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高溫 熱射病進入高發期 患者以老年人和戶外作業群體為主

日期:2023-06-19 09:26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連續高溫 熱射病進入高發期 患者以老年人和戶外作業群體為主

  6月18日15時左右,病人家屬王先生和120急救醫生用擔架車推着一名患者,衝進朝陽醫院急診科。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張清介紹,近期由於持續高溫,中暑患者明顯增多,其中熱射病患者近一週平均每天接診6人左右,已接近往年七八月份的高峰時段。

  患者王大爺68歲,6月18日午睡時被家人發現昏迷不醒,隨即緊急送醫。“聽得到嗎?”在重症監護病房,張清靠近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大聲詢問,但未得到回應。監護儀顯示,患者體溫高達41℃,心率每分鐘143次,血壓低於正常水準。血液檢測提示,患者肝腎功能指標明顯異常。張清和護士迅速脫去王大爺的衣物,並拿來冰毯、冰帽進行物理降溫。隨後給予患者鼻導管吸氧,靜脈補充液體治療,以改善其生命體徵。

  1個多小時的緊張搶救後,王大爺生命體徵慢慢平穩,體溫也有所下降,呼吸逐漸平穩。張清表示,熱射病的特點是持續高熱和意識狀態改變,而最危險的是導致全身多臟器功能衰竭。

  16日晚,一名患者因出現嚴重意識障礙被送至北大人民醫院急診科。接診時,患者處於昏迷狀態,體溫高於42℃,被診斷為熱射病。此後,很快出現了多臟器功能衰竭,經過近7小時搶救後,於17日凌晨離世。

  “熱射病即重度中暑,如搶救不及時死亡率高達70%至80%,但熱射病通常不是突然發生的。”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遲騁介紹,該患者戶外活動回家後,曾出現頭暈乏力等先兆中暑症狀,但沒有及時採取調適措施,繼續處於沒有開空調的悶熱、西曬房間內。直至家人發現“叫不醒”,才被送醫,但為時已晚。

  醫生提醒

  老人住屋要及時開空調

  熱射病屬於重症中暑,臨床中,熱射病患者以老年人和戶外作業群體為主。交警、消防員、建築工人、環衛工人等戶外勞動者,由於長期處於高溫環境容易中暑;一些老人不習慣開空調,造成室內溫度過高、濕度上升,最終導致熱射病發生。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張清説,家人應該提醒同住的老年人,高溫天氣居家時要及時打開空調降溫,並經常通風。

  “高溫天氣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溫措施。要避免在中午氣溫最高時出門,外出時要多飲水。家中可備藿香正氣水等防中暑藥物。如出現頭痛、噁心嘔吐、持續高熱、呼吸急促、神志不清等不適症狀,應立即送醫就診。”張清提醒。

  先兆中暑要及時干預

  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中度中暑與重度中暑4個階段。“如果及時干預,大部分中暑患者不會發展到熱射病。”北大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遲騁介紹,先兆中暑主要表現為頭暈、乏力、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此後體溫升高、出現發熱,如果沒有意識改變,就進入了輕度中暑階段。如不加干預,體溫將持續升高,可達40℃至42℃高熱,並伴有四肢抽搐、意識障礙,進入中、重度中暑階段。最嚴重的中暑即熱射病,通常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

  一旦發生中暑,要將病人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解開衣釦,通過擦拭、冰敷等幫助患者降低體溫。患者因中暑導致體液和電解質丟失,推薦補充淡鹽水等含有鹽分的液體。如果患者出現了體溫升高、肢體抽搐或出現嗜睡、認知障礙等意識改變,要及時送醫。(柴嶸 孫樂琪)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