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我們將鼾聲分為單純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OSA,以下簡稱睡眠呼吸暫停 )。前者司空見慣,不需要處理;後者是夜間在鼾聲之間出現呼吸暫停或低通氣,危害健康,需要關注。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綜合判斷,看看自己的打鼾是不是睡眠呼吸暫停。
睡眠呼吸暫停最有特點的症狀是鼾聲不均勻、白天過度睏倦,最常見的症狀是晨起口乾,其他症狀還有鼾聲響亮、睡眠中被憋醒或被同居者發現睡眠中憋氣。
鼾聲不均勻是指反覆出現的、1~2分鐘內鼾聲斷斷續續,典型表現是在十幾秒或幾十秒沒有鼾聲後,出現特別響亮的鼾聲,幾次打鼾後,鼾聲變弱。但如果側臥睡覺不打鼾,平臥睡覺打鼾,則不是鼾聲不均勻。
睡眠呼吸暫停者睡眠品質差,表現為入睡快、白天過度睏倦或者頭緊頭昏。入睡快容易被誤以為是睡眠品質好;白天過度睏倦雖然強烈提示患者睡眠呼吸暫停,但並非所有患者都有此症狀,只有約五分之一的患者存在;還有人表現為晨起後腦袋發緊發沉,總覺得沒有睡好,即便睡眠時間不短,也好像熬夜了一樣。
有些人會在睡眠中被憋醒,或者被家人發現睡眠中呼吸暫停,這些症狀都強烈提示患者睡眠呼吸暫停。但是,憋醒還可能是心衰、支氣管哮喘、焦慮、喉痙攣等疾病引起的,這就需要專業醫師進行鑒別。幾乎每位睡眠呼吸暫停患者都有晨起口乾的表現,還有一些表現容易被人忽略,比如夜尿增多、多夢。不過,這些症狀在其他疾病也可以出現,不一定提示患者睡眠呼吸暫停。
睡眠呼吸暫停患者往往有肥胖或者頜面結構問題,表現為肥胖、下頜短、脖子粗、腰圍增大,容易合併鼻炎、扁桃體炎、胃食管反流等疾病。女性往往到了更年期或者絕經後易患睡眠呼吸暫停。睡眠呼吸暫停中吸煙、飲酒的人偏多。一般來説,同時具有的危險因素越多,患睡眠呼吸暫停的概率就越大。
睡眠呼吸暫停可能引起的疾病中,研究最透徹的應該是高血壓。高血壓患者特別是年輕高血壓患者,無論有沒有出現打鼾、白天睏倦,都應該檢查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暫停,因為睡眠呼吸暫停也是導致高血壓最常見原因之一。
睡眠呼吸暫停還是很多心腦血管疾病和代謝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如心衰、冠心病、心律失常、腦卒中、陽痿、糖尿病。此外,睡眠呼吸暫停還可以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警覺性下降。睡眠呼吸暫停患者中抑鬱和焦慮明顯增多。

上述三方面為大家提供了發現睡眠呼吸暫停的線索,臨床上還可以通過問卷的形式來判斷患睡眠呼吸暫停的可能性,比如STOPBANG 問卷 ( 見附錄 ) 廣泛用於評估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可能性大小。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市面上出現了不少可以記錄鼾聲的 APP,很多號稱可以判斷睡眠呼吸暫停,但這些都只具有篩查作用,診斷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必須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睡眠監測。
附錄:STOPBANG 問卷
評分標準:
低度可能:0 ~ 2 個答案是“是”
中度可能:3 ~ 4 個答案是“是”
高度可能:5~ 8個答案是“是”;或至少 2個答案是“是”,再加上第 5、7、8問題任一個回答“是”
發生睡眠呼吸暫停的原因及後果
睡眠呼吸暫停是指睡眠過程中出現的呼吸短暫停止,然後又恢復的現象。那麼,為什麼睡眠中會出現呼吸暫停,暫停後呼吸又能恢復嗎?

呼吸運動首先是大腦的呼吸中樞發放指令;然後呼吸肌收縮使得雙肺張開,空氣由外界進入肺部;緊接着呼吸肌松弛,將肺內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呼吸停止。
呼吸暫停分為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另一種是中樞性呼吸暫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呼吸運動正常,但氣道阻塞,使得空氣難以或無法從外界進入肺部。
●中樞性呼吸暫停
呼吸中樞不發出呼吸指令,呼吸肌肉不收縮,胸廓和肺無呼吸運動。這兩種情況導致的呼吸停止,一般能在十幾秒或幾十秒後自行恢復,所以也稱為呼吸暫停。
阻塞性呼吸暫停是上呼吸道阻塞所致。
那麼,上呼吸道為什麼會阻塞呢?關鍵是咽部的四週只有後面是骨頭,側面和前面都是軟組織,這是咽部阻塞的解剖學基礎。
鼻和氣管有骨或軟骨支撐,不容易塌陷;而咽部沒有軟骨環或骨骼支撐,靠的是咽部擴張肌牽拉。睡覺時,由於體位改變使得舌頭隨着重力向咽部後墜,另外睡覺時肌肉松弛,咽部擴張肌的牽拉力隨之下降,這些因素導致氣道塌陷或部分塌陷。
健康人睡覺時咽部較清醒時狹窄,但上呼吸道還是通暢的;而肥胖的人或下頜短的人情況就不同了。
肥胖者不僅僅是腹部脂肪多,咽部同樣有脂肪沉積。為了更好地理解,我們把咽部比喻為一個過道,由於肥胖的人過道裏的“傢具”太多,所以很容易出現阻塞。下頜 ( 下巴 )骨比較短的人,由於“過道”本身就狹窄,即使沒有肥胖,也容易阻塞。
以上是氣道阻塞的主要原因。
那麼,為什麼氣道阻塞後又能恢復通暢呢?這是因為氣道阻塞後,人體會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隨着氣道阻塞時間的延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逐漸加重,當達到一定程度,會導致人體發生微覺醒,這時候人沒有真正醒過來,但是腦電圖上出現類似清醒的表現,牽拉咽部使其周圍的肌肉力量增加,咽部恢復通暢。
聲音是振動産生的,當氣道完全阻塞時,沒有氣流通過,因此呼吸暫停時沒有鼾聲。但是由於呼吸暫停造成的缺氧,人會拼命掙扎着用力呼吸,呼吸暫停時胸廓仍在起伏。當咽部恢復通暢時,剛剛打開的氣道還比較狹窄,加上人正在用力地呼吸,這兩個條件組合在一起,會産生巨大的鼾聲。隨着氣道恢復通暢,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得到改善,微覺醒消失,人體再次進入睡眠狀態,很快氣道再次阻塞,鼾聲消失。這樣周而復始,這就是為什麼睡眠呼吸暫停患者的鼾聲不均勻,時有時無的原因。
患者由於呼吸暫停干擾睡眠,難以進入深睡眠狀態,這樣往往醒來後頭腦昏沉沉,覺得沒有睡好覺,醫學上把這種現象叫作“慢性睡眠剝奪”。
長時間的夜間間歇缺氧和睡眠剝奪,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傷害。如呼吸暫停已明確為高血壓的病因之一,也是很多心腦血管疾病如中風、心律失常、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另外糖尿病、認知功能障礙、腎病、胃食管反流、凝血異常等也和該病息息相關。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高尿酸血症都屬於代謝綜合徵範疇,有人把代謝綜合徵加上阻塞性呼吸暫停稱為Z綜合徵,表示呼吸暫停與代謝綜合徵有着密切的關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和高鹽飲食、高熱量飲食、吸煙等是代謝綜合徵的源頭性病因,我們應該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