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冬季常見的呼吸道疾病,起病突然,常常讓人措手不及。與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症狀通常更嚴重,且可能引發一系列並發癥。那麼,我們該如何區分流感與普通感冒呢?如何能做到科學、有效地預防呢?
揭秘流感症狀:從頭到腳都有不適感
流感往往突然發病,且伴隨一系列全身症狀。發燒是流感的典型症狀,體溫可高達39-40℃,持續3-5天,同時伴有怕冷、寒戰、頭痛等不適。要特別注意兒童可能只會表現出煩躁、哭鬧等情緒變化。此外,流感還可能導致眼部不適,如流淚、有眼屎或眼睛充血,這些症狀易被誤認為是結膜炎或“上火”。
流感還會引發鼻炎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涕等。對於兒童來説,他們可能會因鼻塞而哭鬧、呼吸不暢或打呼嚕。喉嚨幹、癢、痛也是流感的常見症狀,兒童可能因此拒絕進食固體食物。咳嗽則是流感的另一大症狀,多為陣發性幹咳,雖然咳嗽聲數不多,但較為頻繁。
除上述症狀外,流感還可能導致全身肌肉和關節的酸痛、乏力,兒童則可能變得粘人、易哭鬧。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症狀並非都會出現,且年齡越小的孩子,症狀往往越不典型,甚至可能出現高熱驚厥。
不容忽視的威脅!警惕流感並發癥
流感的真正威脅在於其可能引發的並發癥。當流感沒有得到及時控制時,可能引發肺炎、喉炎、心肌炎等一系列嚴重疾病。其中,流感併發的肺炎是流感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每年流感的季節性流行可導致全球數百萬人重症,數十萬人死亡。
這些高危人群需特別警惕
在流感高發季,以下五類人群尤其需要注意:小於5歲的孩子、大於65歲的老人、有基礎疾病的人、肥胖者(BMI大於30)以及懷孕中的女性。這些人群在感染流感後,更容易引發並發癥,因此需要及時進行抗病毒治療。特別是2歲以下兒童,在確診或疑似流感時,應儘早開始抗病毒治療,發病48小時內開始治療最為理想。
及時接種疫苗,做好日常防護
對於大多數人來説,流感病情會自行好轉,但預防總是勝於治療。最有效的預防手段仍然是接種流感疫苗。兒童、老人、孕婦以及慢性病患者應優先考慮接種流感疫苗以降低感染和並發癥風險。由於流感疫苗的效力通常持續不到一年,且每年流行的病毒株可能不同,因此建議每年都接種。
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特別是在咳嗽或打噴嚏後;保持居住、辦公、生活環境的清潔和通風;儘量少到人多擁擠、空氣污濁的場所;在公共場所戴口罩;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如有不適,應及時休息並就醫。
總之,流感與普通感冒雖有相似之處,但其症狀、風險及預防手段均有所不同。通過了解流感的特點並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有助於更好地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