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的早期預防:健康生活的第一道防線

日期:2025-09-02 11:32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分享:
字號:        

  口腔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承擔着言語、吞咽和咀嚼等重要功能,而發生在這一區域內的惡性腫瘤如未能進行及時診治也常給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創傷。因此,口腔癌的早發現、早診斷與早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構成了人們健康生活的第一道防線。

  口腔癌是指發生在口腔頜面部的惡性腫瘤,包括舌癌、口底癌、頰黏膜癌、牙齦癌和硬腭癌等。根據病理學分類,最常見的口腔癌為鱗狀細胞癌,佔所有口腔癌的90%以上。此外,還有腺樣囊性癌、肉瘤、淋巴瘤和黑色素瘤等病理類型。在全球範圍內,口腔癌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我國也是口腔癌的高發國家之一。據統計,口腔癌在我國男性中的發病率明顯高於女性,而且吸煙、酗酒、咀嚼檳榔和不良口腔衛生習慣等因素都與口腔癌的發病率密切相關。因此,了解口腔癌的危險因素以及早期表現對於口腔癌的早期預防具有重要意義。

  口腔癌的危險因素

  口腔癌的發生與先天、後天的多種因素相關。目前的研究資料顯示,口腔癌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吸煙:長期吸煙是口腔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煙草中的有害物質可以對口腔黏膜産生直接的損害,導致口腔正常上皮細胞惡變的風險加大並且改變了局部的免疫微環境,增加罹患口腔癌的風險。

  2.酗酒:長期過量飲酒顯著增加了口腔癌的患病風險。除了對口腔黏膜的直接刺激外,酒精在人體代謝過程中的産物如乙醛等,也會促進口腔癌的發生。

  3.咀嚼檳榔:檳榔中的檳榔鹼具有致癌性,長期咀嚼檳榔增加了口腔黏膜與這些致癌物質直接接觸的機會,同時檳榔的刺激性會導致口腔黏膜長時間處於受損狀態,增加了癌變的風險。

  4.口腔內異常刺激:口腔內異常刺激包括殘根、殘冠和不符合規範、不合適或不完整的修復體。這些口腔內的異常刺激常存在尖銳的邊緣、粗糙的表面或不適合口腔解剖結構的設計,導致口腔黏膜長期受到刺激和摩擦,增加口腔癌的發生風險。

  5.不良口腔衛生習慣: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會導致口腔內細菌和病毒的滋生,增加了口腔黏膜受到慢性炎症刺激的風險,從而可能促進口腔癌的發生。

  6.病毒感染: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可以導致細胞內基因的改變,同時HPV病毒中的一些蛋白質可以抑制細胞的正常調控機制,干擾口腔黏膜細胞的生長和凋亡,從而導致癌細胞的形成。

  7.飲食因素:飲食中缺乏新鮮蔬菜水果以及不均衡的營養攝入等也可能增加口腔癌的患病風險。

  8.遺傳因素:雖然目前尚未明確口腔癌的發生具有遺傳性,但有研究者發現個體的遺傳因素也可能影響口腔癌的發病風險。

  早期口腔癌的臨床表現

  早期口腔癌的症狀常常不甚明顯,且易與口腔潰瘍等常見疾病相混淆,導致患者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通常而言,早期口腔癌的臨床表現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經久不愈的口腔潰瘍:持續時間較長且不易癒合的口腔潰瘍是口腔癌最為典型的臨床表現之一。當潰瘍持續時間超過14天時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明確病變的性質。

  2.口腔內菜花樣腫物:口腔癌的生長方式除了潰瘍型外還可表現為外生型。對於外生型腫物而言,增殖失控的惡性細胞常可導致病變表面不規則突起、凹凸不平,因而呈現出菜花狀的外觀。因此當口腔內出現菜花樣生長的腫物時應引起高度重視,儘早就診。

  3.口腔黏膜的白斑或紅斑:白斑和紅斑是口腔癌的癌前病變,亦可是早期口腔癌的臨床表現。對於口腔內長期存在的白斑或紅斑,尤其是那些邊界不清、質地較硬的白斑或紅斑,應引起足夠的警惕。當存在於口腔內的白斑或紅斑出現潰瘍、出血等表現時,更是其惡變的重要信號,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4.口腔內異物感:當口腔癌呈浸潤型生長時常使患者自覺口腔記憶體有異物感,導致言語、進食、吞咽等正常生理活動受到很大影響,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5.淋巴結腫大:對於惡性程度較高或發生在易於轉移部位的口腔癌,可在疾病早期發生頸部淋巴結的轉移。因此當患者口腔內出現不適後不久發現頸部出現腫大、伴有疼痛且活動度較差的淋巴結時,應儘快至醫院就診。

  6.其他症狀:口腔癌侵犯至不同的部位還可發生一些具有部位特異性的症狀,如牙齦出血、牙齒松動等,需引起重視。

  口腔癌的早期篩查

  當患者出現了上述不適症狀時,應及時進行口腔癌的篩查。但需要注意的是,早期口腔癌常可表現為無任何不適,臨床上也經常見到口腔檢查或進行某些口腔治療時發現的早期口腔癌。因此,定期的口腔癌篩查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口腔癌的早期篩查包括自我檢查和專科檢查兩個部分。

  自我檢查是口腔癌早期篩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每1~2月進行一次自我檢查,具體步驟包括:①在良好的照明條件下,對着鏡子檢查口腔內的各個部位,包括牙齦、舌頭、口底和頰黏膜等部位是否存在異常的白斑或紅斑;②用手指輕輕按壓和觸摸口腔各部位,檢查是否有腫塊、潰瘍或異常的硬結;③檢查舌頭、頰部等是否活動自如,有無疼痛或麻木感。

  若自我檢查時發現口腔記憶體在異常情況,或出現了口腔癌的早期症狀時,應及時前往醫院進行口腔癌的專科檢查。專科檢查在視診、觸診的基礎上可輔以頭頸部的影像學檢查來評估腫物的性質和範圍等。若高度懷疑發生了口腔癌,則需進行組織活檢,這也是診斷口腔癌的金標準。

  口腔癌的預防

  在做好口腔癌早期篩查的同時,也應盡可能避免口腔癌發病的相關風險因素。針對口腔癌發病的病因,預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戒煙戒酒:避免吸煙和大量飲酒,可以顯著降低口腔癌的風險。

  2.避免咀嚼檳榔:檳榔顯著提高了口腔癌的發生風險,應避免咀嚼、食用檳榔。

  3.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按時刷牙、使用牙線和漱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4.及時治療口腔內異常刺激:對於口腔內的殘根、殘冠和不良修復體等異常刺激,應及時予以治療和處理,避免長期刺激的形成。

  5.健康飲食:攝入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避免營養不良,提高免疫力。

  6.接種HPV疫苗:接種HPV疫苗可以有效預防HPV感染,降低口腔癌的風險。

  7.定期口腔檢查:特別是有口腔癌高風險因素的人群,每年應至少進行一次口腔檢查,及早發現和治療可疑的病變。

  口腔癌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但通過早期篩查和預防可以有效降低口腔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進行自我檢查和專業檢查都是預防口腔癌的重要措施。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有望減少口腔癌的發生,築起健康生活的第一道防線!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