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春季養生——飲食、起居、運動全攻略

日期:2025-04-03 15:48    來源: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分享:
字號:        

  《黃帝內經》有雲:“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一年之計在於春,在這個充滿生機的季節裏,萬物復蘇、陽氣上升,中醫對春季養生有着獨特的理念和方法,今天我們從飲食、起居、運動三個重要方面和您説説,如何順應春氣、保養身心、預防疾病。

  一、飲食養生

  1.適量多食升發之品

  在中醫五行理論中,春季對應五行中的“木”,具有生發、調達的特性,春季萬物生長、自然界陽氣上升,因此人體也應順應這種趨勢。飲食上可多食用一些具有辛味發散性質的食物,如薤白、韭菜等。薤白味辛、苦,性溫,具有通陽散結的功效,有助於驅散體內寒邪,促進陽氣的正常運作,使人體氣血通暢;韭菜味辛、甘,性溫,是春季的時令佳蔬,有“春韭香,夏韭臭”的説法,其性溫,能補腎助陽、益脾健胃。

  2.清淡與滋潤並重

  春季氣候多變,乍暖還寒,人體的脾胃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不宜過於油膩、厚重。應多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同時,春季風邪較盛,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等情況,可適當增加一些清涼滋潤之品,如菠菜、春筍、薺菜等,這些蔬菜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還具有養生防病的功效。菠菜既能滋陰平肝、助消化,又能預防春季因肝陰不足引起的高血壓、頭痛目眩等問題;春筍是春季特有的時令蔬菜,膳食纖維含量很高,常食有幫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薺菜具有涼血止血、清肝明目、清熱利尿的作用,可幫助解決春季常見的目赤腫痛、高血壓等問題。

  3.適量攝入疏肝理氣食物

  在中醫五行理論中,肝臟所對應的季節是春。春季是養肝的好時節,可適量食用一些疏肝理氣的食物,如豆芽、香椿等。豆芽有助於疏肝氣,它的生長形態就像樹木發芽一樣,充滿了生機,適合春季食用;香椿氣味清香,有健脾開胃、增進食欲的作用,同時也有助於調節肝臟的氣血運作。

  二、起居養生

  1.早睡早起

  中醫理論中,春季對應的臟腑是肝,肝與膽相表裏,膽經循行時間為子時(即晚上11點至凌晨1點),肝經循行時間是丑時(即凌晨1點至3點),子時和丑時是人體陰陽交替的重要時段,此時入睡有助於養護肝膽氣血、維持人體陰陽的平衡協調。因此,春季應早睡早起,晚上10點左右入睡,早上6點左右起床,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以順應自然界陽氣的生發。這樣可以使人的精神狀態更加飽滿,與春天的生機相契合。

  2.注意保暖防風

  儘管春季天氣逐漸轉暖,但晝夜溫差較大,且風邪容易侵襲人體,春季陽氣生發,因此應更加注重保護人體的陽氣,這便是“春捂”的意義。在起居方面,要根據天氣及時增減衣物,特別是頭部、頸部和腳部的保暖非常重要。老年人和兒童更要注意保暖,避免因受寒而引發感冒、關節疼痛等疾病。

  3.居住環境的調整

  春季要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和清新,可以經常開窗通風,讓新鮮空氣進入室內。同時,室內的溫度和濕度也要適宜,過於乾燥或潮濕的環境都可能影響人體健康。可在室內放置一些綠色植物,如綠蘿、吊蘭等,既能美化環境,又有助於調節室內濕度。

  三、運動養生

  1.戶外活動增活力

  春季是進行戶外活動的好時機。人們可以選擇陽光明媚的日子,到公園、郊外等地散散步、踏踏青。散步是一種簡單易行的運動方式,它能促進氣血流通,增強身體的新陳代謝。在踏青的過程中,還能親近大自然,舒緩心情,減輕壓力。除了散步,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養生運動也很適合春季練習。這些運動動作舒緩,動靜結合,有助於調節人體的氣息,增強臟腑功能。

  2.運動適度避免過勞

  雖然春季適合運動,但也要注意運動強度和時間的把握。過度運動可能會導致身體疲勞,耗傷陽氣。開始運動時,應選擇一些輕鬆的運動項目,然後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逐漸增加運動量。運動後也要給身體足夠的休息時間,讓身體有精力恢復和調整。

  3.避免過度安逸

  春季是陽氣升發的季節,人體也應保持積極向上的活力。如果長時間久坐不動或過度安逸,會使氣血運作不暢,影響身體健康。即使工作繁忙,也要抽出時間來活動活動身體,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如伸懶腰、轉動脖子和腰部等。

  總之,中醫春季養生強調順應自然規律,通過飲食、起居、運動等方面的調養,使人體與春季的自然環境相協調,從而達到養生保健、預防疾病的目的。在這個美好的春季裏,讓我們運用中醫的養生智慧,呵護自己的身體,迎接新的生機與活力。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