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司機主動停車不再鳴笛催促 行人加快步伐趕緊過街 京城路口 人車“禮尚往來”
禮讓斑馬線意識,正在潛移默化地深植人心,影響每一位交通參與者。連日來,探訪本市多個路口發現,在長期宣傳教育、強化執法下,禮讓斑馬線的司機越來越多。如果細心觀察還會發現,斑馬線前鳴笛催促的司機少了,見到車輛等待讓行後,許多行人會加快腳步甚至小跑着過街。這些斑馬線前的“禮尚往來”溫暖着寒冷的冬日,也讓禮讓慢慢向習慣轉變。
司機鳴笛少了耐心多了
安貞醫院附近的健安東路,僅有雙向兩車道。早高峰期間,附近通勤與就醫需求增加,健安東路與安定路主路丁字路口等待通行的車輛排出約百米長。儘管如此,大多數司機轉彎遇到行人時,仍然選擇停車等待。“以前這個路口行人和司機經常搶道,有時候走不動了,許多司機就在後面按喇叭,此起彼伏的鳴笛聲吵得人心煩意亂。”在附近上班的小王説,隨着禮讓行人的司機越來越多,現如今這個路口的秩序也有了好轉。
經常開車的李先生也注意到,最近在斑馬線前禮讓行人通過時,後邊按喇叭的駕駛員越來越少了。“之前右轉遇到行人,剛踩上一腳剎車,後邊一連串刺耳的嘀嘀聲就立刻跟來了,催着你往前走。”李先生説,從鳴笛催促,到有序排隊,變化就發生在近半年裏。
行人加快過街步伐
早上9時,正值上班通勤高峰。西單北大街與辟才衚同交叉路口,南北方向過街的市民很快就湊夠一大撥兒。斑馬線綠燈亮起,大家邁開腳步向路對面走去。斑馬線外,自北向西右轉的車輛踩住剎車,排隊等待行人過街。
此時,斑馬線綠燈倒計時還剩六七十秒,對於過街的行人來説時間還算充裕,但本可以“不急”的市民卻紛紛加快腳步,一位中年男子甚至開始小跑,在信號燈沒有變紅之前,這波行人就完成了過街,等候“多時”的機動車也趕緊繼續右轉,路口通行效率因為這樣的“禮尚往來”而提高。
見到車輛等待讓行後,加快腳步的行人並非個例——領着小孩兒的媽媽,背着雙肩包的學生,拎着公文包的白領,相互攙扶的中老年人……幾乎每個信號周期內,都有行人帶頭加快腳步。“都趕時間,人家讓了咱們,咱就快走幾步,將心比心,是這個道理吧。”快步過了馬路的徐大爺説。
“過去,最心煩的是看到有人在斑馬線上玩手機,慢慢悠悠遛狗。現在這樣的現象在減少,一些行人還主動打手勢對讓行的司機表示感謝。其實行人和司機都多為對方想想,和和氣氣大家出門都舒心!”一位網約車司機表示。
糾正最多的是非機動車違法
斑馬線上立“規矩”,靠的是長期宣傳教育和嚴格執法。同樣在西單北大街這處路口,不守規矩、沒做到禮讓最多的是非機動車,對於逆行、騎行斑馬線的非機動車,執勤交警進行了現場處罰。
“根據交規,咱們騎車人過斑馬線,需要推行,不能騎着車不下來。”一位女交警一邊攔下一輛電動車進行處罰,一邊教育騎車人。據悉,僅僅兩個信號燈周期,就有四五輛非機動車因為逆行,或是在斑馬線上騎行被處罰。一位長期在附近接單的外賣小哥挺懂規矩,推着車走過了斑馬線,“我也被罰過,與其挨罰耽誤時間,還不如老老實實推着過,這樣也能避免與行人發生磕碰。”
這個路口高峰期有五六名交警執法,糾正處罰最多的就是非機動車。交通安全專家柳實指出,“禮讓斑馬線,不是單一對機動車的限制和要求,對行人、非機動車也是約束,非機動車越線停車,甚至搶行,都會影響其他交通參與者的正常通行,禮讓斑馬線需要全體市民共同參與。”(李博 孫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