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服務領域預付消費風險警示提醒

日期:2023-04-23 16:57    來源:北京市體育局

分享:
字號:        

  經對本市體育健身和體育培訓領域消費投訴案例研究分析,為提高消費者風險防範意識,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防止陷入消費陷阱,特提示廣大消費者應注意以下風險點:

  一、名稱頻變花招多。根據市民投訴反映,調查發現有的連鎖健身品牌因市場信用度低,經營的店面相繼發生變更法人或更換品牌名稱等現象,疑存在利用變化品牌名稱,閉店甩客或強制充值續費等手段侵犯會員權益。這類現象顯示“新開”門店可能存在信用差、風險高的問題,因此,提醒廣大消費者對於“新品牌”健身機構應謹慎選擇,躲避行銷套路或消費陷阱。

  二、口頭承諾難兌現。據有的群眾投訴反映,有些私人健身教練向消費者打“感情牌”,博取同情,以衝業績為名頻繁要求消費者購買私教課程,並口頭承諾親自授課,但後期經常發生“職離諾失”現象。還有大量機構採用“會籍人員”銷售方式,誇大宣傳、虛假承諾等。因此,提醒消費者在預付繳費時,應堅持理性消費,防止銷售套路和陷阱,拒絕會籍人員口頭承諾式行銷。

  三、流動培訓不可取。通過對近期“暴雷”侵權體育培訓機構分析,其存在“六無”特點:無合法執照、無固定場地、無資質教練、無規範講義、無培訓目標、無預付存管。有的是通過臨時租用不同場館的時段,多點招生,屬“超輕資産”運營,經營風險較大。有的甚至是“路邊機構”,利用公共開放場地,違規經營,安全隱患突出。因此,提醒廣大家長在給孩子報班時,應充分了解培訓機構的資質與信用,切實保護孩子的安全與身心健康,避免遭遇“流動機構”跑路侵權。

  四、未營先售風險高。有的游泳健身經營機構,“場館未成,廣告先行”,在經營場地裝修建設期間,提前通過發放“小廣告”等方式,向廣大消費者發放宣傳資料並推銷健身卡、游泳卡和培訓課程等。此類機構後續運營存在諸多不可控性,存在消費風險。提醒廣大消費者應堅持“眼見為實”,應先體驗後購買,待場館全面建成合法運營後,再根據實際體驗選擇消費。

  五、會員入股要警惕。多起“暴雷”機構存在會員參與融資開店被侵權的現象,有的經營商家,通過會員參與“融資”開新店,誇大投資收益,許諾“多交會費多收益”等,有的甚至追加投資,一旦達到一定資金量便“卷款跑路”。同時此類行為還可能存在非法融資法律風險。因此,提醒廣大消費者要警惕“保本高息”“保證收益”等套路風險。

  六、退費詐騙要提防。一些不法分子假借閉店公司或法人身份,以為會員辦理退費為名義,通過短信、QQ等方式,利用會員退費心理,誘導會員填寫相關個人和銀行賬戶資訊,通過下載平臺、利益誘導等形式,要求會員支付額外的手續費,伺機實施詐騙。因此,提醒廣大消費者要保持警惕,不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短信,提防退費詐騙。

  七、資金監管保安全。根據《北京市單用途預付卡管理條例》,發卡單位應依法落實預付卡預收資金存管制度,在存管銀行開立預付卡預收資金專用存管賬戶。這是保護預付資金安全的根本措施。因此,提示廣大消費者要選擇已建立預付資金監管機制的體育服務機構,理性消費。未實施預收資金存管的體育服務經營場所,交易風險大,應需高度警惕。

  北京市體育局作為體育服務行業的業務管理部門,將積極會同市場監管、金融監管等部門,堅持首善標準,進一步提升體育服務品質,努力與體育服務經營者、消費者共同打造北京優良的營商環境和健康的消費環境。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