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其實是母親所思所想而表達的意志,是母親對事物的一個基本判斷的表態。母親的“言”不只是女性的修養、見識的一種行為表述,也是德行所表達的生命的力量。力量來自“言”,成為孩子日後行動的準則,因此説,母親的“言”表達着彼此的力量。語言是思想的外衣,言談中表達的思想是母親的見識和智慧,母親的職業意識必須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如果母親用溫和的語言所表達的願望,不能浸潤孩子的心靈,不能得到孩子的重視,那麼,即使用嚴厲的話也將無濟於事,原因是所“言”的內涵蒼白,不能打動孩子的心。能引起孩子和母親思想共鳴的,還是“言”所表達的思想深度的穿透力。孩子的記憶力、模倣力極強,母親的“言”要想表達統一的共振,必須繫上“精神的鎖鏈”。男人所表達的“言”是精神,女人所表達的“言”是心靈,精神的意義在於性格的引領,心靈的浸潤産生靈魂的共鳴。因此,女性的偉大在於真誠,在於胸懷,在於心態,在於德行,這是母親“言”行必須表達的修養,也是母親進退自如所表達的人性從容。
寬嚴相濟
著名作家茅盾八十壽辰時,寫了一首《八十自述》詩,深情地回顧了童年時母親的精心培育:“……大節貴不虧,小德許出入。課兒攻詩史,歲終勤考績”,述説自己小時貪玩,母親雖然生氣,但也不忍心打罵,而是説服教育,循循善誘。鄰人頗有微詞,認為她對孩子太“姑息”。母親一度也困惑,但她經過深思,堅定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只要抓好大節教育,孩子偶爾貪玩點也沒什麼。”這與古人寬嚴相濟、勸學有方的教子智慧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