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對營地車佔道拍攝説“不” 嚴重不守規者將被納入“不文明游客資訊”

日期:2023-06-16 08:2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故宮對營地車佔道拍攝説“不” 嚴重不守規者將被納入“不文明游客資訊”

6月14日,在太和殿廣場,古裝拍攝團隊帶着營地車“駐場”拍攝。

6月14日,在太和殿廣場,古裝拍攝團隊帶着營地車“駐場”拍攝。(鄧偉 攝)

  長期霸佔最佳拍攝位置的;在古徑上拖拽滿載營地車的;不顧旁人側目,支起設備就在展廳裏直播和帶貨的;在大殿前拿着“佩劍”擺拍的……6月30日,《故宮博物院參觀須知》將開始實施,600多歲的世界文化遺産首次明確對這些不文明參觀行為説“不”。嚴重不守規者將被納入“不文明游客資訊”。

  這份須知細緻且時髦,內容涵蓋方方面面。故宮世界遺産監測部高級工程師齊飛説,一切以保護為主,一切可能影響遺産安全的風險都需在保護管理的過程中加以防範。

  給拍照直播立規矩

  “從開門到閉館,都能看到商業拍攝團隊。”故宮博物院開放管理處一名工作人員説,“他們往往會長時間佔用參觀通道和公共空間。”

  這名工作人員周圍,六七位“皇后”被不同攝影師指導動作。“‘皇后’略抬頭,別閉眼,這個角度能拍到最美的太和殿。”一位攝影師蹲在地上,耐心指導動作,並不時“勸阻”其他游客入鏡,“那位美女,靠邊點,謝謝。”

  觀察了20分鐘,“皇后”換了一位,這位攝影師一直沒挪地兒。

  天氣炎熱,有些團隊在大量觀眾穿行的門洞裏、有陰涼的紅墻旁扎堆作業,有些還會模倣某電視劇裏的片段“走戲”拍視頻。

  在社交平臺上搜索“故宮拍攝”,在宮墻邊“罰跪”的,在大殿前拿着“刀叉劍戟”擺姿勢的,模倣清宮劇片段的照片,比比皆是。

  《故宮博物院參觀須知》明確了商業拍攝活動等新參觀現象的邊界——“請文明有序參觀,禁止追逐嬉戲、大聲喧嘩、樂器演奏、音響外放、長時間佔用公共設施及公共空間”“禁止在展廳內開展自媒體直播、錄播活動”等。

  故宮還將設立一批提示牌,配合線上宣傳,引導觀眾文明參觀。

  拉貨四輪“車”禁入宮

  為了方便運送拍攝道具、化粧品和器材,故宮裏的“車”也多了起來。文華殿門外,在觀察的1分鐘裏經過了9輛“車”:有四輪野餐拉車、26寸的行李箱、攜帶重物用的拉桿包。

  “這些‘車’對古建築而言是沉重的負擔。”齊飛舉例,禦花園石子路面採用傳統油灰嵌石子的工法,大行李箱輪子碾過去,會將小石子擠壓松脫,造成地面圖案不完整。超長超大的設備在通過過道、墻門時,容易剮蹭墻體和琉璃件,造成構件脫落或殘缺。

  “車”亂停,還造成一些人為堵點。斷虹橋附近,一條設有休息區的木棧道上,四五輛露營車擠在一起,化粧師忙着給三四位打扮成“格格”的觀眾補粧。經過的觀眾只能走另一條沒有陰涼的路,或者踩着草坪繞過這群人。

  故宮疏堵,從限“車”開始。“具有運輸裝載功能的帶輪工具都不允許進入。”故宮博物院保衛處處長王波細數,野餐車、營地車、手拖車、帶座椅的行李箱、拖挂車等。

  滑軌、搖臂、反光板、落地式三腳架、穩定支架等;滑板車、自動平衡車、自行車、輪滑、兒童三輪車等,也將規範管理。“當然,老幼病殘孕觀眾使用的輪椅、嬰兒車等代步工具,只要不是用於運輸裝載物品,可以正常攜帶。”王波説。

  免費行李寄存點搬出午門

  6月30日起,故宮包裹寄存處將由午門城樓下的右掖門,前移至端門廣場西側的觀眾服務中心。王波説:“觀眾可以在神武門取行李,避免走回頭路。”故宮另一個出口——東華門2023年內也可提供提取行李服務。

  “自1991年以來,故宮一直向觀眾提供包裹寄存服務。我們調研發現,絕大部分觀眾願意輕裝參觀。”王波説,“隨身帶着大行李參觀,觀眾自己累,還容易磕碰古建,可能絆着其他觀眾,希望大家能理解配合。”

  《故宮博物院參觀須知》提到,對於影響公共安全、參觀秩序的行為,故宮有權勸阻和制止。情節嚴重者,將被納入“不文明游客資訊”並報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核查,一經形成“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相應期限內將被禁止參觀等。(劉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