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手父母,您是否也經常擔心寶寶的各項發育是否達標?
為了幫助家長們更好地了解寶寶的發育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了《嬰幼兒早期發展服務指南(試行)》,提供了科學的養育指導和評估方法,幫助家長們更好地了解如何評估寶寶的發育情況,並提供一些實用的養育建議。
一、如何評估寶寶的發育情況?
0~3歲是寶寶各項能力快速發展的時期,家長可以根據《3歲以下嬰幼兒心理行為發育標誌自評表》,在寶寶3、6、8、12、18、24、30、36月齡時,對寶寶的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認知和社會交往能力進行自評。
以下是各階段寶寶發育的標誌性特徵:
3月齡
·被豎抱時頭可以穩穩地立着
·可將放在手裏的玩具握一會兒
·和寶寶説話,能發出聲音回應
·能用眼睛尋找聲源
·對寶寶笑時,能用笑回應
6月齡
·可自己坐一會兒(允許手撐着地面)
·能將玩具從一隻手傳遞到另一隻手
·叫寶寶名字時,可以朝聲音的方向轉頭
·看到物品掉落能低頭目光追找
·能區分熟人和生人(如媽媽抱時高興)
8月齡
·可腹部貼着床面爬行
·兩手拿小東西對敲
·發出一連串重復的音節(如“lalala”“mamama”)
·注意到物品上的細節(衣服上的紐扣等)
·對陌生人有害怕等反應
12月齡
·(不扶東西)可自己站數秒以上
·把小丸放進小瓶
·聽懂1個以上物品名(如問鞋在哪兒,他/她看向鞋)
·模倣他人正在做的動作(如拍手)
·對他人表情有反應(如看到媽媽不開心,他/她也不高興)
18月齡
·扶着墻或欄杆上樓梯
·用手旋擰(如擰瓶蓋、上發條等)
·説出3個有意義的詞
·知道常用物品用途(如杯子用來喝水、燈會亮)
·與他人玩傳球等互動游戲
24月齡
·雙腳同時離地跳起
·一頁頁地翻書
·説簡單的句子(如媽媽抱寶寶等)
·玩裝扮游戲(如假裝給娃娃喂飯)
·主動示意大小便
30月齡
·雙腳向前跳出一段距離
·模倣大人畫橫線
·回答簡單問題(如答出自己名字)
·模倣他人用積木搭火車、小橋等
·懂得輪流(如排隊滑滑梯)
36月齡
·單腳站5秒以上
·用繩穿扣子或串珠
·講簡單故事説出大部分情節
·理解時間(如現在、明天)
·自己穿鞋子或襪子
如果您發現,在相應月齡寶寶有1項發育標誌未出現,應通過加強親子交流與玩耍等特徵促進發育,並向醫務人員尋求指導和幫助;如果發現寶寶在相應月齡有2項及以上發育標誌未出現,應帶寶寶到醫療機構進行相關檢查。
二、愛交流、會玩耍,合格家長都這樣陪伴寶寶玩!
首先指南特別強調,0-3歲的嬰幼兒不宜接觸任何形式的視屏類産品,如電視、電腦、手機、平板等。長時間使用這些産品不僅會影響寶寶的視力發育,還會減少親子互動的時間,影響寶寶的語言和社交能力發展。
0-1月齡:
這是新生兒脫離母體後適應周圍環境的關鍵時期,應重點指導養育人在哺乳、日常照護中通過注視新生兒的眼睛、與新生兒説話、撫摸或懷抱新生兒等方式加強與新生兒互動,逐步形成情感連結,促進新生兒視聽感知等方面發育。
1-6月齡:
嬰兒的認知、大運動等能力開始迅速發展,應重點指導養育人通過模倣嬰兒的聲音、動作、進行母子(父子)交流等方式促進嬰兒語言、社會交往能力發展;通過引導嬰兒練習俯臥、抬頭、翻身等方式促進嬰兒大運動等發展。
6-12月齡:
嬰兒在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等方面發展迅速,應重點指導養育人通過引導嬰兒練習獨坐、爬行、站立、扶走等動作,促進嬰兒大運動發展;通過引導嬰兒練習抓握、傳遞、敲打、捏取等操作,促進嬰兒精細動作發展;通過與嬰兒説話、做手勢等方式促進嬰兒語言發展。
12-36月齡:
幼兒活動範圍不斷擴大,語言、認知、動作、社會交往等能力全面發展,應重點指導養育人通過提出簡單問題、閱讀並討論圖畫書等方式促進幼兒語言、認知等能力發展;通過引導幼兒練習獨走、蹲起、上下臺階、單腳站立、雙腳蹦跳、踢球等方式促進幼兒大運動發展,通過練習握筆、翻書、扣扣子等方式促進幼兒精細動作發展。
為了幫助家長更好地掌握科學育兒知識和技能,指南建議家長參加養育照護小組活動。這些活動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或縣級婦幼保健機構組織,內容包括健康宣教、育兒分享和親子活動等。
通過參加這些活動,家長可以學習到如何與寶寶進行有效的親子互動,如何為寶寶提供回應性照護和早期學習機會,從而促進寶寶的全面發展。
0~3歲是寶寶發育的關鍵時期,科學的養育方法和定期的發育評估都必不可少。
除了通過母乳餵養、合理添加輔食為寶寶提供良好的營養基礎,確保體格發育達標,各位家長也別忘了觀察寶寶的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認知和社會交往能力,及時了解發育問題並予以糾正,為寶寶的早期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