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緊張就拉肚子?吃完飯就蹲廁所?因為你的腸道一直在“內耗”!

日期:2025-08-19 15:50    來源: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分享:
字號:        

  一緊張就想跑廁所,相信這种經歷很多人都有過。

  尤其是要上臺發言前、考試前、抽籤前那半個小時,手心出汗、心跳加快,膀胱就跟着活躍了起來。

  關鍵憋尿還好,萬一腸道也跟着活躍,萬一廁所離會場又有點遠,那感覺簡直……

  是的,情緒的確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交感神經—腎上腺軸的內分泌活動增強,的確會增強我們上廁所的慾望。

  但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得很頻繁,尤其是一緊張就竄稀,或者平時肚子隨時脹氣屁也很多,一吃了飯就想跑廁所,一天好幾次,那多半跟“腸易激綜合徵”有關係,説明你的腸道一直在內耗!

  今天就跟大家講講,為啥腸道會那麼“敏感”,有沒有方法治療或調整。

  一、關於腸易激綜合徵

  腸易激綜合徵是一種以腹痛、排便習慣改變而無器質性病變的功能性腸病,意思就是,雖然是一種病,但並不是腸道里長了什麼東西或者有什麼病變引起的。

  據不完全調查,我國腸易激綜合徵的總體患病率為1.4~11.5%,年輕人、中年人當中更常見,女性患者稍多於男性。但是根據專家預估,只有25%的腸易激綜合徵人群會到醫院來尋求幫助,多數人都在“熬”……

  二、腸易激綜合徵有這些典型症狀

  肚子痛:包括腹脹、脹痛、肚子容易響,部位也不固定,排便、排氣後緩解。

  排便習慣改變:多數人會出現腹瀉,一般每天3-4次,糞便糊狀或稀水樣。也有少量的人出現便秘,糞便幹結。

  心理和精神症狀:部分人同時有緊張、焦慮、抑鬱、頭痛等症狀。

  簡單總結就是:一緊張就容易拉肚子,一吃了飯就要跑廁所,平時容易脹氣、屁多。

  三、情緒和吃對腸易激綜合徵影響大

  目前,腸易激綜合徵的終極病因還沒有研究得很清楚,但有一點還是很明白的,它是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常見的誘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心理因素

  腸易激綜合徵跟情緒、精神壓力等密切相關,有研究顯示,焦慮抑鬱人群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

  在慢性壓力條件下,腸易激綜合徵成為了連接飲食和大腦的關鍵環節,當壓力過大時可能會激發身體出現反應。同時,人在緊張時,交感神經系統就會過度興奮,讓胃腸道收縮和蠕動加快或變慢,從而導致腹瀉或便秘。

  還有研究把腸易激綜合徵患者與沒有該病症的人做了對照分析,發現腸易激綜合徵患者的壓力和情緒壓抑程度明顯更高,這也是為什麼每年高考、中考前,都有考生出現“考試型”腹瀉的原因。

  這對於腸道來説,相當於是外部壓力引起的“內耗”。

  2.飲食因素

  研究顯示,大約有84%的腸易激綜合徵患者的發病與飲食有關,尤其是攝入了過多腸道不能完全吸收的短鏈碳水化合物、油炸類和高脂肪食物,就會在腸道中發酵並産生氣體,從而引起腸易激綜合徵。

  比如攝入油炸食品、各類西式點心、大魚大肉等高熱量或高脂飲食,以及牛奶、豆漿、咖啡、茶等,喝了也容易脹氣、打屁。

  這對於腸道來説,相當於是飲食攝入引起的“內耗”。

  3.其他因素

  如進食過快或禁食過久後進餐,腸道微生態失衡、胃腸道動力異常、遺傳,以及患有病毒性疾病,得過胃腸炎等都可能與腸易激綜合徵有關係。

  四、男人拉屎多都是腸易激綜合徵嗎

  不一定。因為從事實上和生理上來看,男人就是更容易拉屎。

  首先,事實上男人普遍吃得比較多,也吃得更油膩,就容易産生脹氣,隨之增加腹內壓,直接誘發便意。

  其次,生理上來説,男性的結腸更短、直腸彎曲度更小,更容易感受到便意,忍耐性也會差一些;隨年齡增長,男性的胃腸道敏感性會提升,如果再挺起個奶油肚兒,腹內脂肪堆積會導致腹內壓增高引發直腸高敏感,便意會來得更快、更強。

  五、腸易激綜合徵不能光靠自我感覺

  雖然腸易激綜合徵是功能性腸病,但畢竟像腹瀉、脹氣、排便習慣的改變等也是很多其他疾病(如炎症性腸病、腸道腫瘤等)的表現,如果自己主動對號入座了,萬一這個座位坐錯了,導致真正的疾病沒有被發現,耽擱治療就麻煩了。

  所以,如果最近半年開始出現肚子痛、排便習慣有改變或者兼有緊張、焦慮等情況,尤其是近三個月總是出現這些症狀,就應該去醫院檢查了。

  醫生可能會開具一些檢查,如抽血、大便常規、結腸鏡、腹部彩超或CT等來幫助判斷。

  六、想要腸胃不那麼敏感要這樣吃

  腸易激綜合徵的朋友,首選從改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入手,其中科學的吃最最關鍵,要注意—低FODMAP、少刺激!

  1.低FODMAP飲食

  還記得我們剛才提過的那些吃了容易讓人脹氣的食物不?其實這類不易消化的短鏈碳水化合物有個統稱,叫FODMAP食物,如果消化不良,這些食物在腸道中發酵會産生氣體,引起脹氣、腹痛等。

  所以,少吃含FODMAP的食物就能夠減少對腸道的刺激,至於哪些是常見的FODMAP食物、哪些是低FODMAP食物,大家對照看看↓

  常見的FODMAP食物有:

  牛奶、煉乳、豆奶、豆漿、各種豆類、芒果、西瓜、芹菜、洋蔥、大蒜、腰果等。

  常見的低FODMAP食物有:

  橙子、葡萄、白菜、番茄、非油炸的肉蛋海鮮類、燕麥、無乳糖牛奶等。

  2.少刺激

  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包括海椒、酒精、咖啡等,可以緩解腸易激綜合徵帶來的不適感。

  此外,保持適度的運動、規律作息、充足的睡眠也對預防腸易激綜合徵有幫助。

  七、腸易激綜合徵的治療

  如果改善了飲食、運動後,仍然沒有效果,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物治療,根據腸易激綜合徵亞型及症狀的不同,使用相應的藥物。

  此外,部分患者的還可能需要心理諮詢的幫助,緩解了內心的焦慮、緊張,身體上的症狀也會得到緩解。

  八、對腸易激綜合徵還有這些認知誤區

  1.腸易激綜合徵是“小毛病”,不用治

  很多人以為腸易激綜合徵不是啥大病,不需要管;還有部分人覺得,腸易激綜合徵僅僅是心理作用,只要忍一忍,調整好心態,病症自然就會消失。

  但實際上,腸道本身的功能紊亂才是關鍵所在,長期紊亂不僅會降低生活品質,還可能影響營養吸收,導致體重下降、貧血等問題。

  所以在發現自己有相應症狀時,一定要引起重視,要找醫生明確病因後,專業治療才能免受困擾!

  2.腸易激綜合徵是傳染性疾病

  由於確診腸易激綜合徵的人時常拉肚子,所以總有人覺得這個病要傳染,在這裡認真跟大家説,腸易激綜合徵不是由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感染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不會通過接觸、飲食等途徑傳播。不用擔心會傳染給家人或朋友。

  3.吃止瀉藥就能治好腸易激綜合徵

  在腸易激綜合徵的類型中,腹瀉型的人最多,所以有人一拉肚子就趕緊吃止瀉藥。然而,這本身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疾病,藥物只能短期緩解症狀,無法根治。長期濫用止瀉藥恰恰可能導致患者便秘加重,甚至腸梗阻。

  大家還是要在醫生指導下,採取綜合的治療手段,包括合理的飲食調整、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以及必要的藥物治療,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

  4.腸易激綜合徵患者不能吃高纖維食物

  部分患者認為所有高纖維食物都會刺激腸道,因而嚴格忌口。實際上,纖維對腸易激綜合徵的影響因類型而異:可溶性纖維(如燕麥、香蕉)能延緩胃排空,改善腹瀉和便秘;不可溶性纖維(如全麥、芹菜)可能加重腹脹。

  正確的做法是,根據症狀類型選擇纖維→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徵可嘗試少量可溶性纖維,便秘型可逐步增加纖維攝入。烹飪方式也很重要,如將蔬菜煮熟搗碎更易消化,合理調整攝入才是關鍵。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