經停止編號,為何式微的颱風還有這種威力,能導致京津冀超長“列車效應”?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介紹,颱風“杜蘇芮”殘余環流於7月29日夜間進入河南,位於京津冀地區西南部。此時京津冀東部海上有副熱帶高壓盤踞西伸,西部則存在一個高壓脊逐漸東移,29日晚京津冀東西部兩個高壓打通,在華北北部形成“高壓壩”,攔截住“杜蘇芮”北上的腳步,因此,“杜蘇芮”在華北到黃淮一帶的停留時間會增長,導致過程持續時間長、累計雨量大。
另一方面,“杜蘇芮”本身攜帶了大量的水汽,補給也很充足——其東側存在的副熱帶高壓使得二者之間氣壓梯度很強,京津冀地區東風、東南風顯著增強,水汽一路暢通無阻向北輸送;此外,位於西太平洋上的颱風“卡努”也已成氣候,較強的東南風會遠距離將“卡努”附近的水汽源源不斷地輸送到華北平原。兩條水汽通道帶來了不同尋常的水汽條件,因此此次降水過程降水量極大。(駱倩雯)
7月29日,朝陽區水土保持與科技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使用測流槍監測壩河流量。遇到強降雨時,會在主要河道、關鍵點位進行人工復核。(程功 攝)
7月29日,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公司豐臺工務段第一時間啟動暴雨紅色預警,迅速深入車間及Ⅱ級防洪地點所在工區進行包保,搶險物資工機具裝車熱備,確保第一時間應對突發狀況。(安旭東 攝)
7月29日,石景山區八角街道密切關注雨情,積極採取應對措施織密“防汛網”。(吳鏑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