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説小時候胖點沒關係?害人不淺!

日期:2021-05-19 15:30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分享:
字號:        

  你也養了個“米其林”寶寶?還聲稱孩子胖一點沒關係,“胖嘟嘟可可愛愛”?你可知道胖寶寶都背負了什麼!

  身體不好還自卑 不是壯,是胖

  首先,胖不代表健康和健壯!還死不承認自家寶寶是肥胖,硬要説他只是長得壯?

  請注意,健壯與胖是有明顯區別的。健壯的孩子充滿活力,運動能力強,動作敏捷、協調,反應快。而肥胖的娃兒一般缺乏活力,運動能力差,動作遲緩,肢體協調性差,缺乏自信。

  更重要的是,持續性肥胖狀態會引起第二性徵提前發育,家長心心念念的孩子長高問題,怕是要受影響了。中重度肥胖可讓孩子出現如高血壓、血脂異常、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等傳統觀念中的“成年慢性病”。誰都不願意自家孩子“如此早熟”吧?

  更扎心的是,兒童期的肥胖狀態,是危害孩子一生健康的“沉默卻兇殘的殺手”。胖孩子的各種心理問題、行為異常、性格缺陷、交往困難不僅更多,還會隨着肥胖的程度和持續時間而加重。

  一句話,身體不好還容易自卑!求放過孩子!

  三個“硬指標” 數字説了算

  説得這麼嚴重,那判斷孩子是胖是壯,有沒有“硬指標”呢?

  肥胖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身體脂肪過度蓄積的狀態,超量的脂肪或早或晚會引起一系列慢性代謝性疾病。別逃避了,肥胖就是慢性病!判斷孩子是不是肥胖,有3個最常用的指標。其中前兩個,在家裏就可以做到。

  第一個指標是體質指數,也稱為體重指數,簡稱BMI。BMI的計算公式為體重(kg)÷身高(m2)。孩子每個年齡階段的BMI是不一樣的:1歲時BMI值最高,隨後開始下降,到6歲~7歲脂肪重聚期開始出現反彈,此後逐漸升高至接近成年人的水準。

  孩子每年都要至少測一次身高和體重,算出BMI值不難。再按照下面這個表,就可以判斷孩子是否超重或肥胖了(見下表)。

中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篩查數值標準

  第二個指標是腰圍和腰圍身高比。腰圍是一個簡單的評估腹部囤積脂肪的指標。將腰圍除以身高,得到腰圍佔身高的比值(WHtR)。如果這個比值超過0.5,就説明孩子屬於腹型肥胖了,具有更大的健康風險。

  第三個也是最精準判定肥胖的指標,即體脂肪率,需要到專業機構進行檢測。單純體重或者BMI的變化,不能反映脂肪的變化。像運動型的孩子,雖然BMI較高,其實是因為其骨骼與肌肉的佔比高,不能診斷為肥胖,而真是“健壯”或“結實”。體脂肪率是全身脂肪組織的重量佔總體重的比值,是評價肥胖的直接指標。

  吃太好、睡不好 胖的理由多

  兒童肥胖的原因錯綜複雜,每個肥胖兒童的家長都有一部血淚史。但許多研究證實,遺傳因素是兒童肥胖的一個主要原因。家長們先別慌!遺傳易感性往往需要與環境和行為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導致肥胖。所以幫孩子減肥,還是有些生活中的抓手滴!

  1.飲食:不吃早飯,晚餐能量過高;膳食結構不合理,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暴飲暴食,過度飲食;吃飯速度較快;常喝含糖飲料及快餐食物等行為,都會增加肥胖風險。

  2.運動時間和電子螢幕時間:運動時間過少,不僅會使能量消耗降低,還會在肌肉組織中直接導致糖耐量下降,這些都會加速肥胖的發生。同時,在電子螢幕上花費太多時間會壓縮兒童的運動時間。看電視或電腦的時間越長,你家娃發生肥胖的危險越大。

  3.睡眠:睡得晚或睡得少,都跟肥胖關係密切。且因生活、學習方式導致的周末或假日睡眠補償,可能補不回元氣滿滿,只能補回“圓滾滾”和“肉乎乎”。

  少撒嬌、多撒野 預防要趁早

  1從生命早期開始預防

  沒有一個胖孩子的媽媽是無辜的。建議從懷孕開始就注意合理膳食和科學營養搭配,防止孕期營養過剩。母乳的營養成分比例更為合理,母乳餵養行為本身也可調控嬰兒母乳的攝入量,從而達到能量平衡,有利於控制遠期肥胖的發生。

  2改變家庭膳食結構,減少能量攝入

  家庭膳食推薦低能量、低脂肪、適量優質蛋白質和全穀物。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兒童還應儘量避免攝入含糖飲料和過多零食和點心。

  3增強體育鍛煉,減少面對螢幕

  《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中推薦兒童青少年每天要累計≥6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包括每週至少3天的高強度身體活動和增強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動)。如果可以做到,家長應控制孩子的電子螢幕時間,小於2小時/天,鼓勵他們到戶外去撒野。

運動等級強度量表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