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體檢時胸部CT突然報了一個肺結節或多發肺腫物,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家裏也沒有人得過。讓人不禁懷疑是不是得了肺癌啊?是不是惡性腫瘤轉移了?應該怎麼辦呢?還能正常生活嗎?而這一類病人也是胸外科醫生出診時經常遇到並着重安撫和寬慰的群體。本期我們將着重講一講肺結節和肺癌的那些事兒。
肺癌是我國最為常見的一種癌症。2024年4月,CA雜誌正式發佈了2022年全球癌症統計結果,該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新發癌症接近2000萬例,其中近一半在亞洲。而在全球所有新發癌症中,248萬例是肺癌,佔新發癌症總數的12.4%排名第一,同時肺癌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佔癌症死亡總數的18.7%)。同年中國新發肺癌病例為106.06萬例,約佔2022年全球新發肺癌總數的40%左右。
1、什麼是肺結節?
通常意義上來講,肺結節是指肺部影像上各種大小、邊緣清楚或模糊、直徑小於等於3cm的局灶性類圓形緻密影。根據結節在影像上呈現的密度可將結節分為實性結節、亞實性(混雜密度)結節和磨玻璃密度結節(GGO)三種,而從結節的大小來看,雖然各地説法不一,但按臨床醫生們的習慣大致可分為微小結節(5mm以下)、小結節(5-10mm)和結節(10-30mm)。一般稱30mm以上的肺部腫瘤樣病灶為佔位性病變或肺部腫塊,而對於無法根據影像學初步判斷腫物性質的肺部病灶通常被臨床醫生們稱為肺部陰影或統稱為肺腫物。
2、肺結節容易發生在哪些人群?
2024年8月,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正式發佈了《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方案》,指導方案中提到,年齡≥50歲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項者列為肺癌高風險人群:
(一)吸煙包年數≥20包年,包括曾經吸煙≥20包年,但戒煙不足15年。注:吸煙包年數=每天吸煙的包數(每包20支)×吸煙年數。
(二)與吸煙人群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三)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四)有職業暴露史(石棉、氡、鈹、鉻、鎘、鎳、硅、煤煙和煤煙塵等)至少1年。
(五)有一級親屬(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確診肺癌。
綜上,無肺癌病史但屬於肺癌高風險的人群是主要的肺癌篩查對象。在肺癌篩查手段上,方案首先推薦多排螺旋的胸部LDCT(低劑量CT),不推薦使用胸部X線、MRI或PET-CT以及腫瘤標誌物等檢查化驗進行肺癌篩查。高風險人群原則上每年需進行1次LDCT檢查。
3、肺結節有什麼典型表現?
肺部腫瘤的患者可表現出刺激性咳嗽、痰中帶血絲、胸痛背痛等症狀,但較小的結節通常不會有明顯不適,隨着結節增大或侵襲胸壁以上症狀才會逐漸出現。
4、首次發現我們該做什麼?
第一次查出肺結節的病人不要過度焦慮恐慌,或嘗試通過各類複雜昂貴的檢查來獲取安全感。檢查發現肺結節並不意味着確診肺癌,結節的性質具體如何需要由胸外科醫生們進行專業的分析判斷,一般首次檢出肺部結節建議3個月後復查,如腫物較大且暫時無法排除惡性,可先行正規抗炎治療後1~3個月復查,並根據結果決定下一輪復查時間。
5、磨玻璃、混雜、實性,如何分別?
肺作為氣體交換的場所是人體CT成像中密度較低的器官,在CT上呈現黑灰色。而當原本應該由氣體充盈的肺泡被其他性質的物質(腫瘤細胞、淋巴增生、纖維化組織、陳舊鈣化、不明液體)佔據時,胸部CT上即會呈現出局灶性的密度改變。而相比於其他結節,伴有明顯毛刺、分葉狀生長、胸膜凹陷徵的結節是惡性腫瘤可能性要更高。
對首次查出肺結節的病人來説,積極前往胸外科門診就診是很有必要的。醫生會結合豐富的臨床經驗,根據結節的影像學表現和病人的專科臨床表現對肺腫物的良惡性做出大致的判斷。隨着臨床技術不斷發展,近年來我國肺癌病人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應對肺癌最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