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反酸燒心一定要注意這七點 不可放任不管

日期:2023-03-22 11:50    來源:中日友好醫院

分享:
字號:        

反酸、燒心

很多人會有反酸、燒心的問題,特別是在剛吃完飯的時候。有時“酸水兒”甚至能從胃往上躥到嘴裏,不僅“燒”得喉嚨疼,也會引起咽喉腫痛、反覆咳嗽或者聲音嘶啞等症狀。

圖片

這種問題在醫學上叫作“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與我們經常聽説的“反流性食管炎”並不能等同,後者只是前者的一種類型。


胃食管反流病的出現,是由於各種因素導致上消化道動力障礙,引起胃內容物異常反流到食管中,致使食管黏膜損傷,損傷的直接因素主要是胃酸和胃蛋白酶。


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見症狀就是胸骨後灼燒感,因跟心臟位置比較近,通常也就被稱作“燒心”,有的胸痛很像心絞痛,其實跟心臟疾病無直接關係。灼燒感是由於胃酸這種強酸性物質刺激到了食管深層上皮感覺神經末梢


除了直接的燒心、咽喉痛或咳嗽等不適,如果放任不管,胃食管反流病還可能造成食管狹窄、潰瘍、穿孔,甚至發展成食管癌

圖片


經常反酸燒心,除了及時到醫院消化科規範治療,在飲食上應注意些什麼呢?





減少進食量

減少進食量有兩層含義:一是單指某次正餐食不過量,吃到七八分飽即可,避免因為飽食後出現一過性下食管括約肌松弛,就像氣球吹得太鼓時,很難捏住氣口,最好做到少量多餐,細嚼慢咽。二是全天進食量不能過度,避免能量過剩導致肥胖,體重已經超標者應該減肥,因為肥胖特別是腹型肥胖會使腹內壓力增加,壓力傳遞至胃部,更容易將胃內容物擠進食管。






減少脂肪攝入

健康人胃排空時間4~6小時,胃如果及時排空了,自然就沒有內容物能反流了。而食物中的脂肪既能延緩胃排空,也會通過刺激膽囊收縮與分泌,經激素與神經調節降低下食管括約肌壓力,讓胃與食管連接處更松弛。


因此,食材選擇上應少選擇肥肉、動物內臟或帶皮禽肉等,烹調上少用油煎炸,多選擇蒸、煮、燉、汆等,零食方面少吃高脂肪堅果和薯片、薯條之類的食品。






增加低脂肪高蛋白食物

食物中的蛋白質能刺激胃泌素分泌,進而使下食管括約肌壓力增加,相當於把胃與食管連接處紮緊了口。適合選擇的蛋白質類食物有脫脂奶、瘦牛肉、豬裏脊肉、雞胸肉、去皮雞腿肉、蒸魚、煮蝦以及大豆蛋白製品等。






減少刺激性調料、零食和飲品的攝入

刺激性食物一方面會引起下食管括約肌壓力降低,另一方面也會讓人為了緩解刺激,短時間內大量喝水或飲料,導致胃內容物總量增加,壓力增大,引起反流。刺激性食物的代表有咖啡、濃茶、巧克力等含有咖啡因的飲食,還有辣椒、胡椒、咖喱、蒜等調料,另外也包括橙汁、檸檬汁、碳酸飲料等酸性飲料。


不得不提的是,煙酒也會加重反流燒心,最好能戒煙酒。


01
圖片

餐後避免劇烈運動、彎腰、提舉重物等行為,坐和躺都不利於胃排空,站立或慢走更適宜。

02
圖片

平時避免穿過於緊身的衣物,比如束身衣。

03
圖片

睡眠時最好能抬高床頭10~20釐米,或者用多個枕頭從背部到頸部逐漸墊高,背部呈30°左右的臥位,利用重力抑制反流。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