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大模型集中亮相科技周

日期:2023-05-21 09:2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人工智慧大模型集中亮相科技周

  5月20日,2023年(第29屆)北京科技周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綠心森林公園開幕,近300項展品集中展出。活動將持續至5月31日。

  人工智慧大模型集中亮相,成為關注焦點。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研發出支援9種語言生成高品質圖片的“畫師” FlagStudio。“紫東太初”多模態大模型是全球首個千億參數多模態大模型,理解和生成能力更接近人類,已在工業質檢、影視創作等數十個領域展現出廣闊潛力。“式説”大模型在生成式對話能力的基礎上,可以與企業私有數據聯網,分析資訊和數據等,成為員工的業務助手。

  傳統開顱手術損傷大、致殘率高、手術難度高。在新技術的助力下,顱內病灶磁共振監測鐳射消融治療系統可將直徑僅1.8毫米的光纖精準植入顱腦深部,通過磁共振影像的實時監測,精準消融病灶。這是國內首個獲批的磁共振引導下顱內鐳射消融設備,已在天壇醫院、宣武醫院等全國十余家醫療機構完成超過350例臨床手術。

  在商業航太展區,雙曲線一號、天龍二號、谷神星一號等一批在北京誕生的民營運載火箭整齊列隊。北京聚集了全國最主要的航太機構和最完整的産業鏈,也是全國商業航太發展最活躍的區域,“南箭北星”産業佈局已經明確。

  指揮火箭飛行的“大腦”也亮相科技周。星際榮耀星控一號S箭載電腦尺寸不足30釐米見方,卻能控制身高達數十米的火箭的飛行姿態。技術人員介紹,該電腦為自主研製,採用的軟硬體技術方案在同類産品中已達世界領先水準。

  一個高20多釐米的容器內,鮮艷的“迷你月季”正在盛開。這一品種是由太空種子培育獲得的,花色艷麗,花期可達一個月。“太空種子”育成的農作物也已走上餐桌,目前,通過航太育種培育的番茄、辣椒等新優農作物品種,已經在北京、河北、陜西等地進行了示範種植和産業化推廣,實現增産增收。

  “找到技巧,慢慢吸,加油。”在北京科促會科學教育委員會的展臺,小觀眾爭相嘗試用一條長達2米的吸管喝飲料。這正是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第三課中展示過的實驗,在太空中,這個問題難不倒航太員,但在大氣壓強的作用下,地面上的孩子們就只能“望水興嘆”。“液面受到大氣壓的作用,要想一口氣吸上來,需要3000毫升左右的肺活量。”現場的科學老師在孩子們積極體驗的同時,穿插講解背後的科學原理。

  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則為觀眾帶來了身臨其境的體驗感。戴上虛擬現實眼鏡,小觀眾伸手便“抓”住一隻虛擬展架上的蟲子標本,螢幕上隨即顯示出了蟲子的資訊——茶色長臂金龜。展架上展示的均為海關檢疫時截獲的有害生物,虛擬倣真技術的應用,能實現對海關監管查驗人員的培訓和現場演訓。(劉蘇雅)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