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HPV疫苗)的多項新適應證日前獲批上市,北京、廣東、河北、湖北等地陸續啟動男性HPV疫苗接種工作。長期以來,HPV疫苗被視為女性“專屬”,但其實男性同樣是HPV感染的受害者。那麼,男性HPV感染有何特點?接種疫苗可以降低患癌風險嗎?
未接種疫苗人群對HPV普遍易感
HPV是一類小型、無包膜的雙鏈DNA病毒,屬於乳頭狀瘤病毒科,分為53個屬,包含200余種亞型。HPV主要感染上皮細胞,根據感染部位可把其分為嗜皮膚性和嗜黏膜性兩大類。人類感染HPV後,可造成皮膚、黏膜贅生物形成(如尖銳濕疣、尋常疣、扁平疣和跖疣等),甚至誘發一些癌症,如宮頸癌、陰莖癌、肛門癌、前列腺癌、口咽癌、喉及支氣管癌、食管癌、胃腸癌等。
在HPV帶來的健康危害中,影響最大的是癌症,因此,臨床上根據HPV與癌症之間的關係又將其分為兩類。一類是與人類惡性腫瘤明確相關的高危型:HPV16、18、30、31、33、35、39、45、51、52、56、58、70等。其中,在導致宮頸癌的HPV各型中,以HPV16、18的感染率最高。另一類是只引起良性病變而不致癌的低危型:HPV6、11(可引起尖銳濕疣)。目前,仍有新的病毒類型在不斷被發現。
在已發現的類型中,至少有9型在臨床上受到重點關注:HPV6、11、16、18、31、33、35、58、70。其中,HPV31、33、35與介於良性病變和惡性病變之間的損傷有關;HPV16、18造成了76%的HPV感染相關腫瘤性疾病。
HPV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也可通過皮膚、黏膜接觸傳播,如共用毛巾、浴具。頸部衣領摩擦或擦汗時皮膚出現輕微擦傷,而後接觸到HPV,也可感染,導致頸部皮贅形成。此外,還有少見的因分娩時誤吸含HPV病毒羊水導致呼吸系統感染的病例,如青少年復發性呼吸道乳頭狀瘤病。
未接種HPV疫苗的人群對於HPV普遍易感,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風險更高,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使用避孕套是預防HPV感染的重要方法,而戒煙、不熬夜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從而提高機體免疫系統對HPV清除的概率。HPV感染風險在女性中,還與初次妊娠年齡過小(小於20歲)、流産次數、性生活前後是否洗澡、性伴侶數量、合併感染等相關。而在男性中,性伴侶數量較多、首次性交年齡較低、男男性行為、未行包皮環切術等可增加HPV感染的風險。
90%的感染會被自身免疫清除
從症狀上來看,HPV感染後如果出現皮膚黏膜損害,大部分是可以通過皮膚黏膜的表現予以鑒別的。比如,尖銳濕疣為菜花樣皮贅,與皰疹病毒、梅毒所致的皮疹形態明顯不同。而對於無症狀HPV感染、皮膚表現不典型的病例,臨床上可通過HPV核酸檢測、宮頸脫落細胞薄層涂片檢測、病理學結合原位雜交與免疫組合檢測等,進行輔助鑒別,同時排查有無癌症或癌前病變。
其實,高危型HPV感染在臨床上很常見,但90%的感染只是暫時的,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在1-2年時間內會將HPV感染清除,而不會表現出臨床症狀。只有約10%的女性會因持續感染高危型HPV,發展為宮頸上皮內瘤變或宮頸癌,表現為異常陰道出血、分泌物增多、盆腔疼痛等。男性感染HPV,大多數情況下也可逐漸自我清除,一般高危型HPV的清除速度比低危型慢,男性的清除速度比女性慢。男性感染HPV導致的癌症主要為陰莖癌、肛門癌、口咽癌,可表現為局部增生性病變,如紅色斑塊突起伴脫屑、糜爛,進一步發展可出現破潰、出血,表面膿性分泌物。低危型HPV感染則主要導致局部疣形成,可伴局部皮膚瘙癢、灼熱感、疼痛、出血等。
HPV不是女性專屬病毒,它對人類的感染是不分性別的,幾乎所有人一生中都感染過HPV,只不過只有少數人會因持續感染而致病。
在男性中,生殖器HPV感染的全球患病率幾乎與女性相似,但因男女泌尿生殖系統解剖結構有別,所導致的疾病不同,其癌症的風險也不同。男性感染HPV可導致尖銳濕疣、尋常疣等,也可誘發腫瘤性疾病,如陰莖癌、肛門癌、前列腺癌、口咽癌等。據統計,高危型HPV16感染佔到HPV相關陰莖癌誘因的70%,HPV18也是感染HPV導致陰莖癌的常見型;肛門癌主要與HPV16、HPV18感染有關;HPV感染導致口咽癌的患病率在逐年升高,主要由HPV16引起。
另有研究指出,HPV感染還可影響男性生育力,主要機制為導致精子品質下降,可誘發配偶産生精子抗體從而降低受孕概率。
HPV的致癌性不容忽視
雖然大多數HPV感染可被機體自然清除,但其致癌性猶如定時炸彈,不容忽視。
HPV感染對人類最大的危害是誘發癌症。比如,宮頸癌就是由HPV引起的最常見癌症類型,是2022年婦女罹患癌症和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超過95%的宮頸癌病例都與HPV有關。其他不太常見的癌症也與HPV感染有關,如約90%的肛門癌、70%的陰道和外陰癌、60%的口咽癌、40%至60%的陰莖癌病例均與之有關。
再來看另一組數據:2018年全球有69萬例新發癌症病例與HPV感染有關,中國佔11萬例,同時全球女性HPV相關新發癌症病例遠超男性,為62萬例。但這一數據並不只是女性的“貢獻”,男性的作用不可小覷。男性感染HPV後,可能在兩性關係中傳染女性,即便大部分情況下病毒會被機體自動清除,但若反覆發生交叉感染,就不利於病毒清除,進而增加病情惡化甚至患癌的風險。有研究顯示,男性包皮過長等可導致配偶高危型HPV持續感染率增加,因此建議儘早行包皮環切術。
因此,從降低HPV感染可有效降低其相關癌症患病率的角度來説,男性也有必要為防治HPV努力。目前,對於HPV感染,尚無有效的抗病毒治療。針對低危型HPV感染造成的疣體,可通過物理治療去除病變,治愈率較高,但可能復發。對於高危型HPV感染,主要目標是預防和及時發現以及處置癌前病變,主要手段是接種HPV疫苗和定期篩查。
“男女共防”有助於群體免疫
適合男性的HPV疫苗上市後,很多人持觀望態度,拿不定主意。在尊重個人意願的前提下,我們探討一下免疫接種的意義。
HPV感染可能誘發癌症,從這一點來講,預防顯得尤為重要。接種疫苗是預防HPV感染、宮頸癌和其他HPV相關癌症的最佳方法。同時,即便已完成HPV疫苗接種,仍需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因為所有疫苗的保護率都不可能達到100%,並且疫苗也不能覆蓋所有型別的HPV。定期篩查(如抽血檢測、分泌物檢測、醋酸白試驗、表皮脫落細胞檢測、取贅生物進行病理檢查等)有助於及時發現男性HPV感染,從而根據情況採取應對措施。對於女性而言,定期篩查(進行宮頸脫落細胞薄層涂片篩查、宮頸分泌物HPV篩查)能及時發現宮頸癌前病變,而癌前病變在發展成癌症之前更容易治療。此外,一項研究在對HPV四價疫苗接種者隨訪14年後,發現接種者體內仍可産生持續的抗體應答,所以,接種HPV疫苗後多久需要補種,還有待更長時間的隨訪研究。
由於女性HPV相關癌症的患病率更高,2006年HPV疫苗上市後,先從女性接種開始,後才擴展到男性。世界衛生組織曾在疫苗供不應求時呼籲優先女性接種,但這不意味着男性接種HPV疫苗沒有獲益。隨着新的循證研究證據發現男性接種HPV疫苗是安全有效的,目前全球有51個國家實行性別中立的HPV疫苗接種政策,還有部分國家和地區為高危男性群體(如男男性行為人群、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等)提供HPV疫苗。
男性接種HPV疫苗首先可保護自身,預防陰莖癌、肛門癌、口咽癌等;其次,可保護配偶,降低配偶HPV感染相關的宮頸癌、外陰癌風險,同時降低配偶自然分娩時造成孩子患上青少年復發性呼吸道乳頭狀瘤病的風險。
男女HPV疫苗的生産、接種並無差異。隨着接種年齡的增大,HPV疫苗的保護效果隨之減弱,故而一般推薦在青少年期開始接種HPV疫苗。以HPV四價疫苗為例,接種者無論男女都需注射3劑,男性適用於9-26歲,女性適用於9-45歲。
通過HPV疫苗接種來預防相關癌症,已在世界範圍內得到認可。HPV疫苗不含任何活病毒,也不含來自這種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因此不會引起癌症或其他HPV相關疾病。另外,HPV疫苗可有效降低接種人群中肛門-生殖器疣的患病率,並可通過群體保護效應降低該病在未接種人群中的流行。尤其是接種HPV疫苗的男性,感染HPV患陰莖癌、肛門上皮內瘤變和肛門癌的發生率均明顯降低。
目前,男性接種HPV疫苗的主要爭議在於其成本效益,但對於HPV感染風險及HPV相關癌症風險降低的獲益是明確的。通過“男女共防”來提高人群接種率,有助於形成群體免疫,降低HPV的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