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發熱應對指引發佈 指氧飽和度低於93%須就診

日期:2023-01-14 07:07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發熱應對指引發佈 指氧飽和度低於93%須就診

  市衛生健康委日前發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自我照護期間發熱應對專家指引》,明確經藥物治療後體溫仍超過38.5攝氏度,並持續超3天,或體溫35攝氏度及以下;靜息狀態下,吸空氣時指氧飽和度不超過93%;持續不能飲食,或腹瀉、嘔吐超過2天等情況,須到醫院就診。

  指引提醒感染者加強體溫、呼吸頻率、血壓、心率、靜息和活動後的指氧飽和度等監測。患者如出汗較多、水攝入量不足、尿量少、尿色加深、皮膚及口唇乾燥,提示可能缺水,可飲用溫開水、口服補液鹽或含電解質的溶液。對於有心臟相關基礎疾病如心衰者,推薦小口慢飲,注意平衡每日出入量。患有心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如原發病穩定、僅有新冠病毒感染症狀且病情平穩,居家自我照護期間可適當增加監測血糖、血壓的頻率,避免自行調整當前原發病用藥。

  指引明確醫院就診指徵,包括:經藥物治療後體溫仍超過38.5攝氏度,並持續超過3天,或體溫35攝氏度及以下;靜息狀態下,吸空氣時指氧飽和度不超過93%;持續不能飲食,或腹瀉、嘔吐超過2天,出現電解質紊亂症狀;腹痛、胸部感到持續疼痛或持續壓迫感;呼吸困難或氣促;痙攣抽搐、皮膚嘴唇或指甲床蒼白、灰色或發青;頭暈、意識障礙、精神狀態明顯變化、失語、不能行動、不能保持清醒;兒童出現鼻翼扇動、三凹徵、喘鳴、喘息、驚厥、拒食、餵養困難、有脫水症等情況;孕婦出現頭痛、心慌、憋氣等症狀,或出現腹痛、胎動異常、陰道出血或流液等情況;原有基礎疾病等明顯加重。

  指引特別對老人、兒童、孕産婦三類特殊人群作出重點提示。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後,症狀通常不典型,部分患者只有低熱甚至不發熱,但容易出現病情迅速惡化及進展,需加強對病情的監測,還需額外關注老年人進食情況、神志、大小便等,如出現明顯異常的相關症狀、體徵,應就近選擇醫療機構儘快就醫。

  感染者居家時出現發熱症狀可首選向居住地附近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生進行健康諮詢。如病情較重,出現醫院就診指徵時,應前往醫療機構發熱門診、急診就醫。(孫樂琪)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